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公园里拍摄了一部名为《荷塘》的DV作品。这部作品的主角是一片枯萎的荷塘。本来,我想:这片荷塘破破烂烂,有什么好拍的?但老师指导我们要多看看。慢慢地,我在静态的荷塘里发现,水面映射出荷花弯折下来的茎的倒影,形成一幅美丽的抽象画。要表现这幅"荷塘美景图"要靠十分丰富的想象力才行哦。  相似文献   

2.
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其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描绘出一张朦胧、静谧、美好的月下荷塘图,而这幅存在于读者心中的美好的图画实为作者笔下理想的逃避现实的处所,其带给读者审美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感染一方面是作者多角度、多手法的描写所致,另一方面是读者对文中空白点的充实完善而得,"荷塘"是我们与作者一起想象出来的一个与现实隔离的"另一个世界"。而真实的荷塘只作为一条引线,带领我们去探索这个理想中的"荷塘"的虚影。  相似文献   

3.
荷塘之于朱自清,既是生活现实,又是特定时段的情感栖息地;既是艺术情境,又是"意恋"生活的灵魂自留地。朱自清在北京清华园演绎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荷塘"人生,荷塘边的朱自清是别样的,朱自清也赋予了荷塘别样的神韵。  相似文献   

4.
那年夏天     
《中学生阅读》2008,(12):7-9
那年夏天,荷塘映人群。荷塘边上,是我们,正在数着荷叶下隐隐约约、忽闪忽现的小金鱼。不是天真,更不是无聊,只因为一句空传的“密招”:数鱼能提高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荷塘月色》是近代散文名家朱自清的名作,被选入人教版教材,影响了几代人。近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以荷塘为对象的散文不多,颜元叔先生的《荷塘风起》也是难得的佳作,两篇文章都以荷塘的描写对象,两位作者行文风格迥异,虽然存在着时空的距离,但是海峡两岸的同根文化又让两位作者具有相同的情感诉求,值得我们进行比较阅读的研究。一、选取荷塘作为表达意象荷花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荷塘模式——农村职教希望之路广东中华职业教育社理论组农村职教本栏编辑宁杲市场经济大潮下,职业教育怎么办?农村职校路子怎么走?成了各方关注的现实课题。最近我们深入调查了全国职教先进单位被誉为“荷塘模式”的新会市荷塘职中,真是眼界大开,看到了“农村职教希...  相似文献   

7.
那年夏天     
那年夏天,荷塘映人群。荷塘边上,是我们,正在数着荷叶下隐隐约约、忽闪忽现的小金鱼。不是天真,更不是无聊,只因为一句空传的"密招":数鱼能提高数学能力。那年夏天,我们高三。日子称不上黑喑,一是因为长江上游百年一遇的、烤不死人不罢休的大太阳。二是因为黑喑存在在  相似文献   

8.
<正>荷叶上的硕大露珠珍藏着我童年的欢乐时光。荷花盛开的时节,荷塘是最美的,也是最生动的。当天边露出鱼每年暑假回乡下奶奶家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去那个已被填上的荷塘看一看。我多么希望那昔日的荷塘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碧色  相似文献   

9.
学点章法     
章法,是指文章整体篇章的设计、组织、处理等方面的技法。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变化纷呈,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章法也应复杂多变,如果墨守成规,行文冗沉,布局僵化,势必缺乏活力。我们中学生学习写作,就得学点章法。先说虚实。虚,抽象;实,具体。写文章时,突出某事,削弱某事,极力渲染铺叙某事,一笔带过某事,都是虚实手法。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写荷塘月色美丽景色采取了实写的手法,写荷塘之路安适,荷墉之荷幽雅,荷塘之月静穆,荷塘之境冷清,浓墨泼洒,淋漓尽致,丝丝入扣,工笔勾  相似文献   

