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剑 《收藏》2008,(1):72-74
在中国外销青花瓷中,克拉克瓷无疑是最具代表性、最受国外市场欢迎的品种之一。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瓷器在中国出口商品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记载,从1602-1682的80年中,仅通过该公司贩运的中国瓷器,就达列1600万件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青花瓷。如果再加上当时由葡萄牙、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18日至26日,迄今国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为丰富、规格最高的元青花瓷标本展——辉煌印记·中国元青花瓷标本展在北京荣会艺术中心举行。展览共展出珍贵元青花瓷标本446余件,其中包括修复件38件,许多元青花瓷标本珍品尚属首次对外公开展示。元青花瓷是汉、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融合的典范,是中国绘画艺术与制瓷  相似文献   

3.
雅馨 《收藏》2012,(8):11-11
大美青花瓷中之王 700多年以来,青花瓷一直在陶瓷领域居于霸主地位,是中国陶瓷的象征,被誉为“瓷中之王”。元明清三朝,青花瓷都是宫廷重要的御用物件,誉满全球。近年来,青花瓷拍卖价动辄上千万元,领跑收藏市场。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拍出了折合人民币2.3亿元天价,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  相似文献   

4.
肖发标 《收藏》2009,(3):80-83
由于考古出土清代青花瓷数量不多,有绝对纪年的民窑青花瓷更属少见,人们对这一时期民窑青花瓷的断代和时代特征的认识,主要依据传世瓷器尤其是官窑青花瓷的一些特征进行推断。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民窑青花瓷的时代特征,特刊发此文,选取一批有绝对纪年的清早中期民窑青花瓷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引言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宫廷用瓷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以后历代官窑都写本朝年号款成为定式,只有明代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6年)、天顺(1457—1464年)三朝未发现官窑款识瓷器,而有断代价值的民窑瓷器也很稀少。因此,这段时期的瓷器面貌浑沌不清,扑朔迷离,陶瓷史学者称之为"空白期"。近些年来,随着海内外陶瓷考古发掘(陆地和水下)的进展,有关"空白期"瓷器的资料逐渐丰富起来,有学者进行过分类、排比研究,初步勾画出"空白期"瓷器的轮廓特征(见王志敏《明初景德镇窑"空白点"瓷》,载《中国陶瓷》1982年第3、4、5期)。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混淆不清,也未曾探讨"空白期"瓷画的艺术特征。本文以各大博物馆馆藏和著名收藏家珍藏的陶瓷、考古发掘出土瓷片为素材,结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陶瓷馆复制元、明初青花瓷研究的成果,包括笔者参与其中的心得体验,分析"空白期"青花瓷的彩绘工艺和艺术特征,兼与元、明初青花瓷装饰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宁志超 《收藏》2006,(2):62-63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内大量“元代青花瓷器”(指习惯所称的“至正型”精品元青花瓷)在民间的涌现,关于这类青花瓷器真伪的争论也与日俱增。本刊自2005年第2期发表了由5篇文章组成的“民藏‘元青花’论坛”后,又先后选登了一些有关这一内容正反两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杜文 《收藏》2008,(1):40-48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满载货物的唐代沉船,船只装载着运往西亚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此次打捞出水大量长沙窑瓷器、金银器和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青花瓷盘,引起各界轰动。  相似文献   

8.
元朝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后,使景德镇瓷业出现了许多新工艺、新装饰、新器形和新画面。其中青花瓷就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它的成功烧造,使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和装饰艺术在全国窑业中名列前茅,也凶此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下面根据文献和笔者在窑址调查中对出土元青花瓷片和窑具的仔细观察分析,结合高仿元青花的实践体会,来复原元青花瓷烧制工艺中主要的四个部分。抛砖引玉,与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9.
近日笔者获赠《青华苑藏元明青花瓷》一书,该书2005年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耿宝昌先生题写书名,藏品点评则由新加坡饮流斋陶瓷鉴赏会会长、中国古陶瓷学会海外理事林亦秋先生执笔。编者黄俊贤先生十余年来潜心收集元明青花瓷器,已收集元明两代各种造型的青花瓷器300件,书中收录即为新加坡青华苑藏瓷的精品。在对青花瓷纹样进行交流研讨后,黄先生又惠赠了该书的全套出  相似文献   

10.
清代德化青花瓷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汉杰  卢金钊 《收藏》2001,(9):30-34
德化窑青花瓷具有典雅的艺术魅力,素为世人青睐。明代德化窑青花器品种尚不丰富,且多为粗瓷。进入清代,德化窑白釉瓷退居次位,而青花瓷却跃居主导地位。它是开放在中国瓷苑上的一枝充满生机的奇葩。其制作和装饰以其独树一帜的地方风格和鲜明感人的艺术特色,形成了“德化窑”流派,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于迎雨  杨靖楠 《收藏》2007,(4):56-57
青花瓷器之所以能在泱泱中国陶瓷之林卓然而立,除了它拥有其他品类瓷器所共有的立体造型之美外,更因为其所独有的瓷画艺术。  相似文献   

