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德育始终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和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更是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具体体现。高校隐性德育建设,将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从预先制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上,以潜在的、内隐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本文将结合高校隐性德育工作的问题,从政治性、实效性、个性化、主体性及创新性原则下,来提出有效的推进高校隐性德育工作建设的对策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呼唤深化教育改革的时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者所重视并成为切实提高德育水平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对蕴含在校园文化之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总结其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而对当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上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探索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教育与隐性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课程对人的个性品质包括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是实施道德教育和个性教育的一种方式。对什么是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与道德教育的联系、道德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化问题以及实施原则进行审视和探讨 ,将有助于完善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促进高校德育隐性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德育隐性课程通过引导道德认识,熏陶道德情感,磨砺道德意志,规范道德行为发挥其德育功能。优化存在于高校学校课程和校园文化的德育隐性课程有助于发挥德育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解决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它强调利用潜藏的教育性因素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隐性教育潜隐的目的、非正式的方式、综合的内容以及自主教育的理念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健全人格的发展、文化修养的塑造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施隐性课程是高校德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当代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粗放型”水平制约着隐性课程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体现。深刻认识隐性课程资源,反思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进而构建起开发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有利于高校德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更具德性教化价值的高校德育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7.
德育隐性课程是显性课程的有效补充,是符合高校学生心理特点的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应高度重视德育隐性课程建设,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社团文化是高校大学生社团在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精神财富、文化环境、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环境、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是高校社团物质内容与意识形态的总和。它具有引导、凝聚与辐射等功能。高校社团在学生非智力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塑造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培养多元智能的场所,高校的社团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观念、教育对象、教育手段以及教育情景都会产生不可替代的隐性效应,从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隐性教育是一种不带明显声势的资源模式。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将隐性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文章在分析隐性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和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情感教育理论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情感因素。但当前的高校德育忽视大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忽视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本文认为,情感养成是高校德育的目标之一,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德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德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可分为三类 ,即 :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制度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体育教学中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机制可以从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高校德育目标和任务,具有多方面的德育效应: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有助于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必须承担的任务。为此,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对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课程是由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两部分构成的。实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从隐性德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要领域出发,把握“四个原则”,在“五个坚持”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德育内容决定德育方向,体现德育性质,是高校德育目标和任务的具体体现。对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内容体系构建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和充分论证,对推进高校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推动高校德育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德育内容体系构建价值具体体现在反映时代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探索高校德育规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无法忽视困难学生群体庞大、群体特征显著等实际问题,必须构建以有偿经济资助为主导、无偿经济资助为辅、兼以道德教育的学生资助模式。结合经济、心理、学业帮扶等多维度构建的学生资助模式派生出针对困难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隐性德育模式,该德育模式可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法制诚信教育、人文科学精神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内容附着于学生资助系统载体上,从而实现困难学生群体德育内容的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隐性德育资源是一座巨大的德育资源宝库,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隐性德育资源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整合和优化隐性德育资源,构建完整的隐性德育体系,创新德育活动形式,将隐性德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德育实践,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德育不能仅靠开设"两课",在专业课教学中也应融入德育,会计专业的学生还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提高认识,遵循教育规律,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将德育寓于会计课教学之中,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育人之本,明确德育评价目标,规范评价内容,尤其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式成为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从高校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对高校德育评价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高校德育评价三个环节即德育理论学习、学生自主德育实践、考核评价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在教育教学中更注重知识技能的实用性。但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目标同样不容忽视。与显性德育课程相比,隐性德育课程具有隐蔽性、导向性、情感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它通过与显性课程、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学校制度相结合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教育界对学校德育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如强调把德育寓于其它几育和各科教学之中 ,把各育和各科教学纳于德育工程之内 ;从学生实际出发 ,注重德育内容的层次性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改善学校德育内容 ,使之具有时代性等等。这些探讨对摆脱学校德育困境 ,开拓学校德育新路以新的有益的启示。但由于学校德育历史的原因 ,也由于对学校德育过程缺乏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的观点没有有机地渗透到德育过程理论之中 ,实践的环节在德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