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首届全国地区报纸好新闻评选,在复评的基础上,1月23日在北京进行了定评。最后评定孝感报的《走廊坊、想孝感》一组系列报道为特等奖,一等奖21篇。特等奖及一二等奖作品,即将整理出版。全国24个省、自治区91家地(市)报参加了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2.
首届全国地区报好新闻评选,1月23日在北京揭晓。湖北孝感报系列报道《走廊坊想孝感》荣获特等奖。获一等奖的作品有:四川万县日报《农民宋本良给责任制“做生”》、广西柳州日报《还人“责任田”种己“丢荒  相似文献   

3.
湖北孝感报的两件深度报道作品连续在全国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1986年发表的系列报道《走廊坊想孝感》(一组九篇,作者秦家明、王茂亮、钟采),荣获全国地报(1978—1986年)首届好新闻特等奖:1987年发表的系列工作通讯《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一组11篇,集体采访,由王茂亮、张仲彩、戴亚新、秦家明分头执笔)荣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湖北孝感报有两组深度报道连续在全国性好新闻评选中获奖:1986年发表的系列报道《走廊坊想孝感》(以下简称《走廊坊》),一组九篇,荣获全国地报(1978——1986年)首届好新闻唯一的特等奖;1987年发表的系列工作通讯《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及下简称《出路》),一组十篇,荣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我作为这两组深度报道的作者之一,面对着新闻界“深度报道写作热”的兴起而深度报道理论研究的滞后,很想就这两组获奖深度报道的实践谈  相似文献   

5.
去年9月,我代表伊犁日报去湖北省孝感、宜昌和四川省巫山等地参加全国部分地报首届业务研讨会,40家地、州报代表欢聚一堂,畅谈报纸改革的经验。往返途中,有幸到孝感报社、宜昌报社参观学习,虽是“走马观花”,也眼界大开,深受教益。这里追述的只是点滴见闻。  相似文献   

6.
1991年7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校刊评比会上,一张校园《红杏报》独占鳌头,被评为全国校刊一等奖。1992年4月,在镇江会议上,《红杏报》荣获苏、鲁、豫、皖四省校刊评比唯一特等奖。1992年8月,在湖南大庸校刊评比会上,《红杏报》又获金奖。1993年4月,《红杏报》在苏、鲁、豫、皖四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上再领风骚,荣获全国校刊校报评比特等奖。《红杏报》的创始人,就是现任《红杏报》的编辑室主任王朗斋老师。王朗斋办报出了名,可有多少人知道,《红杏报》殊荣的背后浸透  相似文献   

7.
在第九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湖北省孝感报的系列报道《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获一等奖。一些评委对一家地区小报能在全国报纸、通讯社系统仅有三件(组)一等奖的深度报道中站踞一席,颇为青睐。这里向读者介绍这组报道的采访、形成过程和特色。《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一组共11篇,是1987年2月,孝感报11名记者、编辑组成的“贫困乡徒步采访团”采写的,也是孝感报新闻改革的成果。为什么要组织“贫困乡徒步采访团”?当时考虑;一是为适应新闻改革需要,锻炼提高队伍的政  相似文献   

8.
人们都还记得湖北孝感报关于专业户杨小运买永久牌自行车的报道和关于廊坊改革的报道,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报道是怎样搞出来的呢?孝感报社社长孙振武从理论高度对报社的新闻决策过程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全国1980年好新闻评选,湖北省孝感报一篇330个字的小通讯《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被评为受奖的好新闻。当时,我感到很惊奇。1981年孝感报刊登的《他家今年愿向国家交售两万斤粮食,只要求卖给他家一  相似文献   

10.
简讯     
从今年起全国地区报纸将开展评选好新闻活动。这是9月下旬在湖北孝感等地召开的全国部分地报首届业务研讨会上作出的倡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18个省区、40家地报的负责同志。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地报139家。会上还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新闻改革和搞好改革的宣传等问题,广泛地交流了意见。  相似文献   

11.
简讯     
从今年起全国地区报纸将开展评选好新闻活动。这是9月下旬在湖北孝感等地召开的全国部分地报首届业务研讨会上作出的倡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18个省区、40家地报的负责同志。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地报139家。会上还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新闻改革和搞好改革的宣传等问题,广泛地交流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赵勋 《军事记者》2013,(7):44-45
人物简介:王茂亮,1960年2月生,湖北广水人。1981年进入湖北《孝感报》工作,1991年担任孝感报社总编辑。1992年调入深圳商报社,1999年任《深圳商报》总编辑,并使《深圳商报》成为深圳“家庭第一报”。2004年任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次年任深圳广电集团党委书记、总裁,2011年转任湖北广播电视台台长。高级编辑,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采编的新闻获全国和全省好新闻奖30余项,其中系列报道《贫困乡的出路在哪里?》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  相似文献   

