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年前,我的一位好友在事先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辞去了公职,他说要趁自己年轻没有什么负担去深圳闯一闯。一帮好友见他去意已决,也不阻拦他,只是忙着帮他筹集经费。对此,我的这位好友挽言谢绝了,他说钱带多了,就没有紧迫感,不利于创业。他说自己只要带着自己的学识便可,别的什么东西都可以不带。他还说自己有本事的话,只要能到达深圳便可,如果没有本事,就是带再多的钱也有用完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法国大作家大仲马有一次前往马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想请他帮忙找份工作。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成名的他穷困潦倒,父亲的朋友便问他会干些什么,大仲马说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那你精通数学吗?”“不行。”“物理怎么样,或者历史?”“我都不知道。”“会计、法  相似文献   

3.
我是技校生     
作为一名技校生,我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过。当初,朋友知道我上了技校,很惋惜地对我说:“你上什么不好,干什么一定要上技校?!”不错,现在社会上是存在着一种对技校的偏见,认为上技校没有出路,没有发展。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做一名技校生有什么不好?我们可以精通一门技术,只要有能力,总是有发展的。每年高考“金榜题名”者未必都比我们能干,所以,我要告诉技校生朋友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尽自己的所能去闯一闯,搏一搏,我相信你终会干出一番事业的。  相似文献   

4.
阿星姐:"助人为乐"是美德,但是最近阿星姐信箱里又出现了这样的困惑:"阿星姐,我把我的生活费都借给他了,他还没有还给我,这大半个月可怎么办啊?""阿星姐,我自己的英语都不好,怎么帮她补习啊,但是不答应,她又说我小气……""阿星姐,好不容易有个周末,我一点都不想逛街,但好友让我帮她去选一件衣服,不去又会影响感情……"  相似文献   

5.
杜红琳 《家长》2012,(11):42-43
@都说婆媳难相处,我想,只要大家互相忍让一点儿,互相理解一点儿,又有什么能隔断婆媳之间的感情呢?@自从生了儿子之后,我又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一天,老公突然跟我说:"把妈妈接过来帮你带孩子吧!"是啊,把婆婆接过来帮我带孩子,我自然是轻松一大截。可是,我又有些顾虑,毕竟婆媳关系不好处,我怕到时候自己是轻松了,家里却要爆发"战争"了。  相似文献   

6.
我小时候可崇拜武松了,可以滔滔不绝地说出任何关于武松的事。如果问我的愿望是什么,我会脱口而出:“学武松打虎。”只要提到武松,我把什么都忘得一干二净。爸爸看我对武松如此痴迷,便开玩笑说:“武松有何厉害?猫是老虎的师傅,他有本事来打猫?”我想:对呀!我何不打打猫,来显显威力。于是,我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打猫行动,可还少了重要角色——猫。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只猫。我期盼已久的时刻到了,该大显身手了。也奇怪,这只猫就像知道我不怀好意似的,看见我就急忙躲开。好不容易我才逮着它,便学武松打虎,把猫打得满地乱窜。可一不小心,我自己竟…  相似文献   

7.
快乐收藏夹     
雷国山 《班主任》2008,(10):28-28
一日,我和好友到另一个朋友家里玩,朋友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起自己的丰富藏品。末了,他问我和好友收藏了什么珍品。好友说,不收藏古董,而是收藏快乐。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的老师、家长常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岁的志霆学会自己穿衣、脱衣、穿鞋等等,有时这些事情他想要你替他做,你只要一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便自己做了。可是有时候,你要他帮你拿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也会用“自己  相似文献   

9.
培养儿童的责任感教育典范: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0美元,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点评: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要是孩子的独立行为的结果,就要鼓励孩…  相似文献   

10.
橡皮泥活动“我帮妈妈做事情”中,斌斌做了个小孩代表自己,又做了一把扫帚,表示自己在帮妈妈扫地。我看到他做的小孩没有头发,就跟他说:“这个孩子可不太像你。”斌斌认真地说:“这就是我,哪里不像呀?”我启发他:“你看,你有头发,这个孩子怎么没有头发?”斌斌说:“可是,我不会做短头发,我只会做妈妈的长头发。”我说:“没关系,我来教你,好不好?”  相似文献   

