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西自然法思想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法之概念来源于西方,它所蕴涵的正义、平等与自由等观念造就了西方的法治思想和法治传统。自然法思想也是我国儒家政治法律思想中的题中之义,但儒家视自然法为“礼”,从而在我国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并且影响至今的政治法律思想和体系。同是自然法思想,却在东西方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政治法律观念和传统。了解此差异,以对我国的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自然法之概念来自于西方,它所蕴涵的正义、平等与自由等观念造就了西方的法治思想和法治传统;自然法思想也是我国儒家政治法律思想中的题中之义,但儒家视自然法为"礼",从而主张人治、"德主刑辅".同是一自然法思想,却在东西方衍生出截然不同的政治法律观念,了解此差异,以对我国的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然法思想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源远流长,是西方法律思想的根基。许多学者已从人物、流派和时间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本文从“自然”观念的独特视角重新梳理了自然法的演变轨迹,认为自然法思想与自然观念息患相关,不同的自然观念决定了不同的自然法思想。一部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演进史,就是一部“自然”观念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述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道家“法自然”思想是否为西方“自然法”学说的讨论的基础上,分别论析了道家“法自然”思想以及西方“自然法”学说的意蕴,并对其两者进行比较,指出两者在对待法律的态度、思考天人关系的模式以及文化要义诸方面的不同,进而论证了道家“法自然”思想非西方“自然法”观念。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法律思想史上 ,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原则 ,这是社会契约论自然法的核心内容。文章从其对旧有神权法思想的批判入手 ,通过对洛克提出的自由状态、反常状态等问题的系统分析 ,对洛克的自然法理论作出辩证、客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法律思想亦内涵丰富。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观点是“礼治”、“德治”与“人治”。这三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同时,儒家法律思想也不排除法治。  相似文献   

7.
陈琳  刘港 《丹东师专学报》2006,8(2):103-106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法律思想亦内涵丰富.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观点是“礼治”、“德治”与“人治”.这三者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同时,儒家法律思想也不排除法治.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法律思想史上,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原则,这是社会契约论自然法的棱心内容。文章从其对旧有神权法思想的批判入手,通过对洛克提出的自由状态、反常状态等问题的系统分析,对洛克的自然法理论作出辩证、客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自然法学派,拥有悠久历史和渊源的法学学派.罗马法,一部对后世影响无与伦比的精巧法律.历史,将他们戏剧性的放在了一起.在自然法思想的影响和感染下,正义、平等的理念开始在罗马法中生根发芽.与此同时,罗马法也借助着自然理性的原则朝着一部普世的“自然法”方向前进.在自然法思想的哺育下,罗马法及其相关制度最终成为人类智慧工程中的一个伟大杰作.  相似文献   

10.
自然法思想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源远流长,是西方法律思想的根基。许多学者已从人物、流派和时间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本文从"自然"观念的独特视角重新梳理了自然法的演变轨迹,认为自然法思想与自然观念息息相关,不同的自然观念决定了不同的自然法思想。一部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演进史,就是一部"自然"观念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11.
法律需要强制,道德需要自律.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获得了新的涵义,并赋予二者新的关系.德治与法治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力保障,我们既要依法治国,还要以德治国.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并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慎子》提出的法治为主,人治为辅以及礼法兼顾的观点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慎子》国家管理思想中所倡导的人治、法治、术治兼顾,既是刑主德辅思想的基本源头,同时也是从礼治到法治的一个关键环节,可以给现代国家管理者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与朱熹,吕祖廉并称为“东南三贤”的张Shi以宋代理义之学为基础,提出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他以理义之学作业治理天下的理论根据,主张实行德治要正君心,要给人民休养生息的权力,要以德为本,以刑为辅。深入研究张Shi的德治思想对我们当今推进以德治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礼仪”有些具体内容固然有其局限性,但如果放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来考察却是人类社会的创造性进步,况且其中有许多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和吸取的东西。对中国古代的治国方略,我们应当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历史的观点来考察和研究,而不可只用一个“人治”来概括和否定。  相似文献   

15.
儒家德治与法家法治实属传统人治。儒家德治笃信“为政在人”重在人之“德”上,其人治思想显然;而法家法治实属君下法治,其不彻底性使它最终倒向了人治。儒、法人治方略在人性前提、哲学依据、理论基础、对象考量等方面的诸多不同,为当代治国提供了众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德分为八个子目,即仁、义、礼、智、忠、孝、廉、信,通过分别比较韩非同儒家、道家对法与它们的关系的探讨,认为韩非只是在一般的意义上反对“德治”,而对德的子概念用法加以约束,凡有悖于法的都加以批判,有利于法的都加以吸收拓展。这种对德治的审慎的做法,其实是对儒家、道家德治思想的继承与拓新,与当今社会主张德冶与法治相辅相成的观念暗合。  相似文献   

17.
我党在人治与法治方面 ,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认识阶段 ,轻视法治、重视人治的阶段 ,重视法制建设阶段 ,主张法治阶段。轻法治、重人治是治国误区 ,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加强法制建设 ,主张法治是我党在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不是传统治国手段的重复,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与现代人类文明成果三大源头的综合创新,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源。新形势下,“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具有一致性,二者结合反映了市场市场经济内在必然要求,都是不可或缺的治国手段。当前,要处理好二者关系,必须充分利用传统德治中积极的内容,在发挥德治对社会成员内在观念引导作用及法治对社会成员外在行为调整作用的同时,必须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即实现德法并举。现阶段德法并举最有效措施是:政府运用立法、执法、法律宣传等手段促进德治与法治的结合;发动群众制定并实施各种道德守则、公约,法律予以支持;从严治党,使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成为遵守法律与实践道德的表率,成为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19.
法家的法治学说随着秦亡而走向沉寂,但是为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以“阴法”的形式继承下来并揉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支撑中华帝制长达两千余年。其中,一些合理的成分对我们现在的法治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人治、息讼和宗族意识对法治观念形成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的建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法治观念的形成尤为重要,是建立法治的民众基础。笔者试图通过对封建传统文化中对法治的建立起制约作用的人治、息讼和宗族意识的分析,以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从而自觉抵制封建残余思想,加快法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