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Bind技术动态分源地址智能解析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许多高校都已接入CERNET,但通过CERNET线路访问教育网以外的资源速度不理想,许多高校纷纷接入另一线路以达到理想的访问速度。为了更好地利用线路资源,节约线路费用,并加快校外用户访问校内服务器的速度,本论文介绍了两种方法,均是在Linux操作系统下基于Bind技术实现的分源地址解析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在CERNET建设二十周年之际,我们看到了CERNET建设一路走来的发展与成就。从业人员要秉承学习和坚持的心态,将教育网的事业做得更好更大。重庆大学于1995年接入CERNET,1996年被确定为省级节点。2003年,重庆市建成高校教育城域网,连接市内高等院校,统一接入CERNET。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节点上联带宽从最初的64K发展到目前的100G,采用了X.25、DDN、卫星、DWDM等不同的传输通信技术,见证了互联网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是同时使用中国教育网和中国电信等多个通道接入互联网。正常情况下校园服务器都使用教育网的域名和IP地址,日常校园网应用访问都通过教育网链路。当校园网服务器置于教育网环境下,由于教育网和公网之间的带宽瓶颈使公网的用户访问往往很慢,而如果设置在公网则教育网访问很慢。  相似文献   

4.
国内高校网络都接入教育网,教育网速度慢是众所周知的,虽然很多高校都采用双出口的方式提高校内用户访问Internet速度,但从Internet访问校园网内部资源速度还是很慢.校园网内部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在校内访问很快,在校外访问速度却很慢,以致无法正常访问.此外,图书馆购买的一些数字资源访问时限定了IP地址范围,校内可以访问,校外却无法访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给出了基于VPN+NAT技术的解决放案.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来说,接入教育网理所当然,但公网(电信、网通)丰富的资源又吸引着他们,于是许多高校又有了公网出口。既然存在两个网络出口.那么必然涉及到出口策略路由,即要根据访问的目的IP地址来决定从哪个出口出去。通常的做法是:默认路由为教育网:策略路由放在公网出口上,即依据教育网公布的其所属会员IP地址列表和国内免费地址列表,策略为先禁止访问教育网的流量再允许访问国内免费地址的流量。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校通过光纤专用线路,以局域网方式接入 Internet,校园网络用户对Internet 和教育城域网的所有访问均通过代理服务器完成。在代理服务器上安装了3 块网卡,两块网卡采用合法I P 地址,接入 Internet 和城域网;  另一块网卡则采用私有 IP地址,通过代理服务器实现内部校园网与Internet、教育城域网的连接,动态包过滤和访问管制等功能代理服务器安装了 W i n d o w s   2 0 0 0   S e r v e r 和Winroute。 一、  网络的基本情况 我校目前连上Internet 的计算机总数达到 300台左右。我们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将不同部门、不同机房…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服务器双线接入技术的3种实现方案,并以笔者所在单位同时接入中国教育网(CERNET)和中国网通的双出口校园网模式为例,阐述了"单机单IP地址+智能DNS"的服务器双线接入方案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8.
魏评 《教育技术导刊》2013,12(11):140-142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各类院校和教育部门都相继接入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对新增教育网接入进行规划设计,采用了H3C MSR路由器对校园网出口进行技术升级。通过新增教育网光纤专线,重新设计网络核心层,并对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虚网划分、新增教育网访问列表、路由与安全策略配置等,保持校园网内部架构不变的同时接入教育网和电信网,可快速访问教育网和Internet资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网络》2014,(9):12-13
<正>1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1994年4月20日,NCFC(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工程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成为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1994年5月21日,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完成在国内的设置。2CERNET与CHINANET相继开通1995年6月~1996年1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以及全国公用计算机网络CHINANET相继开通并投入运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是由政府投资、清华大学等十所高校承担建设的中国最大的公益性、学术性计算机互联网络,  相似文献   

