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3月10日,是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的日子。这一天的人民日报,在报道开幕消息的同时,叫响了一个名字:“任仲平”——头版下半版推出的长篇评论《上下一心打好今年改革攻坚战》的作者。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手持这份人民日报,十几天里,会上会下,议论纷纷。 关心政局的百姓争相转告:人民日报登了篇重要文章,讲为什么今年集中出台攻坚碰硬的重大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编要闻版     
张念贻 《今传媒》2004,(2):51-51
“要闻版编辑,责任重大、罪孽深重”。同事们常常这样戏说道,而我偏就被派了这活儿。这不,前一阵,记者部一个记者一篇稿子就给我挖进7个“坑”,埋下7枚炸弹。试举一例,省上领导参加一签字仪式,通稿上说领导甲出席并签字,可事实上是领导乙签的字。这斯拿了通稿人就给窜了,结果可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读报遇到了两个不是谜语的“谜语”。《石河子报》1985年9月30日二版《“看准了就不回头!”》的文章写得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命读者猜“谜”。这篇通讯从李从钧种瓜发财的诀窍“胆大心细”上下功夫,一个字引出一个段落,形式新颖,版面活泼,效果颇好。但是,细读这篇通讯后,发现它有个致命弱点:事实缺乏出处。真实是新闻的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如何报道会议?这是早已被人提出而在某些地方改革不大的老大难问题。对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和有关领导者确实应该认真思考一番。 有这样一件笑谈:某会议开会时间到了,由于被邀请的电视记者未到,会议迟迟不开,电视记者一到,才宣布开会。这对电视记者来说似乎是件好事,说明电视新闻的地位已占据首席,领导重视,群众爱看。但时间一长,电视记者便感到会议报道之苦。苦处有三:一是苦于会议多,会海成潮,有时候电视台的记者全被派去拍摄会议还忙不过来;二是苦于会议长,有些会议有时报道一次不行,要接二连三地报道;三是苦于成天忙于会议报道,不能下基层抓鲜活新闻。既然苦,为何还要报道?道理很简单:领导要求报道,个别记者愿意报道。 关于领导要求报道,我看到今年1月27日新闻出版报登的一条消息,说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在审阅《湖北日报》送审的一篇会议消息时作出批示,要尽量压缩会议报道,他将这篇长达3480字的稿件压缩为880字发表,理由是只报道讲话中的重点,详细内容用文件形式发下去。这对领导者是个好的启示,说明减少会议报道关键在领导。  相似文献   

5.
造字     
一天,甲、乙二位秀才在河边散步,边走边说闲话。一群本来在水面游来游去的小鱼儿突见人影,一摆尾巴,倏然不见。甲秀才惊叹道:“看,这小鱼儿窜得多快!”乙秀才也附声说:“是呀,真快真快!”但马上就若有所思,沉吟起来,问甲秀才道:“你刚才怎么说的?”甲秀才道:“我说鱼儿窜得好快呀!”乙秀才道:“是呀,你说这窜字该怎么写?”  相似文献   

6.
年初采访“停试”后的中国核试验基地,稿子没来得及写就参加解放军报社第30次记者全会。会上,社领导和记者部又要求攻一攻短新闻写作。我想,“落实会议精神”,不妨就从这组未完成的札记开始。这样一动笔,真还新感受不断。1、再短也能写成篇本报规定消息(新闻)不超过800字。过去总觉得牢不够用。这次想写短新闻,觉得800字还长。那写多少字?遂打开笔记本电脑。往屏幕上一数,25个字X22行=550字。为了方便,就照着这一张“纸”写吧。第一篇写下来,觉得没丢掉啥。写到第3篇时,又长了。但因为是自己定了短字数的还是决心压下来。这…  相似文献   

7.
报纸上出现了假报道,往往要查究作者的责任。这当然是对的。但把过错一古脑儿推到作者头上,那也冤枉。因为假报道与“长官意志”还有些缘分哩! 这里试举数例: 指标加码。某单位去年刊稿五十篇。今年年初,负责宣传工作的领导召集报道干事和通讯员开会,说:“今年是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的第一年,各条战线、各项工作都在大千快上,报道工作也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去年刊了五十篇,今年就来它六十五篇吧!”听了这一锤定音,报  相似文献   

