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界"及"意境"出现的频次进行对比,发现"境界"出现的次数远高于"意境","意境"一词主要出现于《人间词乙稿序》中,所以《人间词话》的核心思想是"境界"说。在此基础上对"境界"及"意境"的美学内涵进行辨微,认为"境界"说包括美学特征论和人生修养论,其美学内涵大于"意境"说。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孔子美学思想的基本点,是孔子为文学艺术确立的审美标准.孔子的和谐美学思想深深地嵌入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的艺术美学.中国艺术以"意境"、"传神"等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实质上就是追求审美的和谐境界,与孔子的和谐美学思想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境界,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王国维在中西兼容的基础上,将该说发扬光大,形成以"境界"说为核心的文论体系,凝结在他的<人间词话>一书中,奠定了他在近代文学史、美学史上开创性的地位.本文尝试通过"境界"在<人间词话>中扮演的角色来探讨"境界"的涵义.  相似文献   

4.
伍建平 《成才之路》2012,(10):35-35
正诗歌是文学的骄子,是文学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文学形态和强烈的美学魅力——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引导着人类走向崇高的精神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亦如此。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是第一个把西方美学引进中国,并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上进行文学研究的学者。在《人间词话》中,他对"境界"这一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运用西方文艺理论进行结构和重建,成为他文艺美学理论的核心和灵魂。本文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造境"和"写境"等几个方面,对他的"境界说"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境界"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是王国维后期文艺理论的核心。《人间词话》代表了王氏诗学的最高成就,"境界说"是他倾尽全力精心构建的灵魂之所。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趣味主义"强调审美对于趣味人格、趣味人生建构的重要作用,张扬在审美与人生的统一中,实现个体生命的诗意超越。这一思想对高校美学教学改革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当下高校美学教学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忽视了美学学科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及阐释艺术;忽视了美学理论在面对时代文化及审美对象时所应有的穿透力;忽视了美学教学的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因而如何实现美学教学的内在逻辑美与外在形式美的统一,如何增强美学理论对审美实践的阐释有效性,如何认识审美对人生境界构建的积极意义,是美学教学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美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特别是审美人的造就,美学教学因而具有强大的育人功用。它能引导人们扬弃单向度的追求,造就完整的人格,引领人们进入自由境界,获得精神的家园。完整人格的造就和高远境界的追寻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奠定了基础,促进新型伦理关系的形成。当然,美学教学的育人功用主要不是通过欣赏而是要求领悟,不是说教而是启迪。  相似文献   

9.
胡家祥 《培训与研究》2010,27(4):104-106
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美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特别是审美人的造就,美学教学因而具有强大的育人功用。它能引导人们扬弃单向度的追求,造就完整的人格,引领人们进入自由境界,获得精神的家园。完整人格的造就和高远境界的追寻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奠定了基础,促进新型伦理关系的形成。当然,美学教学的育人功用主要不是通过欣赏而是要求领悟,不是说教而是启迪。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在我国哲学领域一直是探讨之根本性命题,由这一思想发源而来的"天人合一"哲学思维模式不仅在哲学上占有重要作用,且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艺术精神具有若干通性。儒、道两家乐论美学思想里不乏"天人合一"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成为主客体音乐审美品评之间的一种主导境界,更传达出本体存在的人生境界和一种行而上之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11.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最重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著作。它以“境界说”为中心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见解新颖、理论独到,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王国维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思想的优良传统,吸收了西方美学和文学思想的某些观点,在此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美学见解“境界说”。“境界说”植根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思想的深厚土壤之中。境界或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美学家对境界最基本的理解和规定。这正是王国维“境界说”的出发点。王国维认为,严  相似文献   

12.
从教师的成长历程看,历史教学一般要经历三种境界,即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让历史教学走向审美境界,需要充分挖掘学科审美价值,营造教学的审美空间,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以美学精神提升历史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13.
新理学美学对传统美学的吸收集中于传统人生美学方面。原始儒家、宋明儒家和原始道家美学是其直接思想来源。人生境界达成之条件如觉解、心性与传统美学有莫大关系。新理学美学对人的自然欲望的承认开启了理学美学通向现代的闸门,符合审美启蒙和审美现代性的发展需要。冯友兰通过比较自然境界与天地境界和阐释曾点气象与仁的美学意蕴将人生境界建构为严整体系并指出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14.
<正>散步,在宗白华先生眼中,是一种美学的境界:漫不经心,拈花微笑。"散步"这两个字表现了宗先生美学中的悠闲和学术人生的境界。我以为,散步美学,也是教学中需要的特殊智慧。"散步",让我们细细品味这真味课堂中的美学。1.等待——气韵,通达。我们期待在课堂上看到等待的场景。比如,学生在思考,在读书,在自主学习,在合作讨论,小声交流,教师不限定一分钟、两分  相似文献   

15.
以美学史家的眼光审视孟子学说,可以将其视为美学学说。孟子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人格自由论,而其人格自由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与美学相结合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形象美是语文教学与美学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情感体验是语文美育的最基本形式和最基本特征,创造美是语文美育追求的最高境界。美育不失为一种有魅力较理想的语丈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7.
"和"是中国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是中华民族审美创造与欣赏的重要原则和追求境界,蕴含在中国古代所有艺术领域之中。在《晏子春秋》中,"和"作为核心的审美范畴,展现出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与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李勇著《生命的容颜》一书,从书名上看,像是描写和诉说生命的容姿与容色,其实却是一本美学专著,正如该书的副标题所示:"审美体验与人生境界探微"。审美体验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而人生境界则是哲学、尤其是人生哲学所关注的核心议题。在著者的视域中,"生命"一词非指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命形式,而是从哲学和美学层面上提出的有关"生命"的范畴。在这里,"生命"所指谓的是作为人的个体生命和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生命,它凝聚出来的是"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19.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其高超的建造艺术为世人所称叹。苏州园林的艺术性可以以中国画之"三远"构图方法进行艺术审美,符合中国画之"三远"境界。以"三远"境界来欣赏《苏州园林》,是对《苏州园林》进行美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阐释王国维"境界"说呈现出两种研究路径,一方面缠陷于传统诗学谱系中的内涵挖掘,另一方面则是叔本华哲学影响下的美学剖析。论文阐释了"境界"说内蕴的四个重要范畴。首先论析了"真"乃"境界"说的基石所在。其次对"忧"所具有的非理性内涵进行分析,指出"境界"说所具有的本体高度。同时对"苦痛"的内涵予以思考,拓展到《〈红楼梦〉评论》,论析了"境界"说的深度。最后思考了"自由"与"境界"说的包含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