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经济水平日益增长的中国社会精神文明水平反而日趋下降,因此社会监督制应运而生。然而,新闻舆论监管作为社会监督制度的"主力军"也仍不能避免"灯下黑"的情况发生。因此,如何避免新闻舆论监管"灯下黑"的问题也成为了不可规避的问题。一、新闻舆论监管在社会中的作用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正是社会矛盾上升、经济文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力发展新闻舆论监管制度能够提高我国党、政府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论环境新闻的舆论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机制之一。当前,在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势下,围绕资源和环境这两大问题,新闻媒体应该发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功能,既要对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揭露,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又要对保护环境的先进事迹加以弘扬,鼓舞人们的斗志,让公众看到环境保护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影响能力已经被视为执政能力的一部分,建立良性的舆论引导机制根源于对舆论运动规律的深刻认识。2005年的舆论学研究直面时代问题单,从蓬勃的新闻传播实践中采撷鲜活话题,在舆论监督、舆论引导、网络舆论等一系列难点、热点问题上继续迈进。舆论学基础理论关于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扮演,历来有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有研究者提出了舆论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决策过程的三个环节:即提出社会目标--管理决策(过程)--反馈社会效果。认为民意提供的实际上是两种东西:一是建立社会发展的目标取向;二是提供一个相…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环境保护面临跨世纪的艰难推进,怎样发挥环境新闻的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是摆在环境新闻面前的一个紧迫性课题。我以为,突出新闻舆论的“造势”作用,是回答这个课题的有效手段。 强化环保宣传的声势 世纪末的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其严峻性表现在:一方面,现代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又反过来严  相似文献   

5.
谢芳 《青年记者》2017,(20):119-120
在新媒体环境中,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传播载体快速更新、传播速度超乎寻常、传播样态日益丰富,深刻认识高校舆论的生成演变、构建高校新闻舆论生态已经成为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高校新闻舆论生态就是根据新闻舆论生态的现状表征,研究比较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环境中针对高校新闻舆论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常态,从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上创新工作理念、强化舆论引导、深化对比研究、推进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表达自由与社会开放的大环境下,在web2.0媒境、全球化语境与中国风险社会环境的语境下,加强传统主流媒体的舆情引导创新具有紧迫性。CCTV2《今日观察》栏目以舆论聚焦、平台构建和舆情辐射的话语传播,创新性地构建新闻评论4.0传播范式,推动中国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是经济舆情建设平台的一个蓝本、电视经济评论栏目的一个精品和主流媒体传播的一个范式,是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的积极方向。  相似文献   

7.
周许 《新闻前哨》2015,(1):86-87
恩施市委市政府主办、恩施市新闻中心承办的公众信息网——中国硒都网下辖子网站73家,初步形成市内地方网站集群,中国硒都网网友互动版块硒都论坛的日发帖跟帖量超过900帖,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为进一步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主导权,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恩施市新闻中心落实"三三举措",加强网络舆情研判与管理,不断推进虚拟社区建设管理和创新,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一、培育三种群体,着力夯实网络管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环境保护和新闻事业的勃兴造就了一批环境新闻工作者,那么如何高素质地担当起宣传报道现代环境保护的使命,我以为,环境记者编辑至少要从五个方面强化职业素质锻炼。 一、高度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是环境新闻工作的灵魂 媒体是党的宣传工具和舆论武器,舆论宣传在思想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新闻工作者坚持无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舆论,作为对社会事件的一种反应机制,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但是,网络舆论具体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何弊端?网络能否担当起公共领域的职责?本文从协同学视角对网络舆论的形成进行探讨,指出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网络环境下的公共领域的前景进行透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静 《新闻世界》2013,(6):29-30
环境新闻是报道环境事实的新闻。环境新闻旨在报道环境事件、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营造环境舆论。从环境新闻与政府、环境新闻与环保组织、环境新闻与公众参与这三个方面来看,环境新闻已经成为环境保护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明颖 《新闻窗》2007,(6):104-105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闻舆论环境的日益成熟,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代表的新闻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我国法制的进步和国民法律意识的提高,都离不开新闻舆论的引导和支持,而要建立和形成一个真正公正司法的社会制度,我们更需要新闻舆论的支持和呵护。  相似文献   

12.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提出的崇高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新闻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与本质要求,又体现了新闻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肩负起引导舆论的神圣使命,使新闻媒介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否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这是对新闻工作者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一种检验。 (一) 所谓舆论,就是一定的社会集团或社会群体对社会上某些重大事件、重要问题所公开表露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和言论。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产物。它一经形成与传播,就能成为一种强大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绿色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国家富强和民族未来。目前,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已成为人心所向和社会所求。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借助媒体优势,营造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二是充分发挥媒体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教育作用、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关键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敏 《新闻界》2006,1(1):123-124
新闻从业人员担负着传承社会文明的重任,从事表达舆论、引导舆论的特殊行业,对社会思潮和人们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肩负着推动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使命,因此,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一直备受社会的关注。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虞文俊  黄萃 《东南传播》2012,(8):102-104
新闻法规作为他律的组成部分,其性质与内容无不受政治环境与媒介环境制约。政治环境与媒介环境的变迁带来新闻法规内容的更新。本文以训政体制为视角,探究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新闻法规之原因。通过对史料的重新解读,笔者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统一国家的形式使得国民党颁布新闻法规成为一种可能,国内舆论的分流与媒介力量的壮大使得国民党颁布新闻法规成为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工作能够大有所为,首先要归功于多年来党和政府努力营造的政治环境和法制环境,其次是新闻改革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因为有了这两条,新闻评论工作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社会问题被新闻媒介普遍关注,热点追踪、焦点访谈、难点分析、疑点思辨成为新闻舆论监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增长"视野下的新闻舆论环境是一种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注重人与自然的齐头并进以及允许理性争辩的新闻舆论环境。这种舆论环境所关涉的对象实际上是这样三个层面:人与人的世界、人与物的世界以及人的观念的世界。要在这样三个层面上构建一种基于"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新闻舆论环境,我们应努力实现如下三个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效率向注重公平、正义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人的物质成就向注重人与自然的齐头并进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不争论向允许理性争辩转变。  相似文献   

18.
蓝刚 《今传媒》2014,(12):13-15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人际交流工具,已成为引导社会舆情的重要平台。本文结合微信舆论引导力现实表现,围绕着微信舆论引导力三大产生路径:话语建构意义空间、共享建构场域空间、议程设置建构新型关系,探讨微信舆论引导力的生成要素即技术平台、意见领袖、塑造形象的作用,思考通过干预平台、引导机制和微创新来建立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9.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人际交流工具,已成为引导社会舆情的重要平台。本文结合微信舆论引导力现实表现,围绕着微信舆论引导力三大产生路径:话语建构意义空间、共享建构场域空间、议程设置建构新型关系,探讨微信舆论引导力的生成要素即技术平台、意见领袖、塑造形象的作用,思考通过干预平台、引导机制和微创新来建立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20.
拓展与创新新闻舆论环境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新闻舆论的管理相对比较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化思想相对比较活跃的一个时期,也是新闻管理比较宽松的一个时期。但是,由于一些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没有能很好地把握和珍惜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致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宽松的舆论环境,搞出了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和所谓的“真实新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之后,国家相关部门对新闻舆论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在国外,也有类似的情况,就美国来说,一些有远见的新闻研究专家已经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对滥用新闻自由权的做法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