13.
孝感日报社     
《孝感日报》是中共湖北省孝感市委机关报,创刊于1958年10月。孝感日报社现有"三报一网"四个新闻媒体平台,以《孝感日报》为主体,《孝感晚报》、《孝感网》、《孝感手机报》为羽翼,形成了一主三翼的复合型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新闻     
在1988年度好新闻评选中,延安报的通讯《汽车,拖着火龙奔驰》(作者艾庆伟王天乐)在相继获得陕西省和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后,又获全国地市报好新闻特等奖。(薛)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西安市卫生局主办的现代保健报,在全国众多的卫生报纸中崭露头角,连续获得“报纸创新特等奖”和“全国卫生报纸十佳”两项大奖。这份卫生类报纸,何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和好评?重要原因之一,是她有一个金牌栏目——《报中报》。现代保健报是1985年创刊的一份四开报纸。1991年7月,该报编采人员开会,讨论报纸如何贴近生  相似文献   

16.
我们新疆铁道报,近几年的报纸质量不断提高,出现了新的面貌。1991年在全国企业报评比中获得二等奖;1992年在全国企业报评比中获得特等奖;1993年在“我们最喜爱的中国优秀企业报”评比中,又获得特等奖,并被评为“五星级优秀企业报”。新疆铁道报的质量之所以不断提高,主要原因,一是坚持改革和创新,办出了特色,二是搞活了经营,提高了职工福利待遇,改善了办公条件和采编装备。这些都较好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报纸出现了新面貌。 坚持新闻改革 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过去,我们搞新闻改革,主要从内容上和写作技巧上下功夫比较多。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根据企业的性质铁路的特点,坚持以运输生产为中心,突出报道改革开放,指导经营,传播信息和科技文化知识,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为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并注意发挥它的多功能作用。但我们在版面革新上下的功夫不够,报纸总是一副老面孔,没有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因此,在1991年全国企业报首次评比中,我们新疆铁道报仅获得了二等奖,居于中游。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西安市卫生局主办的现代保健报,在全国众多的卫生报纸中崭露头角,连续获得“报纸创新特等奖”和“全国卫生报纸十佳”两项大奖。这份卫生类报纸,何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和好评?重要原因之一,是她有一个金牌栏目——《报中报》。现代保健报是1985年创刊的一份四开报纸。1991年7月,该报编采人员开会,讨论报纸如何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时,有记者提出创办一个《报中报》专栏,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经过反复酝酿,编辑部决定,《报中报》专栏以四个版的微型小报形  相似文献   

18.
我和地市报的不少同志是老朋友了。1987年秋天,在全国地市报首届业务研讨会上,我惊奇地发现,湖北孝感报的副总编辑王茂亮才27岁,江西宜春报的副总编姜东南也是一位30岁左右的青年人,言谈话语中显露出他们少年壮志不言愁的特点。会后,我曾想写篇王茂亮的专访,后来在《新闻战线》上看到了孝  相似文献   

19.
一天,孝感广播电视报一位编辑给我打来电话说:“汉川报社给你寄来了稿费,汇款单在我们编辑部,请你来领取。”我说:“我一直未给汉川报投稿,他们为何给我寄稿酬呢?”这位编辑说:“我们孝感广播电视报在2000年11月28日《社会聚焦》版刊登了你写的文章,12月10日汉川报在《生活时空》版转载了,由于该报不知道你的地址,把汇款单寄给我们,请我们转交给你。”几天后,汉川报又通过孝感市新闻出版局把样报转交给我。我收到稿费和样报后,深受感动。现在报纸、杂志为了增加信息量,从其它报纸、杂志上转载文章的很多,不少报…  相似文献   

20.
在去年出版的第5期《湖北新闻通讯》上,集中刊登了《孝感报》的17篇业务探讨文章。这组文章既有经验交流和采编体会,又有业务探讨和专题研究;作者既有报社的负责同志,也有一般编辑记者。它们令人信服地告诉我们:《孝感报》的同行们很重视新闻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和研究。《湖北新闻通讯》在卷首发表“编者的话”说:这一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