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pH值对Mg-Al-MMH溶胶、Mg-Fe-MMH溶胶以及MMH-高岭土分散体系电动电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两种溶胶以及五种MMH-高岭土分散体系的电动电势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就pH值对分散体系电动电势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pH的计算 1.单一溶液pH的计算(1)强酸溶液:根据电离方程式计算出c(H+)后计算pH.(2)强碱溶液:根据电离方程式计算出c(OH-)后,再由Kw计算出c(H+)后计算pH.注意:不作特殊说明时,一般认为温度为25℃.2.混合溶液pH的计算()对于两种混合溶液pH的计算,则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计算:碱按碱,酸按酸,同强混合在中间;异强混合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  相似文献   

3.
将pH=8和pH=10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c(H+)最接近于( ).  相似文献   

4.
福建10种甲壳动物凝集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10种甲壳动物凝集素提取液 ,用 11种天然或经酶修饰的动物及人红细胞进行凝血活性检测 ,同时进行凝集素的糖抑制、热稳定性、pH及Ca2 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 ,每种甲壳动物提取液至少凝集 10种以上天然或经酶修饰的红细胞 .各类红细胞经酶 (蜗牛酶 )修饰后对凝集素的敏感性普遍增强 (人和家鸽红细胞对几种甲壳动物例外 ) .某些种类的凝集素对兔红细胞的凝集活性可被一种或几种糖抑制 .8种凝集素表现出对 pH值和温度的广泛适应性 ,在pH3- 11、温度为4℃ - 90℃范围内对兔血均具凝集活性 .10种凝集素的凝集活性依赖于Ca2 .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胶/土质量比R(R=MMH/腐岭土,w/w)及PH值对Mg-Fe型混合金属氢氧化物(简称Mg—Fe—MMH)—高岭土分散体系触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R范围内(0.000—0.286),Mg—Fe—MMH—高岭土体系表现为正触变性,且随R的增加,体系平衡时的黏度值先降低后升高.在所研究的pH的范围内(3.60--11.76),R=0.129的Mg—Fe—MMH—高岭土分散体系表现为正触变性,且随着pH的升高,体系的触变性趋势增强,其平衡黏度也随之升高。并对各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97,2刊出的《谈pH值相等的强酸、一元弱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pH值》一文,有点不同看法,提出与该文作者商榷,(以下简称该文).该文中所举的例题为:pH=3的盐酸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pH值为().A=3,B.>3,C.<3,D.无法确定.笔者认为,该文作者选A是正确的,由此例所得结论也正确.但是他对此例的分析欠严密,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1.利用电离常数求算证明的假设不妥当.文中这样叙述“设原醋酸溶液中HAC、H+、Ac-浓度(mol/L分别为a、b、b,加人等体积且等pH值的盐酸后,醋酸电高平衡发生移…  相似文献   

7.
将I。H值相等的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PH值保持不变,已被大家所公认·对1)11值相等的强酸、一元弱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I)H值的变化情况,以前不少教学资料的习题中也都曾涉及过.如1)H=3的盐酸与;。11=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1)11值为()A.=311.>3C.<3D.无法确定.多数资料将答案规定为C.笔者认为该题目的答案应为人.分析选答案c的原因可能是:认为两酸等体积混合后,相当于稀释了醋酸,促进了醋酸的电离,使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故pH值变小.这里应当指出的是:该稀释与以纯水稀释…  相似文献   

8.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道选择题:pH值为7的溶液( )。 a.一定是中性溶液;b.一定是酸性溶液;c.一定是碱性溶液;d.不一定是中性溶液。在教过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一节后,就把这道题布置给学生做,结果,学生选择的答案都是a.据了解,学生忽略了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相互依存关系,而错误地认为在pH值为7的溶液中,一定是  相似文献   

9.
用甲基纤维素(MC)水凝胶将血红蛋白(Hb)固定在热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制成了稳定的Hb-MC膜修饰电极.包埋在甲基纤维素膜中的血红蛋白可以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可得到一对可逆的血红蛋白辅基血红素Fe(III)/Fe(II)电对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312V(vs SCE).其式电势随溶液的pH值增加而负移且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1.0mV/pH,说明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一、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常使用酸碱指示剂。初中化学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剂与无色酚酞试剂,其变色情况如下表:检验方法:取待测溶液少量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石蕊试剂或酸酞试剂,观察溶液的变色情况,据此可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二、pH值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值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它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如下;(l)pH值一7时,溶液呈中性;pH值<7时,溶液呈酸性;pH值>7时,溶液呈碱性。(2)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大,溶…  相似文献   