10.
教育城域网是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的教育专网,通过本地区宽带骨干网连接教委内部网和校园网的城市内数据传输网络。它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以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基础,以实现现代化教育和管理为目的,为教育提供全方位应用服务的信息化环境。体系包括城域教育网网络主干、城域网接入以及在城域教育网上的应用等。它的基本任务是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欠发达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换言之,教育城域网就是要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为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宽带热潮已经到来,如果符合发展规律,“中国有可能做到宽带革命第一”。但很多专家认为,目前宽带网建设存在瓶颈,内容提供也非常匮乏,宽带的推进和发展仍有漫长的路要走。那么我们到底离宽带有多远呢?一般来讲,宽带建设分为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三个层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看目前国内宽带建设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首先来看中国骨干网的改造。经历了1999年的传统电信体制改革后,全国的数据通信形成了多足鼎立的格局,如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科研教育网(CERNET)、金桥网(ChinaGB…  相似文献   

12.
附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校园网为了解决快速访问各网络运营商提供的资源.大多增加了多出口线路.比如接有CERNET。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等网络出口。基本解决了校园网内部用户访问校外资源速度慢的问题。但非教育网用户(如中国网通或中国电信用户)访问高校资源时.由于还要经过教育网的线路.感觉访问速度还是非常慢。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介绍了使用动态域名解析技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据了解,目前我国由国家授权经营的互联网络有4个,即电子工业部管理的CHINAGBN、邮电部管理的CHINANET、国家教委管理的CERNET、中科院管理的CASNET。而全国合法提供INTERNET商业服务的网络仅有CHINAGBN、CHINANET两家。企业或个人用户需要拥有1台计算机、l台Modem、1根电话线或者1台计算机和1根ISDN的数据线。向吉通通信有限公司(电子部指定中国金桥信息网的具体营运单位)申请获准后,可接入CHINAGBN、也可到各地的电信部门申请加入CHINANET网络,即可享受INTER-NET服务。如何进入互联网?…  相似文献   

14.
高校接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连通了Internet,在校师生可以访问Internet上的资源。但由于CERNET与其他网络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的互联带宽有限。互联互通的瓶颈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大高校。  相似文献   

15.
2021年,面对疫情,CERNET2逆流而上,蓬勃发展. 由图1可以看到,I P v6 B G P前缀数量由2021年年初的10.7万条增长到年底的14.8万条,同比增长了38.3%.2021年,C E R N E T2网络继续升级,增添了5条备份主干线路,提高了整网运行的可靠性,越来越多的单位及院校选择接入教育网,截...  相似文献   

16.
1月,CERNET网络运行正常;该月中旬主干网及各地区接入流量均有大幅度下降,原因是由接入院校均已进入寒假似期,用户流斌减少——这是教育网的一大特点。与往年㈦期相比,流精曲线差异不大,属于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14年4月CERNET主干网网络运行基本正常.这段时间CERNET主干流量、国内互联运行稳定.随着4月北京至美国新增的两条万兆线路的陆续开通,教育网出国线路质量出现明显改善,国际流量也有了大幅度上升,大大缓解了出国带宽资源的紧张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校园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网络的规模和技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高校除原有的CERNET出口外,又增加了CHINANET等其他出口,形成了多路由访问互联网的局面。本文结合实际应用背景,提出了解决多出口流量分配的方法——IP策略路由(Policy Routing)机制。分析了策略路由在Linux操作系统上的实现iproute2。并给出了在某高校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CERNET2主干网开通后,原有基于IPv4的校园网接入CERNET2的技术实现,新建的IPv6校园网如何接入原有的IP4主干网及IPv4/IPV6共存与迁移技术。  相似文献   

20.
做好校园网多出口“选择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在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CERNET,下文简称教育网)连接的前提下.也逐步建立了与其它互联网运营商网络的连接.形成了多出口校园网,以提高对不同网络资源的访问带宽及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