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时一个偶然的事件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我读高一时(1982年),正在"向科学进军"的中国大张旗鼓地纪念达尔文逝世100周年,出版了许多达尔文著作和进化论科普作品,激发了我对生物学的兴趣,并一直持续下来.今年是达尔文诞生200周年(达尔文生于1809年2月12日)和<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物种起源>初版于1859年11月22日),世界各国科学界正在轰轰烈烈地庆祝,国内还未见到有什么举动,有的话,不知是否也会使一些中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而不是像近年来那些高考状元一律功利地选择金融、经济作为专业?  相似文献   

2.
有时一个偶然的事件就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选择。在我读高一时(1982年),正在“向科学进军”的中国大张旗鼓地纪念达尔文逝世100周年,出版了许多达尔文著作和进化论科普作品,激发了我对生物学的兴趣,并一直持续下来。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时代》2009,(11):22-27
2009年有点不寻常。2月12日是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诞生200周年,11周24目是达年文的《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毕业于剑桥神学院的达尔文,用这本浓缩了他20多年考察、研究和思考的巨著,毫不留情地把上帝从科学的领域中驱逐了出去。  相似文献   

4.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论述生物演化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859年。 观点 达尔文认为:(1)物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环境变动而改变。(2)生物的演化是长时间连续性的缓慢改变,不是突然性的剧变。(3)同一类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例如哺乳类是由同一个祖先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5.
《〈物种起源〉导言》一文,是达尔文全面阐述他的进化论学说的重要文献,课文选用的是科学出版社的译文。对照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物种起源》(舒德干等译),笔者感觉译文有诸多不甚令人满意的地方。例如,在课文第二段,谈到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的原因时,作者说:“现在在马来群岛研究博物的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而在“陕西版”的译文中则采用了这样的译法:“还有一个特别原因也促成本书的问世,那就是,正在研究马来群岛自然史的华莱士先…  相似文献   

6.
今年恰逢《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和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国内纪念达尔文的文章与报道大量见诸媒体。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国内的相关报道,皆定位于对达尔文的误读。这非常契合当下充满了怀疑主义精神的社会氛围。而清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精神垃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一八五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伦敦出版。在这部杰出著作中,达尔文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给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形而上学自然观以沉重的打击。马克思和恩格斯很快就仔细阅读了这部著作,并给予极高的评价。这年的十二月,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说:“我现在正在读达尔文的著作,写得简直好极了。目的论过去有一个方面还没有被驳倒,而现在被驳倒了。此外,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地证明自然界历史  相似文献   

8.
以达尔文《物种起源》在1859年出版为标志的生物进化论的确立,由于毁灭性地打击了物种一成不变的宗教神学特创论,无疑是在生物学领域中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因而迄今人们还把他的功绩同20世纪爱因斯坦对物理学和魏格纳对地学的贡献相提并论。然而由达尔文提出来的关于新物种形成的理论体系,在  相似文献   

9.
①1862年,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究兰花的目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相似文献   

10.
1835年,达尔文在这个岛上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采集标本.岛上一些物种的差异和特异性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并为《物种起源》一书提供了原动力和信心,他的著作使加拉帕戈斯群岛成为生物学专家和爱好者必去的“圣地”! 达尔文没看到的世界 1835年9月,我的前辈和同行——年仅26岁的达尔文乘“小猎犬号”双桅横帆船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登陆.那个时候的达尔文还没成为我们今天所称颂的“进化论之父”,而仅仅是一名医学院的退学生.然而,造访加拉帕戈斯群岛却改变了达尔文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正这次有幸作为带队教师带领3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孩子远赴英国伦敦参加"永远的达尔文———国际学生峰会"这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虽然这短短的4天已过去2个多月了,但是活动中的点点滴滴依然清晰可见。这次活动借由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以及他的著作《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的契机,探讨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展开的,结合现代生物学的  相似文献   

12.
1862年,在<物种起源>发表3年后,达尔文出版了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达尔文研究兰花的日的,是要证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为<物种起源>提供补充材料.  相似文献   

13.
科普图书在开启民智上有巨大作用,然而今日中国的科普图书成绩单却不能令人满意.根据有关机构统计,中国每年出版的科普图书仅占图书总发行量的0.45%,平均每50人才拥有一本科普图书。每年出版的科普图书上千种,给人留下印象的却凤毛麟角,中国的科普图书到底欠缺什么?今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也是《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当此之际,让我们回望一下《物种起源》的成功经验,看看从中能获得怎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法国拉马克(J·B·Lamarck,1744-1829)提出“生物学”的概念以前,有关“生物”和“生命”的知识及其研究都属于“博物学”的范畴。1859年,英国达尔文(C·R·Darwin,1809-1882)发表了《物种起源》(《TheOriginofSpecies》),人们认识到“生物”的种类和“矿物”的种类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于是有了“生物”和“生命”的概念。事实上,正是拉马克创建“生物学”概念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的“生命本质”:因为“物种”的形成有“进化”的关系和“生殖”的隔离,生物界成为既有独立自由发展、又有紧密联系(内在联…  相似文献   

15.
常宝娟 《课外阅读》2010,(12):176-177
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他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论》,在书中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然而,达尔文从未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在这本伟大著作中。他还不敢把进化论与人类起源联系起来,只有一句话含糊涉及到人类的进化问题——新的研究将使人们获得许多“有关人类起源和它的历史的新知识”。直到1867年,达尔文才开始撰写《人类的由来》,点明一个石破天惊的话题——人类的进化(图1)。然而,这一思想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典博物学家林耐(1707~1778),他建立  相似文献   

17.
达尔文如果还活着,他老人家正好整整200岁了。而2009年,也恰好是伟大的《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在科学上,也在思想上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方式。然而,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我们仍然时不时地在一些“科普书”上看到诸如“挑战进化论”甚至“推翻进化论”的说法。这些说法靠谱吗?或者说,进化论能经得住这样的“拷问”吗?下面有请著名学者、生物化学博士方舟子,和大家聊聊——  相似文献   

18.
<正>元旦假期阅读了"六角丛书"之中外名人传记《达尔文》(张晓斌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1831年,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5年的科学考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证据,经过不断整理和补充,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生物进化论学说。不难看出,达尔文5年的科学考察为他思考物种起源这一"秘密中的秘密",并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年复一年的工作也如同达尔文的"环球旅行",但我们的大多数教  相似文献   

19.
达尔文是生物学界最伟大的一位学者。120年前,他发表了名著《物种起源》。在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达尔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示了生物发展的规律,使生物学冲破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牢笼,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  相似文献   

20.
回顾达尔文的生平,不难发现,科学与文明的矛盾曾经真真切切地在这位科学家的身上冲突着。曾几何时,达尔文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但当他周游世界对自然物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后,《圣经》对他却成了一部“显然是虚假的世界史”,他对“一切生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信条表示深切的怀疑。之后随着《物种起源》的问世,达尔文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引起世界的轰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