11.
1998年3月,深圳一家大厂委托我们市里的职业介绍所招聘员工,其待遇很高,试用期1500元,满了试用期便有2000元以上。好友刘强比我先看到招聘广告,他找到我商量去应聘的事。刘强是我读电大时的同学,在市工程机械厂上班。由于年龄差不多,加之阅历相近,我们关系相当好。刘强说他看不惯国营企业人浮于事、管理落后、论资排辈那一套,早就想出去闯一闯。我在市里的一家军工企业做铣工,对此亦深有同感。现在机会来了,我们一拍即合,立即去报名。我和刘强由于平时对技术狠钻研,炼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加上在电大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面试异常顺利地通过…  相似文献   

12.
一次,午睡起床时,嘉嘉小朋友看到我在帮一个不会自己穿鞋子的孩子穿鞋,便磨磨蹭蹭地提着鞋子过来也要我帮他穿。我奇怪地说:“嘉嘉,你不是自己会穿鞋子的吗?快点自己穿上吧。”听我这一说,嘉嘉无可奈何地自己穿上了,可一副不情愿的模样,还不时地瞟我一眼。嘉嘉这是怎么啦?思索了一会,我忽  相似文献   

13.
刘素静 《家长》2012,(7):16-17
带儿子逛超市的时候,我问他需要买什么零食及哪种学习用品。他说:“妈妈,您定吧,您买什么我就要什么,我喜欢您帮我拿主意。”这时,路过我们身边的一对母女诧异地看了又看,那个女孩还小声说:“这个哥哥都这么大了,还要妈妈。帮忙,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嫌难为情。”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典范: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0美元。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有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在他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相似文献   

15.
法国作家莫泊桑,很小便表现出了出众的聪明才智.一天,莫泊桑跟舅父去拜访他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舅父想请福楼拜做莫泊桑的文学导师.可是,莫泊桑却骄傲地问福楼拜究竟会些什么?福楼拜反问莫泊桑会些什么?莫泊桑得意地说:"我什么都会,只要你知道的,我就会."  相似文献   

16.
李欢 《良师》2004,(23)
有一次,小主人代表学校参加写字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他可高兴了!可是,他的文具盒里却发生了争吵。原来是铅笔、橡皮、小刀在争论谁的功劳最大呢! 只见穿着花衣裳的铅笔双手叉腰,昂着头,得意地说 :“小 主人 如 果没 有 我 ,他用什么去写字?他又怎么会得 奖 ? 应 该 是 我 的 功 劳 最大!” 话音未落,躺在一旁的橡 皮 也 不 甘 示 弱 地 跳 起 来说:“哼!别把自己看得太高了,要不是我把错字和写得不好看的字擦掉,小主人还能获奖吗?我的功劳才最大呢!” 小刀听得可有些不耐烦了,便急忙说:“我的功劳才 最大呢!如果没有我,谁来帮 小主人削铅笔,…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来了,我的好友康球似乎提不起精神来,他觉得自己实在太普通了,几乎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在班级很少惹人注意的他,也想象不出来新学期会有什么令人惊喜的事。其实康球不像他想的那么差,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需赔偿12.5美元。闯了祸的他向父亲认错后,父亲为了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便说:这12.5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每逢周日、假日便外出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里根的父亲没有剥夺少年里根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的机会,因为他知道既然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不是在说教中长大,家长就得狠下心来,让孩子学会…  相似文献   

19.
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子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子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他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子每逢周未、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子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中应明确哪些事情是由爸爸、妈妈来做的,哪些事情可由  相似文献   

20.
一个男孩来到路旁的修鞋摊前,他把双手插在口袋里默默地看着修鞋老人给他修鞋。过了一会儿,老人对他说:“我想你该做点什么。”男孩说:“我帮不上你什么忙!”老人问:“为什么?”男孩从口袋里拿出双手:“你看,叫我怎么帮你?”他的两只手残疾了,全部扭曲着。老人看了一眼他的手,摇摇头:“不,我说的不是让你用手帮我做什么,我只是想让你和我说说话,其实这才是我最需要的。孩子,只要有一颗心就可以了,能给我讲讲你的经历吗?”望着慈祥的老人,男孩讲述了童年时高压电怎样夺去了他的双手,这些年来所遭受的岐视以及自己逐渐养成的冷漠……听完男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