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陕西档案》2009,(2):9-9
日前,14万件完成数字化处理的“广东侨批”分别由江门市、梅州市和汕头市三家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进馆。同时,我国第一家专门收集侨批档案的档案馆——潮汕侨批档案馆暨汕头市档案馆分馆在汕头市成立,长期游离于档案馆之外的侨批档案从此被纳入国家档案资源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10月12日,泉州市档案馆从民间征集到一批珍贵的侨批档案。这批侨批档案共有270件,侨批内容丰富,品种多样,品相完好,特色明显,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此批侨批最早时间为1893年—1951年,把本馆馆藏侨批档案最早时间提前到十九世纪。侨批档案中有一套两件侨民在侨居国的证件及中国领事馆的证明,为本馆藏侨批档案种类填  相似文献   

3.
侨批档案是我国13个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广东省首个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文化遗产,更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的珍贵档案,被国学大师饶宗颐誉为“海邦盛馥”“侨史敦煌”。广东省汕头市档案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汕头侨批文物馆时对侨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积极作为,全力推动汕头侨批档案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接续努力,“侨史敦煌”终绽光芒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汕头侨批文物馆时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4.
侨批档案诚信文化在改善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环境、构建信任体系、提升社会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研究首先以广东省江门、潮州、汕头、梅州等侨乡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民间收藏机构为调研对象,结合《侨批档案图鉴》《侨批故事》《中国抗战期间的侨批邮史》等侨批档案资料,广泛收集侨批档案诚信文化案例,并从个人、行业和国家等维度探析了广东省侨批档案诚信文化价值内涵;其次,从家庭、社会和政府层面分析了广东省侨批档案诚信文化特点;最后从侨批档案诚信文化培育和基于新技术与平台的诚信文化传播等维度,探讨了广东省侨批档案诚信文化传承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16日,广东省档案局召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市档案局、江门市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江门市档案局、江门市文广新局有关专家学者和从事潮汕侨批研究的老同志,在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举行专题研究会,正式启动“广东侨批”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福建省档案局副局长马俊凡受邀带队随同福建省"中国·福建周"代表团赴日本长崎和美国纽约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期间,在日本、美国举办的中国·福建周文化艺术展中,省档案馆精选的70多件(组)侨批档案和34幅反映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州的山水风貌、城市街景、人文风俗的历史照片以及闽茶文化等展品,充分发挥了侨批档案这一世界记忆遗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对侨批档案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了侨批档案的利用现状,指出其在利用方面的不足,最后从六个方面提出侨批档案在开发利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征购到一批1935年至1973年间新加坡华侨与福建家乡亲人间珍贵的"侨批档案"共155封。至此,该馆馆藏"侨批档案"达到3125封。据悉,泉州市档案馆此次征购的"侨批档案"独具特色:首先是时间跨度长,批信时间从1935年至1973年,涉及内容广泛,更能体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家政局及社会变化景象;其次是内容独特,其中10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侨批档案汇编的历史沿革基础上,得出侨批档案汇编收录内容丰富多样、编排体例创新独特和点校说明细致详尽三大特色,并指出侨批档案汇编存在专业性较差、质量偏低的不足。希望对相关汇编及研究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侨批档案作为世界“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论文在对侨批档案的文化价值进行国际关系、国家认同、亲情关系等层面多维度分析的基础上,解剖数字创意产业驱动侨批档案开发的因素,主要包括数字创意产业可为侨批档案文创研发提供新理念驱动、数字创意产业可为侨批档案深度发掘提供新技术助推、数字创意产业可为侨批档案影响力提升提供新空间拓展。在数字创意产业背景下提出侨批档案的文化价值实现的路径,主要有利用数字藏品产业推动侨批档案对国外的文化输出、数字文旅产业促进侨批档案对国内的文化传播、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侨批档案对乡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2013年6月19日,广东、福建两省联袂申报的"侨批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本研究以此为契机就我国在"侨批档案文化遗产"工作方面各项工作的现状展开研究,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兰台世界》2017,(14):8-8
“侨批”,“侨”指海外华侨,“批”是闽粤方言对书信的称呼,是一种“信款合一”的家书。侨批档案实际就是海外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相关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家书及汇款的历史凭证。  相似文献   

