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唐代御史制度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史上,唐代的御史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秦汉以来监察制度的完善和总结,又对宋以后的监察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长达二百八十九年的有唐一代,御史制度形成了它的许多特色。  相似文献   

2.
御史监察制度始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至唐代趋于完善。唐代的御史监察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机构的健全和法律的完备,御史监察权的独立行使,优秀人才加入及严格选拔制度。唐代的御史监察制度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也为我国相关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御史台为专门的监察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御史监察百官、整饬吏治的职能维护了官僚机构正常而有效率地运作。唐代御史常态的职权运作突出地表现在二方面:一是监察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的健全与完善,御史职权行使有法可依;二是御史职权行使的科学合理性,加强对官僚行政体系的总枢纽即尚书六部的监察。  相似文献   

4.
唐代御史的职责之一是对朝廷科举、铨选进行监察,保证科举、铨选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御史不仅通过知贡举、监选、监考来举荐、拔擢优秀人才,而且在监选、监考过程中,对各种违反制度的行为提出弹劾,保证了举选制度的公正性.御史以监察官身份监察铨选、科考,往往代表一个时期国家文化政策的走向,对当时文化政策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御史监考、监选职能的发挥与否,对一定时期的文学生态有着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代御史既是监察主体,又是创作主体,这种社会角色的互根性决定了唐代御史也是一支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御史文学家将其刚正不阿的政治品格,忧国忧民的情怀,崇尚正义、践行法律的价值取向等注入唱和诗创作中,铸就了唱和诗卓具特色的内涵特质,主要表现为:一是精神的雄健和心气的高傲;二是忧民爱国情怀的抒发;三是关怀时世的现实指向;四是御史唱和诗还直接促成了一些新的诗歌流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唐代御史既是监察主体,又是创作主体,这种社会角色的互根性决定了唐代御史也是一支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御史文学家将其刚正不阿的政治品格,忧国忧民的情怀,崇尚正义、践行法律的价值取向等注入唱和诗创作中,铸就了唱和诗卓具特色的内涵特质,主要表现为:一是精神的雄健和心气的高傲;二是忧民爱国情怀的抒发;三是关怀时世的现实指向;四是御史唱和诗还直接促成了一些新的诗歌流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论宋朝御史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史在中国古代行政监察中,发挥着纠察百官,肃清纲纪,确保行政机制顺利运行的重要作用。虽然监察的作用和效果是由当时制度的本质及体制决定的,但与御史的素质也密不可分。御史的素质是指御史在完成监察任务时必须具备的,及其在具体监察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修养和能力。只要稍稍检索有关宋代的史料,就会发现宋王朝对御史素质已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如:《宋会要辑稿·职官》十七之七: 皇祐三年十月,仁宗宣谕宰臣曰,“谏官御史必用忠厚淳直,通明治体之  相似文献   

8.
论唐代监察制度的承续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封建监察制度始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到隋唐日趋完善。唐代的监察制度主要表现为:御史监察系统的统一和完善;专门的规谏机关、谏官种类增多;地方监察制度完备;选官制度更趋合理。皇权不断得到加强和推崇,也使中国封建社会的整个监察体制更趋合理,且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9.
自唐初开始,御史就一直保持着在官僚系统中的雄重地位,但是唐代中后期,御史在社会现实中的地位却明显下降,这与御史的职务特点,即事务烦剧与苛刻难任密切相关。在唐代整个社会趋向南朝化的大背景下,社会风尚越来越趋同于南朝,士人不愿承担繁务苛任,使得唐代中后期御史职务的境况渐与南朝相似,不为人所重。  相似文献   

10.
独立性问题是监察制度和实践的灵魂,直接关系到监察机制能否顺利运作,不仅从技术上,而且从性质上反映一个时代监察制度的发展水准。它包括两大方面内容,监察制度的独立地位和监察权的独立行使。宋朝是我国封建监察制度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御史是最高层次的监察群体和主要的监察力量,御史制度既是基本的也是重要的监察制度,他们的独立性问题,近年来已渐为人们注意,我也曾于《论宋朝御史的素质》(载于《安徽师大学报》1992年第4期)一文中有所涉及,但还缺乏系统的论述。为此,  相似文献   

