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技术进步分解模型的提出技术进步(TechnicalProgress)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振兴经济必须依靠技术进步,这是各国经济建设实践所展示的一条普遍规律。在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将起更大的作用,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能力,必须建立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之上。“全球面临的资源、生态、人口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对技术进步进行定量研究,寻求在全社会不断推…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二番的战略目标,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那么,科研工作怎样贯彻这一战略方针,为经济发展服务,我们试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初步探讨。一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要使科学技术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使它成为强大的生产力,就要认真探讨和实践科学技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形态、结构、方式和途径。(一)服务的形态科学技术为国民经济服务大体有两种形态:一种是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果,促进社会繁荣、国家昌盛的巨大力量。科研成果管理是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赵紫阳总理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搞现代化、振兴经济、翻两番,一定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同时他还明确指出:“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赵总理的讲话,不但为经济建设提出了一条指导思想,而且也为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成果管理工作,必须考虑紧密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来开展工作。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科研成果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过两年“星火计划”培训工作的实践,我们对“星火计划”的人才培训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是面向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必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二者是相互促进的相辅相成的.“星火计划”人才培训的根本目的是要为广大农村的经济振兴服务,提高广大农民乃至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技臂理与科学技术进步是振兴社会经济的两个车轮。振兴我国经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其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要取得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则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科学管理,才能自觉地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快出成果,多出人才;充舟发挥科学技术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要求我们必须抓住科技革命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显著提升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突破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又必须依托于健全而完善的国民教育。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全新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理论观点。要使这一理论变成推动社会进步的现实力量,必须使科学技术物化,使之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就是科学技术成果的社会扩散、转移,实现商品化、产业化的过程。据统计,全国每年科技成果在经济建设中得以推广应用的仅为10%~20%,高校的科技成果真正能直接转化为工业性产品生产的转化率尚不足5%。因而,作为我国科技成  相似文献   

8.
《青海科技》2001,8(2):54-5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奖励在我省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青海科技事业进步,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青海省人民政府设立青海省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省科技奖),实行分类奖励。省政府所属部门不再设立科学技术奖。 各州(地、市)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地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设立一项科学技术奖。具体办法由州(地、市)人民政府制定,报省人民政府科技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科技行政部门)备…  相似文献   

9.
严飞 《科教文汇》2009,(6):56-56
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要求我们必须抓住科技革命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显著提升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突破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高校兴办科技产业现状的几点分析1.在高校内部和外部首先需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高校兴办科技产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创收”,对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不能狭隘的理解。高校兴办科技产业主要是促进社会进步;促进教育与社会结合;促进先进技术向社会产业部门扩散,用高技  相似文献   

11.
李明岳 《科教文汇》2007,(2X):201-201
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已经成为社会生产要素和人类生活要素。创建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生态性的现代园林绿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关系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到子孙后代能否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为此,必须对建设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系统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技术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走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运用科学技术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它,并加以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中央提出,对我国的计划工作要加以改进,要在制定发展规划的时侯,把经济、科技、社会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规划,让“经济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得到体现和落实,从而指导三者更好地协调发展。这是中央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经验,针对国家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一项新的重要措施。因为这是刚刚开始的新工作,尽管对这样做的好处在认识上已经一致,但在实践方面应如何结合好,还有待于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科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趋突出。我国国家科技战略思想强调“科学技术应当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为实现这种战略思想,我们要充分认识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的关系,并在作为上层建筑的科研体制和科技政策中体现这种关系。一、科研组织化演化的社会经济基础现代科学研究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这种组织化的发展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基础。考察科学的发展史,我们容易看到在17世纪以前科学增…  相似文献   

15.
<正>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推动两个根本转变的有力保证。自从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以来,科技战线在成果转化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很多科技成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较大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但是,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技的渴求来看,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数量、规模和总体效益来看,都有待加  相似文献   

16.
张振东 《内江科技》2010,31(10):64-64,91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其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培养和开发创造力也日益成为人们事业成就的关键因素。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专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学校,必须改变传统教育的面貌,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它是我国近几年来社会、经济、技术、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它引起了我国政府、经济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子是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工作方针的需要,也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需要。近2年来,产、学、研合作成功的比例越来越大,合作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这中间有成功的先决条件和经验,也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九五"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总体发展现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工作,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3年7月2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技进步法>),从而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活动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告诫全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社会—自然复杂系统的序参量,影响着人的发展,调适着社会进步,左右着自然界进化,决定着复杂系统的演进方向。显然,要实现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