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代谢综合征的一种早期表现,多在产后恢复,但仍有33.3%的病例于产后5~10年转为糖尿病。GDM对孕妇及胎儿、新生儿可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内分泌及糖代谢异常所致的病理状态,可致胰岛素抵抗(IR)形成体内高血糖。现有证据提示妊娠期糖尿病(GDM)与PCOS相关,本文通过31例GDM患者分娩后相关资料分析,以讨论二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自1815年法国化学家Chevreul发现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以来,历时198年,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群。然而,广泛存在于机体内的核糖(D-ribose),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中却被忽略。由于核糖是合成ATP的原料,能够迅速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对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威胁。DM发病逐年增多,已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血管病后第三位严重的慢性病。目前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5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51%,据报道西藏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预计2025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将达到14%。糖尿病将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WHO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因而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是决定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能否达到临床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对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威胁。DM发病逐年增多,已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血管病后第三位严重的慢性病。目前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5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51%,据报道西藏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预计2025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将达到14%。糖尿病将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WHO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因而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是决定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能否达到临床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代谢综合征的一种早期表现,多在产后恢复,但仍有33.3%的病例于产后5~10年转为糖尿病.GDM对孕妇及胎儿、新生儿可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内分泌及糖代谢异常所致的病理状态,可致胰岛素抵抗(IR)形成体内高血糖.现有证据提示妊娠期糖尿病(GDM)与PCOS相关,本文通过31例GDM患者分娩后相关资料分析,以讨论二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和继发性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正随着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教育、饮食教育、用药教育、并发症教育和运动教育.充分的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 ,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由于对糖尿病认识的不足 ,我国糖尿病的发现率很低 ,约 3/4的患者患病未被发现 ,体力活动减少是导致 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临床实践告诉我们 :许多轻度患者不需用药 ,只靠饮食和运动治疗就能够使病情得到满意的控制。1 临床资料本组 45例 ,男 2 7例 ,女 1 8例 ,年令 1 8~ 68岁。 型糖尿病占 68%,79%的患者通过运动疗法 ,病情得到满意的控制。2 方法2 .1 运动量糖尿病的运动疗法是指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 ,每天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量 (相当于最大耗氧量的50 %~ 70 %)每次 …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对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威胁。DM发病逐年增多,已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血管病后第三位严重的慢性病。目前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5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51%,据报道西藏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预计2025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将达到14%。糖尿病将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WHO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因而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是决定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能否达到临床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见的检查项目:空腹血糖,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尿糖。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I)I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Type I)糖尿病(DM)是一种多系统的疾病。包含了生物化学和解剖学理论。它是一种关于糖类、脂肪、蛋白质新陈代谢的慢性疾病。导致这种疾病是因为胰岛素缺乏。I型糖尿病最常见地发生在青少年中,但是也可以发生在成年人身上,特别是那些接近40岁或40岁出头的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病率在增高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世界各国的发病率都在逐渐增高。在罹患糖尿病的初期阶段,患者一般多无特别不适症状,所以,有些患者即使知道自己血糖值偏高,但由于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也就不当回事。原发性糖尿病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目前90%以上的糖尿病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多与遗传因素、饮食结构欠佳、缺乏运动、应激状态增多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这类患者病情轻、发病慢、症状不典型,多见于成人。糖尿病有三大并发症,一是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选取到我院糖尿病门诊就诊的患者106例,另选取一社区群众109例,作为检查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设计相同问卷进行临床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牙周疾病的患病率及牙周健康状况的差异,包括牙龈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牙齿缺失等。并对两组检查者中患有牙周炎的患者均进行了牙周基础治疗,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5周的牙龈出血、牙周袋深度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牙周病患病率(65.09%)高于对照组(30.28%),对照组牙周健康状况优于糖尿病组,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出血指数降低、牙周袋变浅,且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结论:牙周病与2型糖尿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降低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经牙周治疗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水平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它涉及全身各个系统,诱发许多致命性并发症,已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2型糖尿病药物反应相关蛋白与疾病易感性和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机制研究,一直是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尽管近年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有关2型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高妍 《科学中国人》2006,(10):111-11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糖尿病将是21世纪主要的健康危机,尤其在亚洲,它的威胁比禽流感和艾滋病更加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对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威胁。DM发病逐年增多,已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血管病后第三位严重的慢性病。因而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是决定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能否达到临床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综合症,治疗药物包括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作用机制各异,而二甲双胍降糖药独树一帜,本文总结其优势。结果与结论:二甲双胍降糖药并非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受累与胰岛功能与细胞作用,可降低糖和血红蛋白,降低血脂,减少诱发心肌梗塞的风险,可作为肥胖和超重的2型糖尿病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7):F004-F004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牲的内分泌疾病。它破坏人体葡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代谢的正常进行,引起全身大中小血管和眼睛、肾脏、可引发60多种病情凶险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饮食控制配合降糖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或者胰岛素补充相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如低血糖症(hypoglycemia)、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DKA)、非酮高渗性昏迷(nonketotichyperosmolar coma)。严重的长期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衰竭(又称糖尿病肾病,是发展中国家成年人中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视网膜病变(又称糖尿病眼病,可致盲,是发展中国家非老龄成年人致盲的主要疾病)、神经病变及微血管(microvascular)病变。其中,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阳痿)以及伤口难以愈合。而足部难以愈合的伤口则可能导致坏疽(gangrene)(俗称"糖尿病足"),进而导致患者截肢。  相似文献   

20.
李永勤 《科技通报》1997,13(6):430-432
104例糖尿病患者肝功能检查发现低蛋白血症56例.男女患病率相仿,与血糖水平、尿蛋白排泄有关.提示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存在营养不良.高血糖及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蛋白血症的重要因素.治疗上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加强优质蛋白的补充,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