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人新近爱上收藏,收藏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还可以增强鉴赏力,与藏友互动交流心得体会,同时还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且身边又多了一个圈子的朋友,更是其乐无穷。但是,大家都知道现在收藏品市场鱼龙混杂的现象客观存在,一不小心便可能上当受骗,甚至为此倾家荡产。如何提高鉴赏力,是步入收藏圈的关键之所在。现仅以热门的大清宣三铜币真假辨来举例说明,现身说法。大清宣统三年十文铜元,可谓热门品种,尤其是好品,原光币受到不少铜元爱好者的追捧,但其中不乏赝品,只有大家都擦亮自己的眼睛,才  相似文献   

2.
鲁阳 《收藏》2008,(7):121-121
笔者集藏铜元多年,藏品中有一枚大清铜币户部丙午二十文阳文“宁”铜元,颇为珍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据史料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南银铜元总局”更名为“江苏江宁户部造币分厂”。是时所制造的大清铜币主要以“当制钱十文”为主,其中心阴文“宁”版式多于阳文“宁”,而“当制钱二十文”阳文“宁”铜元则极为少见。其正面珠圈内为“大清铜币”,中心有一阳文“宁”字,圈外两侧为“户部”,上缘满文左右有干支纪年“丙午”二字,下缘为右读“当制钱二十文”。  相似文献   

3.
《收藏》2020,(9)
正光绪年间,由于铸币权各省都有,铸币毫无节制,造成货币质量良莠不齐,且价值降低,清政府便决定整治货币,加强对铸币的控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户部铸币总厂,开始铸造新式铜元——大清铜币,并颁布《整顿_法章程十条》,其中规定:"统一制造大清铜币,铜元成色定为用九七紫铜,三厘白铜,原用听锡一厘。由户部颁发祖模,  相似文献   

4.
张同光 《收藏》2009,(4):118-119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清廷实行币制改革,统一颁发“大清铜币”祖模,要求各省派专员领回依式仿铸。光绪三十二年春安徽铜元局开铸中心阴文“皖”字大清铜币,上书满文“光绪年造”,两边为“丙午”纪年,下分别为币值“当制钱十文”和“当制钱二十文”,左右列“户部”二字,背为大清龙图,上书“光绪年造”,环书英文“大清帝国铜币”。  相似文献   

5.
在清朝末年的铜元“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中,有一种特殊的错版铜元——阴阳铜元。这种阴阳铜元,钱面的文字或图案,虽与普通铜元相同,但钱背却不是普通铜元背面的图案或文字,而是钱面文字或图案的阴面,故有阴阳面铜元和  相似文献   

6.
陈传银 《收藏界》2013,(2):55-57
宣统三年(1911年)大清银币,是清末币制改革的产物,版别多式,设计新颖,制作精良,历为钱币爱好者的珍藏品。笔者有幸获藏几枚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不同版式,其中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比较稀少。现随文介绍于后,以供同好鉴赏。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长须龙(图1),直径39毫米,厚2.1毫米,重26.7克,直齿边。该币正面珠圈内为汉文"大清银币"四字,珠圈外上下为满、汉文"宣统三年"字样,左右两侧分列长枝菊花纹饰。背面  相似文献   

7.
边力 《收藏》2010,(2):139-142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河南巡抚陈夔龙鉴于“各省可仿粤省之例铸造铜元”之上谕,以“豫省银贱钱荒”为由,具奏朝廷“设局开铸铜元”,获准后遂将地处开封南关的机器局改为铜元局,并命官员从上海购来机器设备和一应材料等,于同年10月正式开铸“光绪元宝”铜元。光绪三十二年,河南开封铜元局划归户部管辖,改名为“度支部造币汴厂”,铸行“大清铜币”中心“汴”铜元。  相似文献   

8.
《收藏界》2006,(3)
11.户部:中国封建王朝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周庄》记载此职为“地官大司徒”;秦为“治粟内使”,汉称“大农令”和“尚书民曹”,三国至唐称“度支”“左民”“右民”等,唐永徽年初因避讳太宗皇帝世民名讳改称“户部”,五代至清光绪末年,改“户部”为“度支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12.大清龙:中国晚清机制金银币及铜币中最常见龙图之一。因铸币正面镌“大清金币”“大清银币”“大清铜币”而得名。13.长须龙:中国晚清机制银币龙图之一。因龙须稍长而得名,与短须龙对举。通常用于“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各种龙纹之版别区分。有时也用于其他银、铜币龙纹版别区分。  相似文献   