11.
例1 现有pH=a和pH=b的两种盐酸溶液,已知b=a+2。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接近于( ) (A)a-Ig2 (B)b-Ig2 (C)a+Ig2 (D)b+Ig2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体系 电离度、水的离子积、pH值这三个概念,联系密切,环环相扣,复习时要循序渐进。 复习时,要注意运用电离平衡移动理论,分析外界条件以及溶液酸碱性对α、[H~ ]、pH值的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 1.pH值的定义 溶液中H~ 浓度的负对数叫做溶液的pH值,即pH=-lg[H~ ]。其内涵: ①pH值的适用范围:(ⅰ)只适用于水溶液。(ⅱ)适用于1摩/升以下的稀溶液,pH值的取值范围为0—14。 ②溶液的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是溶液酸碱度一种表示方法。常温下,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  相似文献   

13.
茄子皮天然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茄子皮为原料,用酸性无水乙醇溶液浸泡提取天然红色素,并通过实验对色素溶液在不同pH值下在温度,光照,氧化还原剂,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茄子皮天然红色素可以适用大多数食品,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  相似文献   

14.
通过OH离子浓度计算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pH值时,应考虑水的离解,否则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溶液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学习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1.溶液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物,它的特征是均一、稳定,但具有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像水等。“均一”是指溶液各部分成份和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其“均一”状态不变。2.“分散”表明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不发生反应,否则就得不到该溶质的溶液,如CaO溶于水,由于CaO能与水发生反应就得不到CaO溶液,而是Ca(OH)2溶液。这里“分散”不能用“溶解”、“混合”等词代替。3.一种溶剂往往可以同时溶解多种溶质,这些溶质彼此之间不发生化学反…  相似文献   

16.
药用植物蛇足石杉的营养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就地繁殖和迁地繁殖,研究了蛇足石杉的繁殖生物学特性;通过去顶、去枝和去叶等处理研究了它们的萌生能力;并研究了赤霉酸对蛇足石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蛇足石杉扦插和压条均能长出新根而成苗,且天然生境繁殖结果优于人工环境;(2)摘除顶芽部位2年内仍未长出新芽;(3)赤霉酸处理对植株生长影响不显著;(4)芽胞繁殖2年生苗高度为6cm左右;(5)在碱性土壤蛇足石杉多数会死亡;(6)在天然生境对蛇足石杉进行扦插、压务和芽胞繁殖是三种较好的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盐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常数(Kh)不同,可利用不同盐溶液的水解常数(Kh),求出不同盐溶液中[OH-]或[H+],近似计算公式是.计算出盐溶液中的[H+]或[OH-],就知道了盐溶液的pH值.由pH值大小可判断出不同盐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由上面的计算方法,可计算出常温下,0.1 mol/LNa2CO3水溶液的pH值为11.63,0.1 mol/LNaHCO3水溶液的pH值为  相似文献   

18.
纳米TiO2-BaCl2-H2O复合低温相变蓄冷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TiO2纳米颗粒在共晶盐BaCl2水溶液中的分散行为,考察了分散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溶液的pH值对TiO2悬浮液的分散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TiO2粒子的体积分数表征纳米TiO2在共晶盐水溶液中的分散状态,并利用稳定机理对共晶盐水溶液中TiO2分散稳定性作了解释。最后获得了一种较好的制备纳米复合蓄冷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侯建国 《中学理科》2007,(12):89-90
1.(全国卷I)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  相似文献   

20.
高分子水凝胶指能够在水中溶胀并保持大量水分的不溶性交联聚合物,它具有网络结构。一些水凝胶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如温度、溶液的组成、pH值、电场等变化时,其结构和性能(一般是体积)会随之发生突变,呈现体积相变(体积的突然收缩或膨胀)行为,从而具有智能功能。其中对温度敏感的水凝胶叫做温敏水凝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