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极为必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加强实践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大学生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不仅必要而且富有挑战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艰苦奋斗精神新的内涵,在思想认识、教育内容、实践途径诸方面为当代大学生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论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与培育艰苦奋斗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艰苦奋斗精神对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艰苦奋斗精神富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艰苦奋斗精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与实践相一致,需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影响。认为不怕困难、吃苦耐劳作为艰苦奋斗精神的基础和前提 ,是培养当代大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的重要条件 ;奋发图强、拼博创业作为艰苦奋斗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 ;坚定信念、乐于奉献作为艰苦奋斗精神的源泉和动力 ,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也要艰苦奋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艰苦奋斗,作为青年中有知识、高素质、有志向的社会群体,他们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的弱点,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青年一代,这个国家是难有未来的。要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高永蓉 《教书育人》2012,(24):152-153
一艰苦奋斗精神针对性培育的内涵所谓艰苦奋斗精神的针对性培育,就是指艰苦奋斗精神培育的目标、对象、内容及培育方式等的针对性,即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因时间、地点和受培育者自身状况的差异而实施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培育,从而提高艰苦奋斗精神培育的实效性。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针对性培育的具体要求有:(一)培育对象的针对性培育对象的针对性是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针对性培  相似文献   

7.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我国劳动人民拼搏奋进、开拓创新的强有力支撑,在不同的时期体现出不同的时代内涵,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思维来诠释。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而当下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却出现了艰苦奋斗精神意识淡薄的现象。高校应当切实把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纳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提高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当前高校有一部分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缺失.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十分必要和紧迫.高校应当把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大学生科学、准确地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采取"明确一个主渠道、搭建两个平台、形成三种合力"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艰苦奋斗精神是一种顽强拼搏、发愤图强的精神境界,是激励人们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挑战的积极动力,更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部分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淡薄,不愿意吃苦、不勇于在逆境中拼搏,甚至有个别学生贪图享受、得过且过,缺失了锲而不舍追求理想信念的毅力。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思想教育十分必要也非常紧迫,应当更加强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进行艰苦奋斗思想传统的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0.
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精神困惑和心理危机。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可以有效帮助大学生消除精神困惑,化解心理危机,寻找新的精神和心理寄托。当前,要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作风教育、创新精神教育、诚信品质教育,要紧密结合大学生实际,围绕井冈山精神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11.
葛婷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3):133-135
当代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的现状值得深思.邓小平对艰苦奋斗精神有十分独到的表述,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完成现代化建设历史重任的重要保证,而当代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因此,高等学校要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各种活动以及通过对大学生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等途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培育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艰苦奋斗精神是开拓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勤奋笃学、永不言弃的优良学风,是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生活态度,也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十分必要,这是我国国情的内在要求,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耦合,也是改变大学生不良思想状况的迫切需要,更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根本保证。高校应将青年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完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体系,强化艰苦奋斗教育实践,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家庭、社会、个人"三位一体"教育合力的新举措,使艰苦奋斗精神扎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并自觉体现在行为活动上。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面对当代大学生逐渐复杂化、多样化的心理特点。高校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渗入校园文化,深入社会实践,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思想合格、政治过硬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对大学生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是一个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佘凌燕 《文教资料》2014,(34):128-129
本文针对某些大学生精神生活中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现状,力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思考和探讨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问题,旨在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本质,即“从思想上把握人,实现人的精神塑造与建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维度探讨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问题,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诉求从工具化向人本化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丁磊宇 《成才之路》2022,(9):142-144
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文章依次从"艰""苦""奋""斗"四个方面论述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不畏艰难、不惧困苦、奋发进取、敢于斗争的品质内涵,分析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巨婴"、虚荣攀比、不劳而获和"躺平"等不良现象及其成因,对新时代艰苦奋斗精神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传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习、经济、人际交往和情感等方面的原因而表现出抗挫折能力低的问题,亟须通过完善挫折教育予以解决。长征精神由理想信念、艰苦奋斗、集体主义、乐观精神等部分构成,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德育价值。将长征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对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培育艰苦奋斗美德,践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乐观主义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生动素材.文章分析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和当代大学生信仰观特点,探讨北大荒精神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契合点,探寻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建文 《时代教育》2007,(9Z):14-14,19
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文章分析当代大学生节俭意识的现状及节俭意识缺失原因,针对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节俭意识的实际情况.对增强大学生节俭意识的必要性和培养大学生节俭意识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