12.
小林仁 《收藏》2010,(5):34-37
中国西南毗邻的越南,以元青花瓷为范本,在陈朝(14世纪后半段),一边应用釉下彩绘的技术,一边在半瓷胎的胎土上施白色化妆土,生产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青花瓷。此后,由于明代洪武帝的海禁政策,中国瓷器对海外出口量锐减,与此同时,特别在中东、近东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青花瓷依然广受欢迎,并有很大的需求。越南为了生产出中国青花瓷的替代品,不断提高窑业技术,至15世纪中期迎来了一个繁荣期。  相似文献   

13.
《收藏界》2009,(2)
明明笔笔简洁,却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华贵;明明色调单纯,却有一种无法比拟的绚丽……建国以来首件大师青花巨作——"国礼青花瓷"大胆融合古代经典青花工笔、水墨画法,结合西洋风格,被誉为当代"青花瓷王"。熊钢如大师绘古希腊卫城及万里长城并橄榄枝装饰,取"起源(企愿)和平"之意,象征着奥运精神从发源地来到中国;王锡良大师绘松柏环抱,象征万古长青;王恩怀大师绘制的云雾山色"天青过雨景"为大写意;三种风格奇妙融合,大气天成!联合国、历届奥运举办国等40余个国家及领导人收藏,造就"国礼青花瓷"的尊崇地位,目前正在全国掀起青花热!  相似文献   

14.
王德安 《收藏》2008,(10):47-48
《浣纱记》 青花瓷纹饰研究的工具书《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人物分册新近出版发行。这是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征集百多位瓷友收藏的标本,经鉴定、整理而成的大型图录。作为封面图的这件残盘是我的藏品,应该是清代初年的器物(图1)。盘上画面有位戎装人骑在马上与浣纱女说话,大家都说这是浣纱女西施的故事,而那位骑马人物是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  相似文献   

15.
王蔚华 《收藏界》2013,(2):47-51
青花瓷器自烧制成功,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它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青翠欲滴,幽静雅致,清新明亮,是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被誉为瓷器中的明珠,不仅中国人喜爱它,在国外也同样受欢迎,并以使用中国瓷器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青花瓷是外销瓷中的畅销产品,现将鲁德集团季先生收藏的外销青花瓷器选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德安 《收藏》2006,(8):110-112
20年前与青花瓷片一次偶然的邂逅,使我对青花纹饰画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收藏界对青花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收藏界对青花瓷的研究重在釉色、器形、胎质、窑口和断代,而对解读纹饰画意似乎重视不足,我就从文学创作的平台“趋虚而入”,迷上了“青花花”。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1,(8):13
青花,极雅的名字。承载着中国艺术品的气质和灵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它不含任何"舶来"元素,似"丹青"、似"梨园"、似"诗经"……瓷器(CHINA)代表中国,青花代表瓷器。大凡国礼、天价瓷无不出自青花瓷。青花属釉下彩,经高温还原氧化钴图案一次烧成,烧成后呈蓝色。之所以收藏界较少经典的青花瓷就是因为其烧制过程中变数极大,一窑出来仅有几件青花发色纯正,大多为废品。矾红是传统官窑中的釉上彩,属皇帝御用色。青花矾红瓷器须两次窑烧,成品率不足10%。  相似文献   

18.
康熙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及其辨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向军 《收藏》2012,(19):82-87
康熙青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娇艳欲滴、青翠明快的青花色泽,精湛的绘画装饰,千姿百态的器物造型独步中国陶瓷史。因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自晚清至民国的官、民窑,以及现代景德镇的大小窑口都竞相仿制。康熙在位长达61年,康熙瓷器的制作也分为早、中、晚三期,而真正可以代表康熙青花瓷最高水平的是康熙中期瓷器。在此以康熙中期的青花瓷为主线,试对康熙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和真伪辨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紫玉 《收藏界》2011,(4):62-67
素肌玉骨、沉静典雅的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博得了中外人民的共同喜爱。中国的青花瓷器经过元代的发展,至明代进入全盛时期,它的制造技术也随着青花瓷的外销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东方国家以及伊朗等地,最后传到欧洲,  相似文献   

20.
陈建中 《收藏》2008,(8):78-82
泉州民窑青花包括德化、安溪、永春等窑口生产的青花瓷,尤以德化窑最具特色。从田野考古资料分析,泉州民窑青花瓷始烧于明代,其生产技术的传播有一个自安溪向永春、德化传播的走势,并凭借泉州及周边港口的自然优势,成为“海卜丝绸之路”的大宗商品,远销世界各地。其中德化采用独有的传统工艺和陶瓷原料烧造的独具特色的德化民窑青花瓷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