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薛莹 《出版参考》2005,(3X):27-27
许多人要问:文化创意的源头是什么?创作与化创意的源头?如果出版人对这类问题无法以肯定的答案回答.那就不能怪学术界与民间不把出版业真正当作产业来发展,出版业如果能够反躬自省的话,就知道自己行业里,无论是出版业的定位,或是出版品的内容,都无法给自己行业一个能够自我肯定甚至是自圆其说的说法,又有谁能够把这个行业当作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2.
选题的创新与策划是出版业发展的核心。惟有策划出好的选题创意,才能进一步转化为好的图书产品。尤其是在当下出版行业出现品种泛滥、选题重复等弊病的情形下,从源头上提高选题创新与策划的能力,提高选题质量,才是祛除出版之弊,实现出版业良性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出版业是创意产业中的一个主干分支,若使图书和创意开发有机结合,那么,必将产生 "1+1>2"的效果.出版业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务必要将创意开发与出版业的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用"出版+创意"的方式来拓展出版物的载体、内容.本文首先阐述了出版业引入创意的必要性及作用,其次分析了出版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相似性,最后深入探讨了"出版+创意"时代出版业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4.
出版从业人员学习五中全会精神有两个视角:一是站在全党、全国工作全局的视角看出版业发展,就会发现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五"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包含着出版业这个重要的局部,既给我国出版行业的提升和拓展指出了方向,也为这种提升和拓展提供了手段与途径.如果从出版业的视角去观察,就会发现五中全会的论述简直就是完全针对着出版行业的现状而言的,尤其是"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这段话,就更像是号着我国出版业的脉搏开的处方.  相似文献   

5.
出版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在创意时代的必然发展,具有高审美文化价值、多创意、高科技含量、强越界融合等突出特征。按照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出版业的未来发展之道有四:满足多样性审美文化消费,提高出版业的审美文化附加值;重视创意出版,提高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最新的传播技术革命为契机,促成出版业转型与提升;应对产业越界融合的挑战,实现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国出版业简史美国图书出版业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欧洲。15世纪时,欧洲就已经发明现代印刷术,但是图书出版在西方作为一个正式行业,却是16世纪下半叶  相似文献   

7.
刘小三 《新闻世界》2012,(8):234-235
随着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到来,传统出版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数字出版终究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出版业,独占出版市场。特别是在当代消费社会,消费者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他们对传统出版物的需求仍然存在。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理念视角下,传统图书出版业如果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就能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出版业走出去过程中,我国出版行业组织为什么能够发挥作用?这种作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理论上它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实际上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海外出版业发达国家的出版行业组织在这方面又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框架,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出版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创意出版应该用文化管理的方式管理,这本是理所应当的,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许多出版社都采用人为管理和制度管理模式,直至目前,出版业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但人为管理和制度管理仍然是出版管理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创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图书出版行业同样需要创意为之注入新的活力。如何将创意成功运用于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将创意变为效益,是当下出版界人士关心和探讨的一个共同话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创意对图书出版的重要性和在图书出版各环节的运用,同时也对创意如何才能成功地运用在图书出版业中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编辑的素质与智慧沉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编辑的文化追求与社会责任 1)利润诚可贵,文化价更高. 2)出版的本质是文化.编辑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类文明传承薪火,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添砖加瓦.英国出版家斯坦利·昂温说得好:"如果赚钱是你的首要目的,那就不要从事出版业,出版业的报偿远不只是金钱."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必将推动出版业实现新的发展。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深化改革中把自己打造成为富有文化创造活力、能够适应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求的市场主体。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做的是:改革、转型、升级、国际化。改革、转型、升级和国际化是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从2002年开始,少儿出版经历了持续十年的黄金发展期。这黄金十年的显著特点是出版业几乎全行业参与少儿出版,  相似文献   

13.
王上嘉 《出版广角》2013,(17):37-39
国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多好的政策和鼓励措施,出版业要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取得发展,需要在充分利用利好条件,充分发挥自身特色,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以满足多样性文化需求为基点,以出版创意化为核心,以积极采用最新高科技为契机,以重视版权保护为落脚点,实现出版业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14.
孙浩  陈振斌 《今传媒》2009,(8):53-54
"创意产业"这个概念是1998年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提出的,近年来被引入到我国,受到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一致推崇.观各国对创意产业的阐述和分类,出版业均毫无疑问的名列其中,这说明出版业是名副其实的创意产业.所谓创意出版是指出版人凭借个人知识、智慧和创意,对出版活动或出版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通过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赢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创意出版的核心是创意,没有创意,出版就失去了灵魂,创意只有运用于出版,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名著一直是出版业的一大亮点,因为名著出版具有高额的利润、不需要与作者联系以及不需要支付版税等等让出版社无法视而不见的优势。迄今为止,名著一直是出版业的一大亮点,因为名著出版具有高额的利润、不需要与作者联系以及不需要支付版税等等让出版社无法视而不见的优势。如果人们对2003年欧美名著的出版销售状况存在疑问的话,那么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52年写的小说《伊甸园之东》(East of Eden)(企鹅出版社)的出版将使人们打消这种顾虑。自从2003年1月18日奥普拉把它作为自己名著俱乐部的第一批候选书起,其销量已经达到了160万册。事实上还在奥普拉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传媒产业或文化产业的出版业,多年来,在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出版业在积累科学文化、传播知识技能、弘扬人类文明、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出版社的基本精神,通过创新能获取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将出版业的创新比喻扬帆远航的快艇,那么就出版行业来说,笔者认为,道德规范是水,改革创新是舟,水能载舟,水亦覆舟。 出版行业道德规范包括多层涵义,本文着重阐述编辑规范这层涵义。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出版广角》2013,(14):93
我们出版业的核心是什么?功能是什么?竞争力在哪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学术出版和学术出版走出去,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只在低端出版上追求虚假的繁荣,这个行业是要被淘汰的。是时候警醒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每个行业都迟早要网络化,报纸、出版、零售先行,以后教育、法律都会跟上。——乔布斯和盖茨最后一次见面时的谈话内容。  相似文献   

18.
"出版业无所谓行业不行业,每本书都是独立的,如果我们自己的书能按照某种技术标准做出来,读者看到它就是百分之百的享受,就会对我们出品的东西的品质充满信任。"《读库》主编张立宪如是说。被誉为"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  相似文献   

19.
出版行业是重要的文化支柱产业,也是重要的大众传播平台,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和行业自身的发展瓶颈,绿色出版的概念在业界逐渐萌生。绿色出版是出版业经过一定发展而自然产生的形态,也是出版业发展的趋势,能够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方向,是一个整体性、系统化的概念。在编辑、管理、受众、媒介、渠道、阅读模式等各个环节,绿色出版对出版行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出版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创意出版应该用文化管理的方式管理,这本是理所应当的,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许多出版社都采用人为管理和制度管理模式,直至目前,出版业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但人为管理和制度管理仍然是出版管理的主要模式。这极大地阻碍了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为管理主要是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进行管理,他想起什么管什么,感到什么重要抓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