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老师们: 你们好! 我是从事电视新闻教学的大学老师,在我手边诸多的专业杂志中,《新闻与写作》是我去年新添的一份“洞悉”新闻世界“原生态”的刊物。之所以选择这份刊物,是因为其中一个版块“视听天地”对我的教学研究很有裨益。每期“视听天地”都能选择一些广播、电视业最为鲜活的动态性个案进行解读,这为我们从事广播、电视教学的专业人士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在岁末年初有不少品牌栏目在改版,我听说北京电视台的“今日话题”在年初改版中重新调回黄金时间段。“今日话题”是我几年来一直关注的一个品牌栏目,不知这次改版有什么新动向、新特点?你们能否就此组织一些文章,供业内人士探讨和争鸣? 祝 编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钟新 2003年1月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中国电视发展,新闻走得比较靠前,新闻在各电视台的地位愈加受到重视和青睐,新闻对提升频道品质和发挥影响力的作用愈发彰显和不可或缺。有学者认为,“新闻立台”是2009年中国电视改版的最大亮点,电视新闻节目对社会重大问题回应的深度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3.
王丹 《新闻传播》2009,(10):93-93
今年多家电视台改版,在众多改版举措中,电视的新闻节目是重点。改版又重新举起了“新闻立台”的大旗。本文结合多家电视台改版的案例.重点剖析央视改版的背景和动因,阐述以“新闻立台”为本,打造和创新品牌栏目是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的最新改版,呈现出重新闻、重经济、重言论和重亚洲的倾向,是走向国际新闻台的又一次尝试.在新闻报道方面,特别是新闻编排方式和文本制作上,国际化特征明显.但是,总体而言,这次改版只是形式上的和局部的改版:黄金时段改动最大,而其他时段变化甚微.节目的总体状态与CCTV-News"新闻台"的定位颇有不合.究其原因,政府主导的对外电视制度体系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我们应该综合利用各种制度手段,特别是有效运用民间和市场的力量,来保证媒体国际化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与以往任何一次改版不同,成长中的永康日报在学习多家兄弟媒体的基础上,结合本土特色,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2015年启动了新一轮的转型改版。改版后的永康日报把做强新闻作为报社的长远战略,强调更本土、更权威、更民生的新闻理念,在做深做强内容的同时,倡导新闻+服务的模式聚焦用户,积极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新闻生产路径。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何以先声夺人?电视新闻最大的魅力在哪?笔者认为,关键在现场!现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视设备的不断完善,现场报道已成为现今新闻节目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如何采用现场纪实手法采制新闻报道,电视现场新闻报道的优势在哪呢?笔者的体会是:一、现场与新闻同步,新闻时效性增强电视现场直播报道,从传播学的意义上说,实现了信息生成、信息采集、信息传播、信息接受四个环节的完全同步。近段时间,全国各家新闻媒体正在开展的"走基  相似文献   

7.
《看见》是央视改版后新推出的纪录现实题材的专题栏目。播出至今,既收获称赞也承受质疑。本文将运用长尾理论对《看见》的选题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在多媒体新闻的冲击下,传统电视媒体应如何转变,提供新的新闻解读选择。2010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全面改版,栏目《看见》首次播出。选择怎样的新闻?对话新闻中什么样的人?这是栏目的本质问题。2006年,克里斯·安德森首次提出长尾理论,"我们大多数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大热门。每一个人的品位都与主流文化有些许不同之处。"(P6)长尾理论的提出不仅指出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改版的哲学意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5月1日,江苏广电都市频道将《南京零距离》更名为《零距离》,由此拉开了新一轮改版热潮。自2002年元旦,《南京零距离》开播后曾经一度成为全国电视民生新闻的标杆,与这次改版相映成趣的是全国多家电视栏目的响应,央视新闻频道6月1日起增加了新主持人、变换了背景标版。  相似文献   

9.
看过改版后的人民日报,心中不由阵阵欣喜。倒不是因为这次改版已至善至美,而是通过改版,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种突破传统、超越过去和预示未来的新闻改革的信息。改版进行了两个多月,从各方面得到的反馈来看,是令人欣慰的,不论是读者还是新闻界,均给予改版的人民日报以较高的评价。但是,事物都具有多层次、多侧面、多元化的特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反映同样也不可失之片面。对这次改版,我们不仅要欣喜地接受它带来的正面的积极的效益,还要较为客观、冷静地面对因之而出现的新的情况和问题。记者的日子不好过了如果说改版后的一些问题,恐怕最为突出的是弥漫在一些多年从事新闻工作、有着较丰富采访经验的记者心头那团近似迷惘、惶惑的雾气: “记者的日子不好过。”“改版后不知该写什么?怎么去写?”  相似文献   

