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琨 《新闻采编》2007,(3):9-10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头戏。过去单纯从经济工作角度去搞经济报道,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群众需要、所以经济报道必须在新的形势下有所创新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新闻质量、增强服务意识,多一些有深度、有力度的经济报道,这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2.
戴畅 《记者摇篮》2004,(9):34-34
新闻是常干常新的事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闻事业也需要不断地创新思路.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新闻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而增强新闻报道的策划意识,就是新闻事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威 《新闻前哨》2005,(5):63-65
伴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也愈来愈丰富多彩。从报道方式到版面形式,从记的采访思路到编辑的组合要求,从业务机构的设置到媒体形象的包装,等等,可以说创新是新闻报道质量不断提高,新闻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前些年,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谈到新闻工作时曾指出:“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怎么实现江泽民同志这些要求呢?一句话回答:那就是新闻报道要不断创新。 新闻报道要创新,也是时代的呼唤。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社会前进的形势日新月异,新  相似文献   

5.
经济,就是经世济用,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而经济新闻就是报道人们经济活动的新闻,因此经济新闻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变化,是对环境变化反应最敏感的一种新闻类别。我们国家二十多年来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新闻报道也随之发展和火爆起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犹其是近几年,成为了新闻报道的主体。综观二十多年的经济新闻的报道内容,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其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轨迹;也可以从中看出其问题所在,从而汲取经验教训;还可以由此来发现规律,预测将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强化新闻选题管理 提升新闻策划效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建华 《新闻界》2004,(5):89-90
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业改革的逐渐深入,新闻媒介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同时也引发媒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竞争加剧和新闻改革的“双轮驱使”又使新闻的运作理念、报道方式、操作手段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既适合新闻运作规律,又适应新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新闻策划便应运而生(注:本文所言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报道策划)。时下,新闻策划已成为媒介广泛采用的一种新闻传播运作模式,不少媒介甚至明确提出实现由“编辑中心”向“策划中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杨胜军 《新闻窗》2012,(5):120-1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进步,公民对于新闻的报道开始给予更多的关注或者重视,同时也对新闻报道的内容以及报道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或者标准。这就要求新闻报道应随着我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政治形势等等状况进行变化,并时刻保持新闻报道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牟丰京 《新闻导刊》2004,(3):4-7,19
我国的新闻事业,我们集团的新闻事业,正在发生着很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新的形势要求我仃J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新闻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准则,同时又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求变求新,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进一步增强新闻的核心竞争能力。而这一切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努力创新,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9.
电话现场同步直播报道是近期出现的广播新闻中的新事物。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最近几年来在各地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中正越来越被广泛运用。温州电台1998年以来采用这种形式播出的新闻报道就有四十多篇。电话现场同步直播报道究竟有哪些利弊?如何使这一新型的报道形式在广播新闻中得到充分运用?我想依据新闻规律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广大受众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强,经济新闻在媒体报道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但经济新闻报道怎样才能更加适应不断发展变化了的形势,并指导新形势下的经济实践?这是每个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笔认为,必须加强经济新闻报道深度,加强经济新闻报道的理论思辨性、实践性和通俗化。  相似文献   

11.
孙世恺 《新闻界》2001,(1):10-12
江泽民同志谈到新闻工作时曾指出:“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怎么实现江泽民同志这些要求呢 ?一句话回答:那就是新闻报道要创新。本文只就新闻文体写作的创新,略论一得之见。   新闻文体写作要创新,也是时代的呼唤。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社会前进的形势日新月异,新闻传播的飞速发展……在这样的新时代,有些实际工作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以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敏感问题,往往同一些复…  相似文献   

12.
宋环宇 《新闻传播》2009,(7):112-112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的新闻工作要求,新闻报道能否做到“三贴近”,不仅关系到新闻媒体能否落实好党的新闻宣传方针,能否完成好光荣使命,而且也事关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林城晚报》在新闻报道实践中立足于人文关怀,以人性化报道实践“三贴近”原则,寓“三贴近”原则于人性化报道之中,推动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熊玮 《新闻窗》2013,(3):24-25
在新闻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众多媒体和报纸版面上,甚至是电台广播、有线电视新闻栏目中,以连续性报道形式的消息类新闻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连续性报道的出现及实践,既满足了受众对事件新闻发展过程深度、广度和时新性的要求,同时也克服了调查性报道和解释性报道等一些报道类型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新闻事业的发展,渐渐成为了报纸新闻采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芳 《中国广播》2006,(1):18-20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日益深入.新闻报道的环境和需求不断变化.随之,报道新闻的形式也就需要不断变化和推陈出新。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看世界的视角不断打开.也需要新闻以大的视野报道新闻。因应这种形势,新闻报道应该做怎样的调整?广播新闻又应该怎样求变以焕发更大的生机呢?在加大视野的同时.又如何深入报道呢?这些都是我们所应深入思考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生活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经济新闻也就成为新闻宣传报道的重头。经济新闻在各媒体版面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经济新闻的质量影响着人们对媒体的选择。如何进一步改革我们的经济新闻报道,如何跳出以往经济新闻仅仅是数字罗列以及偏重工作性报告的老一套模式,把经济新闻报深报透报活,使经济报道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值得我们去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沈硕 《新闻世界》2012,(11):31-32
图片,原先是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广泛采用的新闻传播手段和信息传递的有效载体。随着现代电视新闻传播理念的更新和新闻报道实践的不断拓展和延伸,图片——这一特殊的新闻报道形式和手法,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当今电视新闻报道当中,成为增强电视新闻时效性、直观性、吸引力、感染力不可缺少的手段,并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梅芳 《东南传播》2016,(1):121-123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新闻报道领域的不断拓展,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样式和报道体裁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一种共同的新闻报道取向。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媒体,新闻类节目都不约而同地加入了民生的概念。中央新闻的导向性在带动收视率复苏的同时也限制了新闻内容的进一步发展,而地方民生新闻的创新元素和多元化模式则为其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都市报竞争的加剧,各地都市报都开始重视社会新闻,尤其是本地社会新闻报道。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社区新闻已经成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面对社会思潮、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传播技术和受众需求不断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坚持“引导力就是传播力、就是竞争力”理念,坚持以新闻创新促进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经过不懈地探索实践,形成了“重大主题报道时代化、经济新闻报道大众化、社会新闻报道主流化、民生新闻报道平台化和文娱新闻报道人文化”的“五化”新闻创新操作模式,有效推动了集团所属各媒体的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0.
黄自堂 《新闻前哨》2001,(12):34-35
在信息时代,在媒体高度发展,把人类世界融为一体的时代,时事报道已成为整个新闻报道的一个重头戏,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搞好时事报道,已越来超受到新闻同仁的重视、它对于提高报纸(新闻媒体)的知名度,加大报纸的宣传力度,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面对时事报道日趋重要的发展形势,许多专家、学者和新闻同仁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讨。在此,本人只就如何进一步增强时事报道的吸引力,提高可读性,加大时事报道力度与拓展深度,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