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氯气与盐酸     
舍勒发现了氯气,并知道它的一些性质,但氯气究竟是什么形态的气体,舍勒并不是很清楚。这时,法国化学家贝托雷继续研究氯气。他首先将氯气通入一个冷的空玻璃瓶里,使氯气里的含酸蒸气受冷凝结,再将除去酸蒸气的氯气依次通入三个盛满水的瓶子,使氯气溶于水。他发现溶有氯气的水溶液,在有光照的地方可以分解成盐酸和氧。贝托雷以此判断出氯气是盐酸和氧结合成的:氯=盐酸+氧。  相似文献   

2.
氯气与盐酸     
舍勒发现了氯气,并知道它的一些性质,但氯气究竟是什么形态的气体,舍勒并不是很清楚.这时,法国化学家贝托雷继续研究氯气.他首先将氯气通入一个冷的空玻璃瓶里,使氯气里的含酸蒸气受冷凝结,再将除去酸蒸气的氯气依次通入三个盛满水的瓶子,使氯气溶于水.他发现溶有氯气的水溶液,在有光照的地方可以分解成盐酸和氧.贝托雷以此判断出氯气是盐酸和氧结合成的:氯=盐酸+氧.  相似文献   

3.
周改英 《化学教学》2009,(10):69-71
[题目的生成]NH3与Cl2在常温下能迅速发生反应:2NH3+3Cl2→N2+6HCl,这一反应原理曾在化工生产中用于检验氯气是否泄漏,对尾气进行综合处理并生产多种化工产品。试回答下列问题(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计算时不考虑氯气过量):  相似文献   

4.
在高一化学“氯气”一节的教学中,增加漂白粉的合成这一实验,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反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1问题提出在高三复习资料中有一道练习题: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漂白粉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这是由于它们含有或能生成()。A.氯气B.次氯酸C.次氯酸根D.氯化氢讨论时存在两种观点,观点一: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中都含有次氯酸,次氯酸、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中都含有次氯酸根,都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相似文献   

6.
正一、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二个专题,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探究卤族元素的一些性质,本节的教学安排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生产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利用与化学紧密联系,体会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利用物理性质辨别氯气;2.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能够利用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3.体会氯原子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4.了解漂白粉的生产过程,加深对氯水性质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1.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 Ca(ClO)2 4HCl(浓)=CaCl2 2Cl2↑ 2H2O 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  相似文献   

8.
戴琪 《化学教学》2003,(10):28-29
1 教学方法设计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变传统的“授一受”教学模式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2 教学过程[投影]氯气的故事舍勒是瑞典著名化学家,氧气的发现人之一。1774年他用浓盐酸与软锰矿(MnO2)反应制得一种气体,从而发现了氯气。法国化学家贝托雷继续研究氯气。他…  相似文献   

9.
关于“漂白粉成分”的教学建议重庆师范学院(630030)龚秋纹重庆巴蜀中学(630013)刘怀乐一、漂白粉的成分几乎是在发现氯的同时,就发现氯气与消石灰作用制漂白粉并获得了广泛应用.最初化学家们认为由消石灰生成漂白粉的反应是:2Ca(OH)2+2CI...  相似文献   

10.
肖莉  丁伟 《化学教学》2010,(4):16-17
教材中实验室制备氯气实验是沿用瑞典科学家舍勒制取氯气的方法,即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此方法反应慢、需加热、装置较复杂,如何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该实验室制法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尤其是能方便、环保进行氯气实验室制备的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11.
氧气的发现者之一舍勒()舍勒是瑞典著名化学家,氧气的发现人之一,同时对氯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种气体,都有深入的研究。舍勒正式发现氧气可以定在1773年以前,他用加热氧化汞、硝石、高锰酸钾等方法制取氧气,比英国的普利斯特里发现氧气要早一年。舍勒还曾研  相似文献   

