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解读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充分体现了苏教版教材选文精美这一显著特点。虽然苏教版教材到高年级段才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出来,但在中年级段已开始逐步铺垫、渗透,像第三单元四篇课文构成的一组文章,虽说不是严格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材解读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充分体现了苏教版教材选文精美这一显著特点。虽然苏教版教材到高年级段才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出来,但在中年级段已开始逐步铺垫、渗透,像第三单元四篇课文构成的一组文章,虽说不是严格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材解读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充分体现了苏教版教材选文精美这一显著特点。虽然苏教版教材到高年级段才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出来,但在中年级段已开始逐步铺垫、渗透,像第三单元四篇课文构成的一组文章,虽说不是严格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材解读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充分体现了苏教版教材选文精美这一显著特点。虽然苏教版教材到高年级段才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出来,但在中年级段已开始逐步铺垫、渗透,像第三单元四篇课文构成的一组文章,虽说不是严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珍珠鸟》这篇课文选自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三篇课文分别是《诚实与信任》《珍珠鸟》和《九色鹿》,都围绕"诚实守信"这一主题设计。《珍珠鸟》这篇散文是人与  相似文献   

6.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篇课文节选自17世纪法国卓越的科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第六编。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苏教版高二教材第五模块第四专题均选用了此文。苏教版课文比人教版课文多选用了几段章节,将帕氏关于人的思想价值的认识呈现得更加全面深刻。因此,建议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补苏教版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下册起,课文依照一定的主题组织单元。《莫高窟》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与《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共同构成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各地"。(一)关于莫高窟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  相似文献   

8.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主题内的一篇讲读课文。无独有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中有一篇略读课文,题目叫《祖父的园子》。这两篇课文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三章。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它独特的魅力。文章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全是赞颂名人可贵精神品质的,另外三篇分别是《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与其他三篇课文以及以前学习过的众多写人记事类课文有显著不同,它篇幅短小,就短短四个自然段,描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的一生。其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表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是第三自然段,作者也只写  相似文献   

10.
《夜晚的实验》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夜晚的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进而引发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发现了超声波的存在,并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我选择这篇课文上了一节名师示范课。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想:本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这类教材的教学应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因为这篇课文是纯叙事性的文章,生字词不多,语言平实,  相似文献   

11.
赵莉 《学周刊C版》2010,(9):114-11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教学要落实“让学生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这一目标。这篇课文是叙事写人的文章,通过记叙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让学生感悟到执着痴迷是法布尔成功的秘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走进世界名胜古迹"为主题编排的,分别为《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细读这三篇文本,发现它们都运用了"数字"这种表达方法,且在文本表述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这是状物类说明性散文常用的表达方法,也是这组文本所特有的"个性语言"。"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笔者尝试把这三篇课文中带有数字的语言进行"教学内容重组",让学生在这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一袋麦子作为礼物,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本单元教学主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纵观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可怜的数字: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本教材共有20个单元,但科普类文章仅2个单元(必修三第四单元、必修五第四单元)、6篇文章。而且选修教材中根本没有科普类课文。由此可见科普类课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地位。这又是尴尬的事实:就是这仅仅2个单元、6篇科普类文章,却成了"鸡肋"。上吧,这类课文似乎是那么枯燥无味,不像诗歌、小说、散文那样"耐嚼";不上吧,高考试卷里总有科普类文章的一块儿田地,为了应考,还是要将就一下。  相似文献   

15.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共有《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安塞腰鼓》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与民间文化有关,是民间艺术的具体体现。三篇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桂花雨》第二课时一、研读文本,说教材教材解读:这篇课文与第三单元其他3篇课文都是"抒情"为主题的散文,主旨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浸润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各自的侧重不同。《桂花雨》注重叙事,在叙述中回忆童年的快乐,再现淡淡的乡愁。本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2课《桂花雨》第二课时 一、研读文本,说教材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与第三单元其他3篇课文都是“抒情”为主题的散文,主旨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浸润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各自的侧重不同。《桂花雨》注重叙事,在叙述中回忆童年的快乐,再现淡淡的乡愁。本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相似文献   

18.
<正>《夜晚的实验》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夜晚的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进而引发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发现了超声波的存在,并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我选择这篇课文上了一节名师示范课。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想:本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这类教材的教学应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因为这篇课文是纯叙事性的文章,生字词不多,语言平实,学生一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以"奋斗与生存"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组课文展现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面对困难时应该持有的正确心态和处理方式,为我们唱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三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和《第一次抱母亲》,这三篇文章都是着重歌颂人间真情的. 虽然三篇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但这篇文章更倾向于对爱的反思,它以作者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为引子,唤起作者及人们对爱的思考:母亲对子女付出多少爱,孩子又给予母亲多少关心,从而激发了作者再次抱母亲入睡这样一种感恩的行为.所以说,这是一篇爱的反思性的文学作品,它引发了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于爱的反思.此文是当前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典型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