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高尔基的印象,一直滞留于那只在暴风雨来临之夜疾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勇敢《海燕》,而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更强化了这一印象。事实上这也是高尔基及其作品在中国传播的主流方向,高尔基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为中国人民所景仰。中国读者知道高尔基的《母亲》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1929年夏衍根据日文首先翻译《母亲》,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之歌》是人口皆碑的代表作品。列宁称颂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然而,高尔基却走过了十分艰辛的不平凡的道路。他的童年是悲惨的。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只好寄居在外祖父家。由于家境不好,外祖母虽很疼爱他,但也只能供他读到小学3年级就辍学了。高尔基11岁时,外祖父把他送到一家  相似文献   

3.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是高尔基著名的诗篇《海燕之歌》(人教版初中语文节选后题为《海燕》)。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看到过“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韵景象吗?如果没有亲眼在海边见过,那从电视画面上也可以看到——更可以从书本中了解到。高尔基的《海燕》就为我们展现了勇敢的海燕的姿态,高尔基本人也正是像海燕一样在社会的暴风雨中高傲地自由地展翅飞翔。  相似文献   

5.
王明文 《语文天地》2013,(14):28-29
《海燕》是高尔基早期革命浪漫主义代表作,是高亢雄浑的乐章,是充满革命激情的战歌。《海燕》最突出的特色是巧妙运用象征手法,突出表现了所要歌颂和批判的对象,而且加强了诗章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观全诗,可以  相似文献   

6.
【导读】 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1868—1936),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剧本《敌人》《意大利童话》等。散文诗《海燕》等多篇作品曾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一) 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高尔基,在漫长的革命历程中,在光辉的艺术生涯里,创作了许多划时代的艺术珍品,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篇章。他的散文诗《海燕之歌》,更是其中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海燕之歌》写于一九○一年三月,当时的俄国正处于一九○五年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重点1.领会作品运用的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及其作用;2.认识母亲尼洛芙娜勇敢地宣传革命真理、顽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二、参阅资料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他是原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奠基人。高尔基最早发表的小说是《马卡尔·楚德拉》,最杰出的小说是《母亲》,最著名的诗篇是《海燕》,最优秀的戏剧是《底层》。《母亲》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生动、广泛、深刻、成功地描写无产阶级伟大革命的…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以出色的文学创作反映了俄国无产阶级摧毁旧世界,建设新政权的斗争,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其早期创作主要是揭露社会丑恶,抨击资产阶级的腐朽、堕落和小市民的自么、保守,歌颂和呼唤推翻旧制度的社会革命。这些作品以散文诗《海燕之歌》、《鹰之歌》为代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间从中学毕业而又没有读过高尔基《海燕之歌》(以下简称《海燕》)的人,大概是不多的.是《海燕》(或又加上《母亲》选段如《在法庭上》等)使新中国的一代学生青年最初认识了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艺术的伟大代表者”的高尔基,并由此进而认识近代俄国和俄国革命.即使在“四人帮”横行的年月,《海燕》仍然作为“传统篇目”印在不少地方自编的语文课本中,没有中断.“四人帮”不是有一个“空白论”(胡说什么从巴黎公社到“样板戏”是无产阶级文艺的一个空白)么?江青不是曾经狂叫要“把高尔基倒过来看看”么?江青的一条“咬狗”(借用鲁迅先生语)不是曾经咬住高尔基不放,说什么《海燕》表现的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么?然而有几个人去理会他们?!而《海燕》竟也成了“四人帮”拼命地搬了一下却最终打在自己脚上的一块石头.《海燕》在中国学生青年中的影响并没有泯灭,反而在扩大.  相似文献   

11.
在苏联革命文学史和世界进步文学史上,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年代,来自社会“底层”的高尔基,在革命导师列宁的亲切关怀下,象革命的海燕那样,迎着暴风雨战斗成长。他从一八九二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到一九三六年写完最后一部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四十多年中,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为无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2.
一、海燕如何斗《群魔》大起大落的高尔基熟悉苏俄文学史的人都知道,高尔基(1868-1936)在苏联时期拥有的官方声誉是世界文学史上任何一位作家都无法企及的。除了下诺夫哥  相似文献   

13.
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两个方面:一是列宁对高尔基革命活动和思想动向的关注,表现了他对高尔基的真诚友谊和热情帮助,以及高尔基追随列宁参加革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二是列宁从正在蓬勃兴起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视角,对高尔基的<海燕>与<母亲>等文学创作的革命功用和社会效益做了精辟分析和高度评价,体现了列宁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4.
1高尔基(1868—1936)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工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办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在裁缝店里,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想方设法读书,老板订了一份《俄罗斯报》,小高尔基趁老板不在时,偷偷看这份报纸。2有一次,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夜深了,高尔基就点燃小油灯继续看。不料被老板发现,老板怒气冲冲地说:"看什么看,你把我的灯油都快用光了!"老板娘闻声,开始殴打高尔基。高尔基无法忍受下去,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裁缝店。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学"在俄罗斯文艺学研究领域长期以来都是一门"显学"。中国的高尔基学也经历了百年的漫长历程,大致形成四个阶段,陈寿朋先生的高尔基研究隶属于第四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由《高尔基美学思想论稿》、《高尔基创作论稿》和《高尔基晚节及其他》三部著作构建了陈寿朋先生研究高尔基的理论体系。陈寿朋先生持论公允、资料翔实的论著为中国高尔基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金雁 《当代学生》2013,(8):16-22
4月是悼念故人的时节。我们选择这两篇文章来寄托我们的哀思,一层意思是大人物、小人物的生命一样宝贵;另一层意思是哀惋过往是为了我们活得更有质量。前苏联时期的城市,第一条主干道叫列宁大街,第二条通常就叫高尔基大街。高尔基这位苏俄文学的泰斗,一生曾有过多次"自我否定"的价值观大跳跃。对他的评价像来回烙饼一样不停地翻个儿。在1992年否定高尔基的浪潮中,高尔基、法捷耶夫等人的书作为"思想上有害的作品"被一些愤怒者付之一炬。他曾被誉为"革命的海燕",又因在十月革命成功后与列宁发生冲突,成为"不合时宜者"的代表。按理说,不能接受列宁式的革命,就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是前苏联最伟大的作家。他从10岁起就开始靠干各种杂活儿养活自己。有一次,高尔基在轮船上当洗碗工,看到厨师非常入迷地在看一本书,就问:大叔,那里面有什么让您这么着迷?厨师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大世界。您想要什么,书里就有什么。从此,高尔基就把读书看作最好的事情,只要能找到书读,就是再苦再累他也不在乎。  相似文献   

18.
“高尔基学”在俄罗斯文艺学研究领域长期以来都是一门“显学”。中国的高尔基学也经历了百年的漫长历程,大致形成四个阶段,陈寿朋先生的高尔基研究隶属于第四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由《高尔基美思想论稿》、《高尔基创作论稿》和《高尔基晚节及其他》三部著作构建了陈寿朋先生研究高尔基的理论体系。陈寿朋先生持论公允、资料翔实的论著为中国高尔基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学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后,你们一定能体会到大文豪高尔基对儿子深深的爱,也一定会被这种深深父爱所感动。高尔基出生于1868年,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小摄影师》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