10.
姜圣瑜 《传媒观察》2007,(10):24-25
今年年1月2日,《华尔街日报》美国本土版改版。该报总编辑说:"读者已经习惯从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即时信息。报纸继续报道昨天发生了的那些新闻事件已经没有意义。"因此,该报对编辑方针进行了调整,其核心内容是压缩资讯而放大有"附加  相似文献   

11.
报纸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改版是正常的?《报纸改版九问》的作认为,一次改版后的报纸风格最起码要坚持十年。在国内一些频繁改版的媒体看来。这样低的频率未免太缺乏创新精神。创新和坚守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中两的此消彼长最终会产生媒体前进的最佳方向。但究竟是什么促使国内媒体频频“创新”?除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外。媒体创新的随意性常常导致对创新结果的责任感的缺失——反正这次不行还能再改嘛!  相似文献   

12.
立足本土的精品栏目是地方广播和电视最大的亮点,努力打造精品栏目是广播电视媒体的追求。近年来,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台在办好《景德镇新闻》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电视节目不约而同地加入到改版的热潮中来。几乎是半年一小改,一年一大改,改版已经成为电视改革的一大热点。不过,实践证实这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视人如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电视媒体经营创收靠的又是什么呢?从根本上说,是品牌战略。品牌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去年7月起,央视进行"第五次大改版",而这次改革的重点便是作为电视台的"立台之本"的新闻栏目. <新闻20分>、<深度国际>,<环球视线>、<24小时>等新闻节目在这次改版中"闪亮登场".这次改版后的新闻节目呈现出个性化发展、评论性提高、直播性强等新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是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也揭示了电视新闻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这样的新趋势,也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08,(7):F0002-F0002
立足本土的精品栏目是地方广播和电视最大的亮点,努力打造精品栏目是广播电视媒体的追求。近年来,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台在办好《景德镇新闻》的同时,创办了《新闻晚8点》《昌南对话》两个新闻类电视栏目,体现了电视新闻直观、快捷、真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土新闻是地方媒体的立足点之一。没有本土新闻的优势,地方媒体就很难在新闻竞争中站住脚跟、发展壮大。据粗略统计,地方报纸的本土新闻约占新闻总量的四分之一,而要闻版的本土新闻约占60%左右。 但是,本土新闻也有其不足,尤其是新闻价值显得不够厚重。那么,应怎样做新做强本土新闻呢?笔者认为,通过比较来提升本土新闻的立足点,是较好的方式之—。  相似文献   

17.
本土新闻是地方媒体的立足点之一。没有本土新闻的优势,地方媒体就很难在新闻竞争中站住脚跟、发展壮大。据粗略统计,地方报纸的本土新闻约占新闻总量的四分之一,而要闻版的本土新闻约占60%左右。 但是,本土新闻也有其不足,尤其是新闻价值显得不够厚重。那么,应怎样做新做强本土新闻呢?笔者认为,通过比较来提升本土新闻的立足点,是较好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月18日,已走过75年发展历程的《新民晚报》推出新版试刊。改版后的《新民晚报》加大了新闻版面比重,天天26个新闻版;整合专副刊资源,推出“星期天夜光杯”、“国家艺术杂志”等一批新的周刊;版面视觉效果也由穿插式变为模块式设计。《新民晚报》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老晚报,这次改版是她自1998年1月1日第四次改版以来最大一次改革动作,体现出这张老报纸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的特质。就在《新民晚报》改版的同一天,北京报业市场创刊第二张晚报———《法制晚报》。《法制晚报》的前身是北京政法委主办的《北京法制报》,在去年底的报刊整顿中…  相似文献   

19.
电视经济新闻栏目多历经几次改版,但近一年多以来,各种这类栏目近乎类似的改版,多是仅仅停留在对栏目内板块的时间分配和分分合合上。有的改成几段版块相加的报道式,有的则在版块与版块之间插加话题。 实践证明,把板块分割作为改版的中心工作,无法解决目前电视经济栏目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而电视经济报道多年来探索出的一些个性化  相似文献   

20.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今年的《新闻传播》又改版了。展现给读者的是我们的心血,但我们的心是忐忑的:“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次改版,基于如下的考虑:自从2002年初改版,至今已经五年,需要一个新装了。第二,理论性刊物,能不能有个轻松一点的面貌呢?有如下的想法:版面要轻松,内容要更深、更广、更厚重、更贴近、更可读。我们因此增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