11.
关于明十三道监察御史的统属问题,目前史学界大多数人认为是隶属于都察院.例如,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下册第99页写道:“都察院长宫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但是,明代著名学者邱濬在《大学衍义补·重台谏之任》中却说:“六部官属皆书部,如吏部属,则曰吏部文选清吏司;兵部属,则曰兵部武选清吏司之类是也.唯监察御史则书其道,而不系于都察院焉”.明言监察御史与都察院不存在统属关系.两种意见,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2.
秦汉御史大夫的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御史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秦汉时期是它的初创阶段。随着封建社会及皇权政治的不断发展,御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确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由职权混乱不清、主管事务繁杂到专门监察职能的确立。这种变化可从秦汉御史大夫职能的演变过程中略见一斑。御史制度的演进过程与封建政治的发展系系相关,研究秦汉御史制度的发展变化,对深入了解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乃至封建政治的沿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试论秦汉御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凡言御史者,大抵认为在秦代以前是文书记事之官;自秦汉以后,一变而为纠察百官之任。中经魏晋隋唐宋元及至明清,都是承袭秦汉旧制。可见御史制度是中国二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所特有的监察制度,而秦汉时期的御史制度则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对于秦汉以来的御史制度,早已有人追根溯源,考其原委。但大都着重于探究其历史沿  相似文献   

14.
御史一职,职司监察。自秦汉以来,其职责几无不同。宋代尤为重视,以“台(御史台)谏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杜奸邪。”所谓“御史者,天子之法官也。”御史台是宋朝的中央监察机关,长官是御史中丞,下设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御史台除“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外,还具有一定的司法权力,这就是御史推鞫(j(?))。即推勘、勘鞫,就是推究审问,也即对违法失职的机构或官吏进行司法审判。  相似文献   

15.
薛菁  林恒青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3):102-107,127
本文结合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论析这一时期御史监察制度的基本特征,指出: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御史监察制度逐步健全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权臣当道,皇帝优容士族,导致御史监察制度的功用受到制约,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6.
西汉前期,中央监察的主体是御史机构,由御史府及殿中兰台两部分构成。御史大夫是御史机构的最高长官,御史中丞是其副手;御史府兼具监察、行政、秘书等多项政治职能。西汉后期,御史府或置或废,最终难逃弃置的命运。御史中丞转成中央监察的主官,由他领导的殿中兰台接管了御史府全部监察职能,被称作御史台,由此开启东汉御史台机构大发展的时...  相似文献   

17.
略论明代御史制度之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史制度古已有之,秦汉唐宋历代相承,号称天子耳目,是封建官僚系统中的重要分支。朱元璋立国之初,有鉴于元代纲纪废弛,贪吏横行,设御史台。“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事,御史掌纠察”。御史合作为三大府之一,在中央政府中居鼎足乏势。所谓“朝廷纪纲,尽系于此”。以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六部并列,都御史为七卿之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员额多达一百十人,远远超过前代(唐代监察御史仅十五人)。有明一代,御史人数众多,地位显赫,在整个官僚系统中起重要  相似文献   

18.
清代的统治者对监察机关比较重视,形成以都察院为主体,从中央到地方较为严密的监察体系。都察院的官员多冠以"御史"称谓,监察的范围从国家机关到各级官员,非常广泛。清御史制度的成效是较为显著的,在弹劾不法官员、整饬吏治、纠正国家政令过失等方面,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在清代极端腐败的吏治面前,御史制度也无法挽回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败亡,但其制度本身能够给当代社会提供些许历史的思索。  相似文献   

19.
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监察制度自秦汉创立,中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隋唐时期产生重大的变革,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监察体制中御史监察系统的统一和完整,是到唐代才完成的,唐代御史机构完整统一,所属有台、殿、察三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制度健全,职权扩大,其次,监察体制中言谏监察系统获进一步发展,有专门的言谏机关,谏官种类增加,权力增大,除了言事谏诤权的行使外,封驳诏书权的健全,加强了宰相间的相互制约和对皇帝决策的监督,其三,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备和崇重,其四,监察官吏行使权力的独立性和规范性为以往历代所不及,唐代监察体制的这些变革,进一步摆脱了门阀士族的羁绊,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使中国封建监察体制趋于合理,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的产生而萌芽,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它产生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之后,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经过不断完善,显得十分完备和精细。其中有代表性的监察形式当推御史监察制度。形成并确立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御史监察制度,是贯穿中国古代很长时期的最基本的监察形式。这一制度到了封建社会中期逐渐走向成熟。除了御史监察这一最基本的形式外,不同时期还有多种不同的监察形式。如汉朝建立的刺史制度、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