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人,没法不传播”——美国大学传播学教科书上的引言“谁掌握了传播的入口,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传媒巨头鲁伯特·默多克“传播是文化的核心,它实际上也是整个人类生活的核心”——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了解跨文化传播这门学科的意义和功用,我们可以从上述三段话入手。第一段话揭示的是传播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一种现象:与家人和朋友进行的人际传播,在单位或社区进行的组织传播,以及通过书报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进行的大众传播,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第二段话揭示的是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和传播在世界地缘政治角力中所扮…  相似文献   

2.
<正>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全球传媒业的发展风起云涌,我国对外传播领域也出现一些不同以往的新趋势。最为突出的应属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以及贯穿其中的新的传播理念——互联网思维。如果说在传统媒体时代,塑造民族国家的国际形象是对外传播的根本目的,那么在融合媒体时代,国与国之间的传播不再以国土疆界清晰划分,全球传播更为关注的是世界性的、关乎人类发展共同命运的议题。  相似文献   

3.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全球新闻和信息的传播框架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Michael Schudson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Leonard Downie在一份题为《美国新闻业重组》的报告中认为,传统媒体在“已经出现和依然快速发展的数字新闻业中”的作用将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中国对外传播领域迎来了一大盛事——全国第一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中国现代传播体系的构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在对外传播领域召开的最具权威和影响的高端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虽然微博的出现迟于Twitter,在诞生伊始亦未引起外媒的普遍关注,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它对中国舆论环境和传统媒体行业的影响却是快速而惊人的。对传统媒体行业的新闻从业人员来说,以微博等“自媒体”为平台的“公民报道”已成为传统媒体做好突发事件报道不容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张红 《对外大传播》2009,(11):12-13
目前,创建国际一流媒体,成为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主攻方向和首选路径。开辟一条“借船出海”的路径,这是指向同一目标——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迂回线路。  相似文献   

