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干旱、霜冻和冷害是我省玉米生产中几乎每年都遇到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关乎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我省玉米早春播种常遇低温,种子在吸胀期间也可能遭遇冷害。吸胀冷害发生在种子荫动的初始阶段,轻者影响种子出苗的整齐度,减少成苗,重者使种子完全丧失发芽能力。不同玉米品种在低温下的发芽能力差异显著,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种子发芽过程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客观分析≥10℃活动积温距平百分率指标在内蒙古地区春玉米低温冷害监测评估中的适用性,笔者统计1991年~2010年各地区出苗至成熟≥10℃活动积温,划分品种种植区划;计算2013年~2016年各发育阶段≥10℃活动积温距平百分率,进行低温冷害识别、诊断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根据冷害发生特点划分3个区域并进行分区描述,提出完善低温冷害监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低温冷害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低温冷害是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并以北方地区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发生得最为频繁和严重。近些年,由于气候变暖的趋势比较明显,基本没有发生大范围的严重延迟型低温冷害,但区域性和阶段性的低温冷害仍然时有发生,而且由于气候异常的事件增多,年内气温波动幅度加大,都使作物障碍型低温冷害有频繁和严重的趋势,因此,防御低温冷害仍然是东北各地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低温冷害发生规律的研究来防御低温冷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水稻低温冷害防治技术及水稻冷害的诊断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种子吸胀冷害和渗透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作者近 2 0年来对种子吸胀冷害和渗透调控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包括种子吸胀冷害发生的规律及机理 ,生物膜“双修补”理论和完善的“渗控”系统的确立及其应用效果。以多层次系列试验的直接证据确证种子吸胀冷害的原初作用位点———靶是在生物膜上。着重阐述作为种子吸胀冷害的信号———适应性保卫反应与其三个类型的发现 ,以及种子低温吸胀“双修补”理论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增加地温,减少烂秧与禾苗低温冷害。秧苗施用草木灰,不但可提高地温,防止低温烂身,而且能消除青苔和杂草,大田施入草木灰,能减少低温冷害和缺钾僵苗。  相似文献   

9.
刘义花  胡玲  宋华 《青海科技》2009,16(6):70-73
低温冷害是青海省春小麦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本文分析了1957~2006年青海省春小麦不同种植区在苗期、开花期、灌浆期三个阶段低温冷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论述什么是减产措施,提出抗低温冷害,促熟增产的有效措施,以期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冻害、冷害和霜害三个方面及抗寒措施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大豆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豆是喜温耐冷凉的作物,大豆要稳定生产需要一定的热量条件.温度过高,会导致生理机能受挫;温度偏低,以会导致其受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13.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水热条件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结合DKRZ OPYC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模拟试验结果,利用随机天气模式WGEN对该地区未来水热条件的可能变化进行数值模拟,由此可以克服以基准气候下建立的线性统计关系,通过大尺度平均气候要素研究气候资源变化的不足。文中不仅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基本特征量的变化,如作物生长季、≥0℃有效积温和不同时间尺度的平均降水量等,而且详细分析了2×CO2气候情景下,该地区极端气候要素值的可能变化,如生长秀内极端平均最高气温、冷害低温如日、≥30℃高温日、≥50mm暴雨日和日最大降水量等。文中还针对不同作物类型,以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模拟了未来气候条件下,该地区主要农作物春小麦、春玉米和一季稻水热条件匹配状况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未来增温有利于改善东北地区当前的热量条件,减轻低温冷害的危害;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改善干旱地区作物的供水条件,提高作物产量。但是由于降水的增加不足以补偿增温引起蒸发蒸腾的增强,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水分普遍不足,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农业产量将受到影响。另外,平均气候变化以后,气候极端值的变化将更加剧烈,因此,异常天气灾害对农业的危害程度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4.
乌兰察布市主要农牧业气象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干旱、低温冷害、霜冻、洪涝、冰雹、暴雨、大风、白灾等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的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减灾对策,从而为各级领导和部门指挥安排生产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湿地资源开发,是指在低湿洼地发展与地貌特征相适应的种植业与养殖业。低湿地的地貌特征: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地表径流量大,渍、涝、冷害是制约这一地区种、养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低湿地资源的开发,就是通过工程、生物、协调等综合措施,使其避开渍、涝、冷害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开发模式。 洪湖地处“四湖下游”,是湖北省有名的“水袋子”地区。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湖泊与长江相通,夏秋季高水位时期水面为110万亩。50年代末,党和人民政府为了根治这一地区的水  相似文献   

16.
风云变幻、气象万千。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地球上所有的气象气候灾害,如高温、冷害、干旱、暴雨、洪涝、雷暴、沙尘暴、台风等,中国几乎都有。趋利避害、减轻天气气候灾害,无疑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五大连池市气象灾害频繁,影响粮食产量稳产、高产,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低温冷害、旱涝、霜冻、暴雨、冰雹和大风在五大连池市时空上分布的特点及指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对指导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各生育期在生物学零度以下的零上低温所造成的生理障碍,是一种气象灾害。低温是造成灾害的最重要因素,而低温常伴的连阴雨、寡照、干旱等则主要起加重危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苗枯病、玉米纹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等多种病虫害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要做好玉米生产,就要防治好玉米病虫害。根据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消长规律,现将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吉林省玉米市场出现生产量、库存量齐增的现象,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着玉米生产结构单一、加工业经营困难等诸多问题。若要破解吉林省玉米产业面临的难题,应从供给侧改革入手,通过激活产能发展玉米加工业去除玉米库存;选择单粒播种方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来降低玉米生产成本;通过种植专用玉米、培育新型玉米产业经营主体和创新玉米产业技术等方式补齐短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