13.
林婕  向立文 《兰台世界》2024,(2):108-112
论文以潮汕侨批档案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档案部门的潮汕侨批档案开发利用在资源整合、服务大局、活化利用方面取得成效,但在法规制度、技术应用、开发内容、人才队伍方面存在不足,针对问题从厘清权责边界、强化技术赋能、汇聚多方智慧、拓宽引育渠道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发展对策,以期为推动侨批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侨批又称银信,是指从清代至20世纪70年代末,华人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侨批档案,是指侨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信件、账册、票据、证书、谱牒、照片、广告、匾额、印鉴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侨批档案来自民间,本质上是民间档案.民间档案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相关法规规定,非国家所有,民间保存的档案.其相较于"官方"档案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普遍性.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例如侨批档案中的书信、照片、证书、票据等,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二是档案所有权属于民间.尽管国家有一些规定要求,如新修订《档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省级以上档案主管部门可对个人形成的档案经协商代为保管、必要时依法收购或征购等,但这部分档案的实际处置权往往仍在民间.三是保存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侨批又称银信,是指从清代至20世纪70年代末,华人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侨批档案,是指侨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信件、账册、票据、证书、谱牒、照片、广告、匾额、印鉴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侨批档案来自民间,本质上是民间档案.民间档案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相关法规规定,非国家所有,民间保存的档案.其相较于"官方"档案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普遍性.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例如侨批档案中的书信、照片、证书、票据等,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二是档案所有权属于民间.尽管国家有一些规定要求,如新修订《档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省级以上档案主管部门可对个人形成的档案经协商代为保管、必要时依法收购或征购等,但这部分档案的实际处置权往往仍在民间.三是保存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侨批档案作为文化文物单位拥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之一,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创意源泉,从中挖掘和培育优质IP是侨批档案有效开发和利用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核心价值、精准定位和侨批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侨批档案文化创意优质IP的核心要素构成,并据此从持续挖掘经典内容、构建侨批IP文创全球化视野、适应优质IP的市场化与社会化要求方面提出了推进侨批档案文化创意优质IP培育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侨批是华侨寄回家乡赡养胞亲或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合封"的民间寄汇形式,通常在信封上附上汇款数额兼有家书和汇款单的功能.侨批的"批"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信,闽南语,潮州方言通常把信称"批(Pue)]";另一个是指"一批",因为旧时华侨寄同家的钱和信一般都是-个船期来一批.经营"侨批"的机构为"侨批局",也称"批信局"、"批局"、"信局"、"批馆"等.负责收送"侨批"的人则叫"水客"、"批客"或"批脚".  相似文献   

18.
侨批档案是一种具有高度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档案资源,但是散存于民间的现状,使得档案部门必须与社会力量合作,才能更为有效地开发其价值。论文在对广东省侨批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现有实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仅靠社会力量收集与管理侨批档案存在资金、能力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困境,多元参与、资源共建和协同开发的合作治理模式更为有效,而要推进这一模式的应用,则必须具备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制度保障、技术支持等关键条件。  相似文献   

19.
路晓霞  陈胜生 《档案》2013,(6):19-24
"有信必有款"的侨批使潮汕地区与外港各地在商业制度领域紧密结合。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潮汕侨批档案为资料,厘清当前侨批研究中的一些模糊问题、发掘侨批业繁荣背后的制度动因,无疑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以侨批业为代表的潮汕传统商业不仅有健全的行业制度,还进行了制度创新,从而带动了潮汕商业的繁荣和商业伦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颜涵 《北京档案》2023,(4):30-32
侨批档案是构建华侨华人集体记忆的重要媒介,借助叙事表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利用侨批档案构建集体记忆的效能。论文以纪录片《你从海上来》为例,从叙事内容、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四个层面总结出侨批档案叙事策略,并诠释集体记忆构建过程中侨批档案叙事在增加身份认同、弘扬侨批文化、扩大记忆影响三个方面的现实价值,为侨批档案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华侨华人集体记忆的深度构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