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体”的争论热火朝天,媒体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一场狂轰滥炸,大有欲去之而后快的势头。但是,对名著名篇的修改,其利其弊并不是简单的取舍与对错,客观细致地分析可能显得更为理性。对于教学而言,原文与删改后的课文各有其相应的情境与语境,教材引入名家名篇能否强化有志之士强烈呼吁的文学教育效果,关键不在是不是有删改,而在于文本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被挖掘与应用的。  相似文献   

2.
在不少语文课文第一页下面都有一行小字:“本文作者xxx,选作课文时有改动。”如果你仔细翻阅一下,可以发现,除古代作品外:大多数现代文都经过编者的修改,特别是文学作品。笔者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下两册教材进行了统计。在56篇课文中。删改的有38篇。这个比例无疑是很高的。如果将作家的原文和修改后的课文作一番比较,可以发现,有的课文对原文作了很大的压缩和调整,而有的呢,只是在字词句方面修修补补。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篇目内容的"删改"现象很普遍,语文考试中阅读材料的删改也很普遍。那么,"删改"的根据是什么?例证有哪些?在相关语料被删改的前后,对现代文阅读题的作答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主要以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的散文阅读题为例,对语文考卷中语料的删改做一些陈述,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不少已经过编者的改动。以五年级上册为例,共收单篇课文28篇,其中16篇改动过,占50%以上。改动的课文一般有三种情形:①对原文中个别词句进行改动;②在原文基础上增加内容;③删减原文中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选材问题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广泛关注,随着语文新课改的如火如荼进行而凸显其更为重要。经典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对于这些作品的选入不可避免地存在翻译上与原文不同的地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改动显示出随意性和过于粗糙等问题,这使得这些作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本文具体分析了经典外国文学课文删改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标志着“一纲多本”的结束,教材中文质兼美的选文大多经过不同程度的改动。结合对话理论,以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为研究对象,梳理删改内容,发现删改与学生起点能力、编者意图与文章本身结构密不可分。借助焦点讨论法,针对文言文删改篇目,引导学生、教师、编者及文本展开对话,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过程。正确处理自我与他者、理解与对话、接受与鉴赏间的关系,进而从重建自我与他者的共同体、创设理解与对话的阅读情境、开发鉴赏与创造的读写结合三方面提出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7.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选自名家名作。选入教材时,编者对原文进行了剪辑删改,这样的课文,我们暂且称之为选文。这一类课文,是教材批判者抨击的主要对象,谓之被阉割、篡改,被"点金成石",因而他们对选文的修改问题质疑,甚至发出了"名家作品选入教材应原封不动"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  相似文献   

9.
在编中小学教材中对原作的删改,国家教委是有明确规定的。浙江省中小学语文教材编者对原作的删改有得有失。对入选的传世之作,除必须改者之外,一般不宜删改。  相似文献   

10.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抓"三点",细读教材。具体来说,就是抓住立足文本这个支撑点,身"体"力行,熟悉教材;抓住超越文本这个着力点,启"智"砺志,拓展教材;抓住回归文本这个生长点,明"德"悟道,活用教材。  相似文献   

11.
《小壁虎借尾巴》原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课文,在选入统编教材以后,部分地方稍微做了改动。教师就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对比教材的删改,对比课后练习,可以为语文课堂教学找到正确的方向,使课堂教学的"语文味"更浓。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托,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材料,是师生共同面对的文本。教学中作为主导的教师要树立极强的教材意识,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从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提高确定教学重点的能力,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理解教材,注重引领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四个方面谈对树立"教材意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桂花雨》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与原文相比,两个版本都有删改。虽然经过删改后的文本多少有些令人遗憾,但我们还是能够闻到琦君文字中那股浓郁的桂花香味。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学理论认为,解读就是解"写",悟出了写法秘妙,就读出了文本秘妙,自然中得心源。而想揭示写法的秘妙,相对理想的办法是比对经典名篇和其未定稿本的改动和变化,抓住删改之处体会定稿优于前稿的妙处并揣摩作者的删改理据。语文教学删改法,大致源于鲁迅先生关于写作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崔国明 《学子》2012,(2):8-9
在一个狭义的范畴内,语文教材指的就是语文教科书、语文课本。从语文教材构成的具体形式来看,它以"文选"的方式呈现,典范性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与此同时,尽管语文教材编排的形式可以精彩纷呈,但依然缺乏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普适性。在语文教材中,"选文"是一个最重要的载体,而以文本承载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地组合教材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以语文教材中的某一文本为依据,灵活地将其和教材中或者教材之外的相关文本组织在一起教学的方法。新课标明确强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样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相似文献   

17.
由于种种原因,编者在编写小学教材的过程中,对选入的文章作必要的修改是常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发现,除了部分古诗词等特定文学形式基本忠实于原文外,大部分文章在选入教材时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改动。一般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目光定位于入选教材的选文,很少追溯原作。事实上,将选文与原作进行对照阅读,引导学生分析探讨编者改编的原因和动机,学生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对文本内涵会有更深刻的领悟,对文本的独特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作品需要经过慎重修改方能成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本改动是语文教材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成功的文本修改推动教材经典的塑造。选文修改受政治、社会与时代因素,语言规范化,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影响,应遵从叶圣陶所述"作者文笔,各有风裁,我人加工,宜适应其风裁,不宜出之以己之风裁",以求"文质兼美"等意见。  相似文献   

19.
高雪玉 《学语文》2013,(4):11-12
语文课程内容依托教材("课程内容教材化"),再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学内容。它是具体而动态的,并不是语文课程有什么内容我们就教什么内容,并不是语文教材有什么内容我们就教什么内容。如何避免这种"教内容"、"教教材"现象,我们必须从文本出发,从学情出发,对语文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做出合适的选择与定位,  相似文献   

20.
教材是范例,文本是引子,这对经历课改的语文教师而言是耳熟能详的说法。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在常规教学里就是语文学习的例子,中考复习中就是构建语文知识结构与能力提高的切入口,承载牵引和辐射的作用。可从近几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堂各样面貌的观测,语文教材文本几乎是处在"闲置"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