7.
“公众对一个组织的感知和认识90%取决于其所作所为,10%取决于其所言所说”。也就是说,政府形象首先是从“行”上体现出来的,而不是光靠“言”。借用李普曼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形象主要由三方面组成:一是“客观现实”——政府的本体状态(政府本身和政府行为),二是“象征性现实”——传播媒介对政府行为的解释,三是“主观现实”——社会公众对政府的印象与评价。“软传播“注重传播边际的挖掘,倡导从政府形象传播的边际入手,细腻地挖掘与公众生活贴切的人和事,使政府形象传播内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取得良好的边际效应。[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对央视国际网站英文版“News programmes”(新闻节目)中的英语语言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重点考察了2007年2月至3月期间(春节和“两会”——两件中国人的大事集中阶段)的有关中国新闻的对外报道,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希望有助于人们了解跨文化语境下英语新闻的传播效果,促进跨文化传播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甄伟锋 《职业圈》2008,(12):89-90
“非典”过程中的宣传使我们看到了媒介的强大传播效果。但是这种效果的产生来源于正确的策略——媒介组合策略和恐惧诉求策略的运用。对于广告市场来说,这一传播现象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广告可以在信息过度的媒介环境中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iPad和iPhone4风靡全球——传播进入移动新媒体时代 2010年,苹果公司推出的两款新产品iPad和iPhone4在全球热销,引无数“果丝”(指“苹果”粉丝)争先恐后购买。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国际传播格局深刻变革。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转型升级,打造"四全媒体",实现新兴传媒产业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是现阶段中国媒体发展的必行之路。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媒体如何转危为机,传播和构建好中国形象,值得思考与探析。新型肺炎疫情突然来袭,是对国际公共卫生体系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各国国际传播能力的一次考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其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在业界颇受好评。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史安斌,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学博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持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主讲教师。主要著作(译著)有《危机传播和新闻分布》、《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身份》(英文)、《媒体与权力》等。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传播和软实力建设”是当今外宣领域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命题。谈起“文化”,“传播”、“实力”,“建设”等词语.大家都很熟悉.但如果把其作为相互关联的概念提出来.就会感到其中体现着外宣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因为.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对外传播领域本身.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006年8月31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其宗旨“从中国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探索跨文化传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讨深化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认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说:“我们正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而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说举办“跨文化传播论坛”.能够与智者相聚.博采众长.对主办方和听众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跨文化传播论坛主持人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周长周明伟说:我们将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这个论坛成为大家共同的资源.成为一个能够有效研究如何应对“向世界说明中国”种种机遇和挑战的舞台.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目标作出我们的一点贡献。 在论坛举办期间.《对外大传播》分别采访了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著名学者余秋雨.美国百人会发起人杨雪兰以及中国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和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先生.同时又专访了《江边对话——一个基督徒与一个无神论者》图书的作者帕罗和赵启正先生。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对以上内容以“论坛”专栏形式系列刊出。敬请读者关注并积极参加讨论以为中国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出谋划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喻洁 《对外大传播》2011,(11):52-53
近年来,国际在线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不断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增强与国外受众的互动,开展各类特色活动,积极探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新方式和新渠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倪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引进来并走出去的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从语言学、历史学,特别是跨文化传播学的角度,审视了“龙”与“dragon”的翻译及更改问题。并认为,把中国的龙直接译作西方文字中的毒龙dragon,以及把西方的毒龙dragon直译为中文的龙,这种译法很不科学,并对树立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有害而无利,今后中国出版的汉英和英汉词典里关于龙的英译和dragon的汉译必须修改。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7,(11):4-4
人民武警报 认识《对外大传播》有些偶然,被《对外大传播》吸引并成为忠实读者则是必然。《对外大传播》以独特的外宣视角,用充满理性而又不乏激情的表达,诠释着“让世界走进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理想——这样厚重的特色使得它不仅在外宣领域独领风骚,还在新闻传播领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传播和软实力建设”是当今外宣领域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命题。谈起“文化”、“传播”、“实力”、“建设”等词语.大家都很熟悉。但如果把其作为相互关联的概念提出来,就会感到其中体现着外宣工作者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因为.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对外传播领域本身,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006年8月31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成功举办。其宗旨是:“从中国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探索跨文化传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研讨.深化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认识。” 国务院新闻办公窒主任蔡武说:“我们正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外宣格局,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不仅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说:举办“跨文化传播论坛”.能够与智毒相聚,博采众长.对主办方和听众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跨文化传播论坛主持人、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周明伟说:我们将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这个论坛成为大家共同的资源.成为一个能够有效研究如何应对“向世界说明中国”种种机遇和挑战的舞台.为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目标作出我们的一点贡献。 在论坛举办期间.《对外大传播》分别采访了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著名学者余秋雨、羹国百人会发起人杨窖兰以及中国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和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先生.同时又专访了《江边对话——一个基督徒与一个无神论者》图书的作者帕罗和赵启正先生。从笫十期开始.本刊已对以上内容以“论坛”专栏形式系列刊出。敬请读者关注并积极参加讨论.为中国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出谋划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下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现实问题,法国对外传播“高级文化”和“多元联盟”的战略理念和历史经验具有现实启发意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价值指向有助于中国文化外交和对外传播机构规避西方受众对“中国威胁”负面想象,在“泛政治化”的传播情境中获得稳定持久的发展空间;面对西方反华力量的舆论攻势,以中国方案参与全球治理,以全球公共精神的高度保护国家尊严和利益,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对外传播通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价值的路径指引。对典型传播模式的个别和一般特性的区分与调适,对他国传播经验本土和全球双重意义的辨析与取鉴,是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参与构建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国家话语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2014年中国的对外传播可以说是这项系统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间段。这一年,中国的对外传播进入了理念更先进、方法更科学、推动更有力、成效更扎实的一个新起点、新阶段。更加深入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启动实施“感知中国”等系列对外传播工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涌现出了以新华社发布、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澎湃新闻等为代表的重要新媒体项目,迈开了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媒体平台的新步伐。总的来说,这一年的对外传播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最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陈正 《对外大传播》2013,(11):47-48
习近平主席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梦”之后,不仅引发全国范围内学界、业界的积极学习、研究和畅想,同时也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国际传播”、“中国梦与中国发展”,“中国梦与世界关系”等议题的高度关注。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在国际社交媒体,中国梦所承载的新内容和新方向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德国,YouTube已经成为仅次于Facebook的第二大受欢迎社交网络平台,有38.7%的德国受众通过该平台获取信息,其中每天至少有41.60%的互联网用户登入到该平台’。本文试对中国梦在YouTube上的传播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德国受众对“中国梦”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