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1年6月,美国《时代周刊》评出女子网坛“过去现在将来”的30位传奇球员,李娜凭借法网夺冠位列其中。从李娜开始,中国网球也变得系列化并且有延续性了。  相似文献   

2.
网坛姊妹花     
今年4月,在教练余丽桥的带领下,刚刚配对打双打的李婷、李娜在深圳、比利时、日本、澳大利亚举行的9站国际女子网球挑战赛中,马不停蹄一口气拿了7站双打冠军。这令沉寂已久的国内女子网坛兴奋了。有人说,中国网球走向世界,女双项目是突破口,而李婷、李娜就是实现这一突破的希望。 赶不走的姐妹俩 尽管名字相像,她们并不是亲姐妹。她们都是来自湖北武汉的“辣妹子”,性格中都带有倔强的天性,练球经历中有着相近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中国网球公开赛可以说是反映中国网球现状的一面镜子,我国最高水平的选手和年轻的小花均参加了此次比赛,作者通过对“2012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上中国网球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和参赛情况,分析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现状,指出男子网球落后原因和存在问题,女子网球虽有李娜扛着大旗,但年轻选手和她们有着明显的差距,女子网球已出现人才断档期,建议在重视年轻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同时,注意提高运动员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及专家访谈法,对李娜在2013年澳网比赛的发球局中面对关键分所使用的技战术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李娜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指导中国女子网球技战术方面的训练、促进中国女子网球水平进一步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李娜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球文化、商业以及体制改革这几个方面多角度分析,对李娜“亚洲一姐”这个国际网坛传奇人物的分析作为切入点进行阐述,探讨“李娜现象”对中国网球运动产生的影响.通过学习李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网球和其它项目的职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2010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我国女子网球选手李娜、郑洁和冠军小威以及世界一流选手海宁各六场比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李娜、郑洁在一发成功率、破发成功率指标上优于小威和海宁两位国外选手,在ACES球、双误、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主动得分等指标上和国外两位选手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找出她们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出制约中国女子网球技战术发展的桎梏,透视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发展,为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在以后的大满贯赛事中冲击金牌的可能性提供参考依据,对当前女子网球运动员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李娜在2013年法网比赛中与国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战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一些特点与规律,旨在为其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指导中国女子网球发球技战术方面的训练、促进中国女子网球水平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硕 《网球》2011,(3):60-61
在李娜之前,从没有一个中国选手在大满贯赛事中走得这么远。李娜在悉尼和墨尔本的成功让众多网球专家有理由对她期待更多。长期以来,李娜就是一名让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女子运动员,她强壮的双腿、扎实的底线技术可以让她能在赛场上击出又平又低的回球,当她可以自如面对比赛的巨大压力时,她的前进空间确实引人遐想。中国的女子选手已经获得了奥运会和大满贯的双打冠军,李娜在澳网上的突破会让中国的其他网球选手在巡回赛中找到更多的自信。——《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9.
3月4日开始的“天娇杯”国际女子网球挑战赛已于3月11日在风景如画的杭州结束。这是国际网联女子网球系列赛的一站,也是中国网协今年承办的六站比赛中的第一站,总奖金为2.5万美元。来自中国、俄罗斯、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地的近百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中国大部分女子网球运动员都到达了杭州,但是景茜由于将赴美国而未参加此次比赛。 中国选手在比赛中获得了全面丰收,将单打和双打冠军都收入囊中,单打冠军是刘楠楠,双打冠军是李娜和沈刘莉。 此次比赛的1号种子为中国选手李娜,目前她世界排名147位。经过预选赛有4名中国选手进入正选,她们是郑洁、刘楠楠、陈艳、施敏捷,此外,比赛的四张外卡分别给了预赛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对比等方法就中国举国体制、单飞问题,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发展趋势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旨在找到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发展的出路。研究表明:李娜单飞的成功是举国体制基础上网球项目大胆改革创新的成功,符合中国国情;网球竞技能力提高要根基于自身运动素质特点;强大的心理素质,顽强的意志品质是竞技能力水平提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徐磊 《体育科技》2013,(5):40-44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等方法对李娜在2013年法网比赛中与对手接发球技战术情况进行分析,主要从她们所采取的技战术打法、站位、成功率以及得分等方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中找出一些特点与规律,旨在为李娜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指导中国女子网球技战术方面的训练,促进中国女子网球水平进一步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方正宇 《新体育》2012,(10):80-81
以女子网球“出名要趁早"的普遍规律而言,很难指望李娜在30岁之后仍然实现职业生涯的飞跃。而未来随着李娜等几位老将的相继退役和淡出,中国女网也许会遭遇青黄不接的尴尬,令如今的辉煌仅成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3.
“女孩子嘛,生活一定要精致一点。”靓丽的袁泉在三八节京通苑——成品家业余女子网球赛的赛场边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如是说。的确,女孩选择了网球,也就是选择了精致生活。  相似文献   

14.
王放 《新体育》2011,(8):1-1
李娜在今年获得法网女子冠军后,着实是火了一把,且不说她的夺冠为中国网球有着多大的作用,就说最近一段时间对于她的奖励新闻就不胜枚举,首先是湖北省重奖60万,授予“湖北跨越先锋”称号,紧接着武汉市又授予她“武汉功勋市民”称号,并塑以铜像,然后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又将首个“杰出校友”荣誉称号授予了她。  相似文献   

15.
在罗兰·加洛斯夺冠后,李娜成为亚洲首位获得网球大满贯赛事冠军的选手。李娜也被誉为继姚明、刘翔之后的又一张中国体育“名片”,将为网球经济带来多米诺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网球圈,有四个字的份量之重,恐怕不下于“喜力杯”、“大师赛”、“中网”、“李娜”……等等热词。“水井坊杯”,一个在国内业余网球圈被奉为顶级圣殿的传统品牌,悠悠走过了15年春秋。这15年,水井坊杯中国大城市业余网球团体赛历经无数磨难,缔造无数辉煌,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球爱好者们的共同见证下,成长为中国业余网坛中最优质的品牌赛事。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美网比赛中李娜得失分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录像观察法,对2010年美网比赛中李娜对阵邦达伦科比赛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李娜技战术得分手段较少,打法单一,主动失误较多.并提出了我国女子网球技战术发展的对策,以期提高我国女子网球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选好接班人     
孙海光 《网球天地》2013,(9):143-143
全运会网球赛期间,新华社刊发了一篇《寻找下一个李娜》的长文,详尽阐述了中国网球青黄不接的原因,结论是“这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其实,简单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接班人工作没做好。  相似文献   

19.
以日本网球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日本网球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后李娜时代”中国竞技网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网球天地》2014,(12):30-31
李娜退役开办网球学校的消息,着实让人兴奋了一下。兴奋之余,情不自禁地开始为娜姐操上了心:中国已经有了好几家网球学校,“李娜网球学校”开在哪里?会是一所什么样的网球学校?如何才能办好这所学校?李娜与国际管理集团(IMG)合作,对这些问题肯定有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但我们也不妨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进行一番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