10.
《荷塘风起》是台湾当代作家颜元叔先生的散文,入选鲁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这篇文章也经常作为与《荷塘月色》进行对比阅读的名篇,本文尝试对《荷塘风起》的意义进行多维解读. 一、对自然美的倾心与热爱,对都市生活的排斥和疏离 "繁华在左、自然在右"是当代都市人追求的最佳生存状态,然而在都市化进程中最常见的却是:"繁华"如兽,无情又嚣张地侵蚀着自然.《荷塘风起》为我们展现出两个不同的空间,一是自然的、理想化的艺术空间——荷塘,一是人工的、现实化的人类生存空间——荷塘外繁华躁动的都市.荷塘是一方美丽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所在,为作者所倾心和热爱,塘外的都市充斥着喧嚣与浮躁,为作者所排斥和厌恶.  相似文献   

11.
美丽的荷塘     
外婆家门前有一个荷塘。早晨,荷塘十分寂静。偶尔,从村子里传来一两声鸡鸣。浓雾笼罩在荷塘上,荷塘好像在帐篷里熟睡。不一会儿,周围陆续有人经过,荷塘上的雾,也稍稍淡了些,荷塘像是刚刚从甜美的梦中醒来,  相似文献   

12.
荷塘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情感所系、生命所系。我们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解读颜元淑的《荷塘风起》,审视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索取的现状,从而探寻现代生活环境下人们对自然的回归和感悟。我们认为,对审美化生存的期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荷塘     
我家附近有一片荷塘。夏天,荷塘周围的景色可迷人了!早晨,橘红色的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荷塘被笼罩在晨光中,远远看去,荷塘像一块翡翠。我踏着小路向荷塘走去。路旁的野花开  相似文献   

14.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意境之美、绘画之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5.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意境之美、绘画之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6.
夜色的荷塘     
孩子的话:我家的小区里有个大荷塘,坐在窗台上画荷塘,红红的大莲花、绿绿的大莲蓬,在夜晚的月光和灯光的照射下,真美!老师寄语:小作者画自己熟悉的生活事物,真切地表达情感,值得提倡。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小作者画画时心情非常愉快,  相似文献   

17.
<正>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以其深邃的艺术,优美的意境,清新、细腻、传神的语言。复杂多变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其独特的美学风格——阴柔美。 有史以来,月亮出现在文这作品中,无不是阴柔的特征,且无不跟女性有关。古人对月亮的诸多称呼,也大都打上女性的烙印。不管是外国神话传说中的月亮女神,还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都离不开女性,离不开女性阴柔的特征。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就其所写景物(或者说其所创设意境)的两个主要方面(即“月色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来看,都跟月色紧紧相连,离开了月色,荷塘就索然无味。也可以说,没有月色的主体地位,荷塘的一切便失去了意义,甚至没有存在的必要。从全文内容来看,这样说也并不为过。因此,我觉得《荷塘月色》的艺术风格,从美学欣赏角度看,用阴柔美  相似文献   

18.
<正>非常有幸能在成都市经典散文深度教学研讨会上,观摩刘教授执教经典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跟着76岁高龄的刘教授在这片经典的月下荷塘凝神、凝视,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半亩荷塘一鉴开,照见我们的课堂,照见我们的语文教学。作为教研员,经常穿梭于课堂陇亩之间,深感现在的课堂脚步太匆匆:对文本读得太少,指导不细;对语言品得不透,多是标签化的告知,忽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教什么胸无成竹,教与考分离,所教与当学割裂,所学与生活脱离,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法:方式灵活,入情入境(一)“画”虚为实在课堂导入环节,因为《池上》写的是荷塘趣事,一年级上册学过的古诗《江南》,同样也是写荷塘趣景的,因此,由《江南》一诗导入,学生更有亲近感。吟唱版的《江南》视频,用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荷塘中挨挨挤挤的荷叶,在夏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着的荷花,以及在清澈的池水中灵活地嬉戏玩耍着的色彩斑斓的小鱼。这一派美丽的荷塘风光,  相似文献   

20.
[小引] 凡读过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人,无不为月下清幽美妙的荷塘所陶醉,为荷塘中朦胧柔和的月色而动容,然而当不少人满怀向往在清华园寻找到那荷塘月色时,却又发现那里并没有醉人的诗意,荷塘月色非常平凡。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我们的感觉不敏锐、头脑不聪慧,而是由于我们用的是日常感觉,朱自清用的是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