12.
考点一 考查氯气的物理性质 例1 氯气可用于消灭田鼠等啮齿有害动 物.方法是将氯气通过铁管灌入鼠洞,这是应用 氯气的何种性质( ) (A)密度大于空气(B)有颜色的气体 (C)有毒 (D)易液化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氯气的物理性质.氯 气能用来灭鼠,说明氯气具有毒性,氯气能被灌 入鼠洞,说明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A)、(C) 项符合题意,选(A)、(C). 练习1:当不慎有较多量的氯气外逸导致 空气严重污染时,你可能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相似文献   

13.
一、有毒气体收集装置的改进实验时,若要收集多瓶密度大于空气的有毒气体,按现行中学化学课本上的装置,换瓶时难免有气体跑到空气中,这不仅浪费了气体,而且会影响实验者的健康。现以氯气为例,改进如下: 装置如图操作收集氯气时,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2、4,则氯气沿着橡皮管1的方向进入集气瓶甲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多余的氯气通过橡皮管3进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被吸收。当需要调换另一只集气瓶时,先打开橡皮管2、4上的弹簧夹子,再夹住橡皮管1、3,让氯气充入集气瓶乙,同时用其它集气瓶换下集气瓶甲。若要收集多瓶气体,重复以上操作即可。二、红磷转化为白磷及红磷和白磷燃点的比较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如图实验步骤 1.在试管底部放置少量干燥的红磷,并固定在铁  相似文献   

14.
1.目前我国饮用水消毒主要用氯--通氯气、加漂白粉或漂粉精.漂白粉或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均为次氯酸钙,其制取的化学方程式是:__.  相似文献   

15.
潮湿的氯气(Cl2)和二氧化硫(SO2)气体具有漂白性。这两种气体的漂白作用有何不同呢?笔者作了以下的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1〕操作步骤 :把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分别通入盛品红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里溶液的红色都立即褪去。得出结论 :潮湿的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都具有漂白作用。〔对比实验2〕操作步骤 :把对比实验1所得到的盛两种无色溶液的试管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 :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的无色溶液又变红 ,通入氯气的无色溶液颜色没复原。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不稳定 ,加热时易复原 ;氯气的漂白作…  相似文献   

16.
事先在一干燥圆底烧瓶中收集一瓶经干燥的氯气。 演示时先向学生展示集满氯气的烧瓶。为使瓶中气体的黄绿色显得更清楚,可在瓶后衬一白背景。然后,在瓶内用胶头滴管滴加1至2滴苯,塞上瓶塞,向学生展示尚无变化。再将  相似文献   

17.
郑华 《职业技术》2004,(3):46-46
一、氯气污染的来源及毒性 氯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而令人窒息的黄绿色气体.在氯的生产及农药、漂白剂、消毒剂、塑料、合成纤维等生产中均有含氯废气排放及含氯废水排出.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人: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谢志详验证人: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詹汉英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中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实验l—8」,在制取氯气时,存在着一个问题:氯气的扩散,即收集氯气时的扩散以及制取所需的氯气后气体发生装置中残余氯气的扩散。怎样才能使氯气的扩散减少呢?笔者经过摸索,对此实验作了~点改进,使氯气的扩散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改进之处为:①烧瓶改用蒸馏烧瓶;②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间用一三通玻璃导管连接;③蒸馏烧瓶处的双孔塞中的一孔插入一长…  相似文献   

19.
漂白粉是Cl2与Ca(HO)2反应而制得:2Cl2+2Ca(HO)2=Ca(ClO)2+CaCl2+2H2O所以漂白粉是次氯酸钙、氯化钙及氢氧化钙等组成的混和物,其中次氯酸钙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的含量越高,漂白粉的质量越高。但是,在实际上并不用Ca(ClO)2占漂白粉的质量分数来衡量漂白粉的质量,而是用“有效氯”作为标准。“有效氯”的测定方法是,用过量的浓盐酸与称量过的漂白粉作用:Ca(ClO)2+4HCl=CaCl2+2Cl2↑+2H2O(1)将反应所放出的氯气通入含I的溶液中Cl2+2I-=2Cl-+I2(2)再用Na2S…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中关于"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实验的描述:取一块绿豆大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先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再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图1),让两者发生反应.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不足:一是氯气是有毒的气体,在发生反应时伴有剧烈的刺激性,人吸入少量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氯气会中毒致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