9.
袁水清 《收藏》2008,(8):134-136
最早的新式机制铜元——清光绪元宝“广东一仙”“广东半仙”,红色政权最早发行的铜元——皖西北苏维埃银行和湘鄂西特区分行发行的1931年版铜币,最先铸造的面值最大的铜元——中华民国河南双旗伍百文铜币。  相似文献   

10.
师文涛 《收藏》2021,(3):55-55
在近期一个钱币拍卖平台的直播中,我看到一枚心仪已久的黄铜质大清铜币中心“滇”二十文铜元(见图),虽然价高,但机不可失,遂将其购下。至此,终于得到了这枚梦寐以求的藏品。回想我初涉泉河时,转遍县城所有书店,终于寻觅到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目录》和《中国铜元目录》。  相似文献   

11.
经税票爱好者数十年的挖掘,已发现清末宣统年间在直隶、山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使用印花税票的实物。近年又发现一件宣统二年安徽省绩溪县贴大清20文印花税票契纸。此契为光绪三十四年草契、宣统二年契纸、民国初年卖契执照三联单,尺寸:112cm×48cm。  相似文献   

12.
沈飞 《收藏》2015,(7):70-7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二月,湖广总督张之洞鉴于广东铸造铜元颇有成效,而且获利丰厚,认为湖北亦"亟应仿照试办,以维圜法而便民用",指令湖北银元局试铸当十铜元,"先行铸造一百万枚,饬发宫钱局暂为试销"。这些铜元投入市场后,颇受民众欢迎,流通顺畅。翌年八月,张之洞又决定将原来的湖北铸钱局改建为铜币局,专门铸造铜元,银元局不再兼理铜元铸造事务;"此后铜币  相似文献   

13.
施新彪 《收藏》2009,(9):148-149
清光绪末年,清政府为整饬各地分散铸币而引起的币制混乱,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制定《整顿圜法酌定章程》,裁并各省造币厂,设立天津造币总厂,统一铸币。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继而颁布《币制则例》,除明定铸币权统一归中央外,还详细制定了铸币的样式、单位、分量和成色。次年,天津造币总厂根据《则例》规定,正式铸造定为国币的整套系列大清银币和大清铜币。“长须龙”银币即为其中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在集藏的铜元中,有一枚铸有三面旗的铜元。该铜元钱面内圈钤上下右左对读式"中华元宝"四个字,外圈上钤"福建铜币厂造",下钤"每枚当钱十文"的面值字,左右各有一个相同的五角花  相似文献   

15.
大清铜币中,有一种中心铭文为"川滇"的铜币(如图)。仅十文、二十文两种面值,红铜材质,数量甚少,据说为当年川省代铸,像这种将两省同铸一币之上,在我国清末铜元中属仅见。关于此币的铸行,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一、赵门身世述略赵尔丰原籍山东蓬莱,先世"从龙"为汉军旗。其父文鲁斋,在山东阳谷县知县任内时,因地方发生变乱,文鲁斋衣冠整齐坐于大堂,  相似文献   

16.
段宝红 《收藏界》2012,(7):76-76
铜元又称铜版,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广东省开始铸造。由于机制铜币铸造精美、轻重适宜、使用方便等优点,深受商民欢迎。  相似文献   

17.
1909年为宣统元年,大清邮政于9月8日发行宣统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在上海出售过三次,供不应求。第一次出售是在发行当天,几天就售完。10月15日《申报》刊登《邮局续制纪念邮票》报道:“大清邮局新制二分三分七分等邮票为今上御极纪念品,前次所出不日售罄,爰又续制若干,将由英国邮船运到,约西历本月二十二号可以续售。”  相似文献   

18.
刘宇 《收藏》2009,(12):118-120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达到营利之目的,运用现代科技臆造了一些假“大清印花税票”,如图11-1宣统大清印花税票红陆拾、图11—2大清印花税票褚色陆拾(加盖“清宣统一年上海印花朵云轩”)、图11—3宣统大清印花税的翻版本,且无英文表述;图116为1992~9《三国演义》(第三组)邮票“智激孙权”30分,且没有面值单位和英文表述;  相似文献   

19.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江苏省于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开铸铜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又在淮安府清江浦增建铜币厂,于次年9月开铸中心"淮"字大清铜币,币值有十文和二十文两种版别,其中二十文大钱乃试铸,存世不过二三枚。  相似文献   

20.
刘盛全 《收藏界》2013,(2):58-58
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清末民初时,商品经济不如内地发达。在清末各地大造铜币过程中,云南起步较晚,后在法国领地安南及内地商品经济的冲击下,甚感权利外溢,起初曾与湖北、四川搭造银元、铜元。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云南省造币厂破土动工,于翌年二月竣工。滇厂创办时期,正值各地铜元泛滥成灾之际,清政府将全国十七省二十处厂局裁撤归并为九处,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