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先秦儒家的美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儒家的美育思想是源于周公制礼作乐,形成于春秋时孔子的乐教。本文主要分析了孔子乐教的内容和作用,揭示了孔子乐教的实质,并与道家的审美教育作了简单对比。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有三大主流,即儒家、道家和释家(佛),而释家尤以禅宗为最重要。这三大主流,全部充满和洋溢着和谐与共生的生态智慧,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生态观,这对指导当前的审美教育,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奠基之一,随着道家在中国文化历史语境中显学地位的确立,使得道家学派精英的主导思想及经典论述成为"智慧的标尺",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乃至深层思维方式都有道家思想因子。  相似文献   

4.
论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美学派别,它与儒家美学思想既对立又互补,奠定了整个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根基.道家美学思想是建立在"道"的哲学基础之上,所以不可避免的带有明显的消极和避世思想,但由于其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家美学思想中的自然和谐的审美观点和浪漫主义的审美创造思想又较儒家美学思想有所进步,对中国后世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创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泽厚认为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虽有相对立的成分,但从精神上来说,儒道两派并不是全然对立,而是道家做了儒家的补充,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文章从审美的人生态度、人格理想、审美趣味三个方面,具体深入探讨了李泽厚先生"儒道互补"美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培田民居是继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之后发现的又一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建筑瑰宝。培田古民居展现了浓厚的儒家审美意趣,培田古民居的许多碑刻、楹联表现出培田人重视德治的价值取向,对科举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培田先民对儒家学说的传承,在有形教育环境的形成上充分发挥了儒家劝谕功能。同时,培田古民居又体现了道家的审美追求,培田民居所表现的风水观体现了道家强调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培田古村落在总的规划上充分发挥了道家的贵柔美学思想,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中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以清淡为美的艺术追求。儒、道不同的审美意向在这里得以最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谈道家的审美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的审美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人法自然的生命观、通向逍遥游的生命教化思想及审美人格塑造的思想等方面。人法自然体现的是其顺应自然规律以关爱生命,从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的思想;通向逍遥游体现的是其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而审美人格塑造则是道家审美教育思想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美育观以儒道两家为代表,但其主流是儒家美育思想,偏重于规范性的伦理教化,有意无意地对道家尤其是庄子的美育思想造成忽视。作为现代美学体系的一个命题,美育的意义应该是通过熏陶和感发来实现个体的自由、和谐和全面的发展,它实质上是通过审美和艺术的训练,以实现个体人生态度的转变、人生境界的提高、人生质量的改善为根本目的的综合全面的教育。在这一进程中,道家美学可以起到更为基本的理论作用,成为重要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审美教育思想注重强调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强调"知行合一""内圣外王",强调以亲身实践来感知现实世界,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借鉴先秦儒家审美教育的思想,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使审美教育中的陶冶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升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度的道德自觉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钢琴作品的优秀曲目包含着以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生活为根基的民族审美底蕴,作曲家在借鉴西方创作技法的同时,力求在钢琴曲中表现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一以儒家和道家美学思想为渊源的美学追求,这使我国百年来钢琴艺术取得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1.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刑法以儒家学派的主流思想为理论根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极具有审美意义,尤其在秋冬行刑、刑制五刑、法典结构、执法原情、判词风格中凸显其讲究人伦,重视社会利益,追求完整统一,情法相谐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2.
儒家的审美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礼乐之教、诗教及审美人格的培养等方面。礼乐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人的修养方面,诗教是独立于礼乐教化的另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而人格塑造则是儒家审美教育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传统资源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在中国大陆只是刚刚起步。但我们必须看到,生命教育在我国植根深厚的化传统,道家贵己重生、轻物重生的思想,儒家以人为贵、以孝为本的理念,道教重人贵生、善待万物的远见,佛教普度众生、反对杀生的情怀,为当代中国生命教育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本以道家、儒家、道教、佛教为主线,对中国传统化所蕴含的生命教育资源作一初步疏理和挖掘。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两个学派,它们在治国思想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内圣外王”是它们治国思想的共同核心,正因为如此,最终形成了中国主流文化的儒道互补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民族性特征,与源于“象形”“会意”等造字规律而孕育的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儒家教育思想主要较倾向于象形思维;道家教育思想则偏重运用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16.
道家美学思想一直被认为是消极出世的,缺乏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观点是对道家美学的一种偏见,与儒家美学相比,道家美学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更内在更有生命力的精神支柱。道家美学更符合人的生命发展的需求,它提供了生命存在的坚实的世界观基础,强调了世界运动的永恒性,深刻揭示了艺术的某些规律,展现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审美世界。我们应当深入研究道家美学思想的积极意义,从而促进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博大精深,为中外哲人所推重,而道家的教育思想则多为世人误解。本文正是通过对庄子大知识观的解析与研究,试图从此为语文教学开辟新径,从而促进语文教育的变革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人们往往想到儒家的理论贡献,而却忽略了道家在这方面的独特创造。其实,在道家的完整学说中,关于“和”的思想,也相当丰富、深刻,值得我们发掘总结。文章着重探讨了老子、稷下道家学派以度庄周学派围绕“和”所进行的理论思考。他们的深刻论述,揭示了“和”的重要功能,阐明了实现“和”的方法、途径。不但丰富、深化了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而且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亦有看不可低估的重大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席勒在1793年提出“美育”这一概念时,其出发点是为了实现所谓人性的”复归”。也就是说通过审美实践前人们进行审美教育,其目的是要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平.把“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亦即理智的人,具有社会道德意识的人。正如他在《美育书简》中所说:“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因此,从根本上说,审美教育要解决的是完美人格曲培养,人的心灵的塑造,亦即人类自身的美化问题。这一点与中国儒家审美理想可谓不谋而合。所以在今天的审美教育中,孺家审美思想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庄子论美     
道家派的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无所不在,无所不为。“道、使一切事物显自然而然,好象事物本来就如此。“道”是最主贩审美境界,自然美是庄子美学的核心。庄子的美学观对中国美学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儒家一道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国哲学史的主要论题和基本观念,不少是引发于庄子,无疑的,在社会思想和人生态度上,庄子的思想对后人亦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