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单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  相似文献   

2.
一、话题导入,揭题1.师:同学们,老师想和大家聊一个话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能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吗?(生交流)2.师:你们觉得要靠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努力、勤奋、坚持到底……)3.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动画激趣 ,导入新课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 6自然段 ,看看狼是怎样找碴儿的。 (多媒体播放动画 )师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 :狼找了几次碴儿 ?生 :狼找了三次碴。师 :同学们看得很认真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狼找碴儿的。二、读文质疑 ,读议解疑 ,学会读书1 .读文质疑师 :我们先来看狼第一次是怎样找碴儿的 ,请大家自由读 2~ 3自然段 ,边读边想 ,有哪些内容读不懂可以提出来。(读书思考后质疑 )生 :哪里是上游 ?哪里是下游 ?生 :“温和”、“找碴儿”各是什么意思 ?生 :狼是怎样找碴儿的 ?它的态度怎样 ?生 :它为什么要找碴…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生:乌鸦把石块丢入瓶中,水面上升,这样它就喝到了水。师:那么乌鸦想的办法中蕴含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老师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答案。二、探究新知1.体积。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  相似文献   

5.
《学与问》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课文围绕"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这一观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怎样利用这篇课文教给学生写说理文的方法?几遍研读后,我发现如下引导读写,渗透可以达到无痕。一、首尾呼应呈论点———言之有序师: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习过说理文,比如四年级学过  相似文献   

6.
正《学与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说理性文章。此类课文很容易落入"跟着课文内容跑"的窠臼,把语文课上成说教课。因此,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说了什么理",更要关注"如何说理的""为何这样说而不那样说",上出说理文的语文味儿。【片断一】联系旧知,理清说理思路。师: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习过说理文,比如四年级学  相似文献   

7.
<正>《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经典课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假如我们能有像水滴那样的精神,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对小学生写作来讲也一样,只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坚持模仿一些成功者的经验,不要局限于做到形似更要做到神似,还要在模仿的同时有所创新,这样就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从《滴水穿石的启示》实际教学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对小学生而言,能把心中的那个"理"明确地提出来,把积累的那些"据"充分地陈列,并有"序"地表达出来,这说理文就有了模样儿。以《说玩儿》为话题,进行如下探索———一、有理师:喜欢玩儿的同学们请举手!人不少。下面就来说说玩儿。想一想,围绕"玩"你有什么观点?生:我们要玩益智的游戏、玩老鹰捉小鸡……生:不能贪玩、做完了作业再玩……生:到田野里玩、到公园里玩、去操场上玩、到大海边玩儿去……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  相似文献   

9.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题耐人寻味、值得推敲:水乃至柔之物,石乃至刚之物;滴——力量微不足道;穿——穿破,力量极大。以此激趣,必会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作者在介绍奇石之奇形成的原因之后,承接奇观,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奇观的缔造者——水滴。到底是什么力量,才使得至柔之物"水"滴穿至刚之物"石"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正是这两点水滴才能滴穿石块,成就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观。这与文中所说的"锲而不  相似文献   

10.
课堂回放一、建立关系,提出问题学生交流各自在课前找到的负数。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个叫……生:负数。师:好找吗?好找说明了什么问题?生:说明了在生活中有很多负数,应用很广泛。师:正因为应用很广,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研究负数。同学们交流一下,在找到的这些负数的基础上,我们还  相似文献   

11.
一、分层质疑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师:我也喜欢看。你们喜欢看哪些动画片,能不能介绍给老师听听呢?生:《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师: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个动画片,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多媒体画面(伴随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玩钉子板。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玩钉子板。能发现以下问题:1.围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2.有几条边?3.这些边长都相等吗?4.有没有相等的边长?分别叫什么?5.长和宽各是什么?6.它的周长是多少?师: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故事导入——引出“转化” 1.师:同学们都曾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面对“大象”(板书)这个庞然大物,7岁的曹冲是怎样巧妙地称出它的重量的? 2.师:象太大了,当时没有工具能直接称出它的重量,曹冲想到把它“转化”(板书)成称“小石块”(板书)的重量,从而知道大象的重量,很了不起,非常有新意,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数量词.那么,什么是数量词呢?其实,这个问题特别简单,虽然我们以前从没有学过它,但同学们早已在生活中运用了它.不信,咱们表演一个小节目,看里面有没有?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数量词.那么,什么是数量词呢?其实,这个问题特别简单,虽然我们以前从没有学过它,但同学们早已在生活中运用了它.不信,咱们表演一个小节目,看里面有没有?   ……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段:1.课始出示课题:运算律。师:对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你们有哪些问题想提?生:什么是运算律?学习运算律有什么用……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其实我们还可以想一想:我们准备怎样去寻找运算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一、巧用数字,导入新课 (屏显“12”.) 师:大家看到屏幕上的数字“12”了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是您的上课序号. (生笑.)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呀!因为这个号码,我们现在相遇在了一起.其实,这个号码背后还有一个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停顿,制造神秘感.) 师: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12次出现了课文的题目——“狼”. (师板书“狼”.) 师:这篇《狼》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了解吗?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先来看一位老师在执教《推敲》一课时的导入语:师:同学们,有一个词语,老师一直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我被它搞得吃不好、睡不好的,同学们能不能帮我弄明白?生:哪个词?  相似文献   

18.
一顺势而导,抓实言语运用 师:同学们,如果说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一座瑰丽无比的宝库,那么古诗就是这座宝库中一颗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生:江雪. 师:课前,同学们完成了预习作业.首先,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古诗. (生读) 师:这里有个字,(出示:径)它读—— 生:jìng. 师: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径"? 生: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师:"径"是什么意思? 生:是小路的意思. 师:(出示蓑衣图片)先读好"蓑". (生读) 师:看看图,"蓑"是什么? 生:"蓑"是用茅草和竹叶编成的遮风挡雨的工具. 师:就是以前人们下雨天时穿的避雨工具.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草字头. 师:(出示斗笠图片)先读读"笠",再说说"笠"是什么. 生:是用竹子编的帽子,可戴在头上. 生:因为是竹子编的帽子,所以它是竹字头. 师:读"蓑笠翁"这个词时要注意"翁"的后鼻音."蓑笠翁"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9.
师 :这节课 ,我们学习第十三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 ,同学们会想一些什么问题 ?生 :“十六年前”指的是哪一年 ?生 :是谁写的回忆 ?回忆了些什么 ?生 :都十六年了 ,为什么还要回忆 ?……师 :(把学生们提的主要问题写在黑板右边 )以上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 ,在课文或其他参考书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自学课文 ,查找有关资料 ,同桌相互交流 )师 :(大约过了10分钟 )好了。现在 ,谁能回答刚才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 :刚才 ,同学们通过自己提问、自己学习和互相讨…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家乘坐的公共汽车是属于哪类财物吗? 生:属于国家财物。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也是国家财物呢? 生:有山林、路灯、学校里的一切设备。师:对。另外,有的财物既不属于国家所有,也不属于私人所有,叫集体财物。想想:国家财物和集体财物都统称什么财物呢? 生:公共财物。师:既然是公共财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护它而不该损坏它。师:好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不该损坏公共财物》(板书)。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懂得为什么不该损坏公共财物。现在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一开始介绍了一件什么事?在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