8.
闫加吉 《军事记者》2006,(12):31-32
今年1月21日,《人民军队》报在二版显要位置刊登了消息《干部天天在状态》,并加了编后。消息见报后,读者打来电话称赞这篇稿件问题抓得准,经验很管用,是一篇难得的经验性消息。新疆军区领导多次在安全稳定会议上讲到此稿,要求干部骨干切实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确保部队安全稳定。这篇850字的消息,本是一篇不足500字的自然来稿。编辑打电话让作者进行补充采访,先后修改打磨了几遍,最终成稿发表。  相似文献   

9.
通讯员把采写好的新闻稿,送交有关领导审阅,是保证新闻真实准确的重要一环,无论何时,都不能忽视这一点。否则,会出现意料不到的差错,往往弄巧成拙。笔者就曾碰到过这样的尴尬事。在去年底的职代会上,公司领导在报告里明确提出;今年要实现1亿元的利润目标。据此,笔者写了一篇300字左右的新闻稿,在没送审(领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不厌改     
今年五月十五日有一家地方报紙刊登了《砖西大队讲求經济效果保証增产增收》的新聞,接着,五月三十一日人民日报上轉載了这条新闻。人民日报轉載时,作了比較大的压縮,原来的稿子是一千六百三十二个字,人民日报把它压縮到九百三十六个字,减少了六百九十六个字。这样修改的結果,新聞短了,主題更突出了,文章也就更显得精粹一些了。从这篇修改稿中,我得到一个启发:在反对长風,提倡短新聞这項工作中,編輯把好“关口”的确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好!”中央一位领导同志看完穆青、胡国华、王志纲合写的长篇通讯《风帆起珠江》后,提笔写下了这样一个字的评语。首都一家新闻单位的负责人认为,这篇报道体现了中央的精神,读后令人振奋。这篇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能令人振奋?我想,它最大的特点在于用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珠江三角洲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使人们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威力,让读者领略  相似文献   

12.
报载,4月13日上午,胡耀邦同志在接见湖北省和武汉地区党政军领导同志时,要求大家看一看4月6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报道:《今日西安“七闲庄”》。胡耀邦同志之所以向大家推荐这篇报道,就因为它“反映了许多问题”。可见,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委书记、省长贾志杰,在审阅最近《湖北日报》送审的一篇会议消息时作出批示,要求尽量压缩会议报道。 去年底,贾志杰参加了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并讲话。在省政协有关领导的再三要求下,《湖北日报》记者写了一篇3480字的稿件。送审时,贾志杰批示:“我已阅,建议压减,最好做消息报道,今后类似情况,亦这样办。”  相似文献   

14.
代表作:《县委书记刹“三风”》(2001年6月7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反响:安徽省委领导约见和打电话给记者表示感谢。他们说,江总书记到安徽考察期间,强调要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人民日报的及时报道,反映了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政治敏锐性,也反映了编采人员工作的仔细和深入。人民日报阅评小组在评点该文时说,“这是一篇文风有改进的好报道”,好就好在它“开门见山,朴实无华,文字精练,叙述清楚。”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两会”期间,许多报纸的显著版面刊载了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我有不同意见”》、《总理的建议》两篇会议特写,并给予对很好的评价。 这两篇特写之所以大家叫好,除了视角独特、写作考究之外,一个很重要而且也是最可贵之处,是它的“鲜活”。“鲜活”,就鲜活在两篇特写所捕捉的新闻事实,都像是刚从地里采摘的菜和水里捞出的鱼,青翠欲滴和活蹦乱跳。  相似文献   

16.
2018年6月1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调研,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肖建中在向领导汇报时,特意就6月6日《河南日报》一版头题刊发的《“咱家的麦子能做面包了!”》进行专题汇报和深度点评,指出这是4年前同一地方、同样时间、主题类似的另一篇稿子《今年的“馍”确实能吃上了》的姊妹篇。黄部长饶有兴趣地听完后,特意让随行的工作人员把登载这两篇稿子的报纸找出来带回北京。这篇不过千字出头的稿子缘何能让老总专题汇报?又为何能引起中央领导的注意呢?事情还要从4年前说起。  相似文献   

17.
我搞业余报道一年多,发表的稿件有50多篇,它们大多都是些“豆腐块”,长的不足1000字,短的仅有100来字。因此,身边的战友常取笑我“长不大”。但我却认为,万丈高楼平地起“豆腐块”就好比是基石,没有它,就不可能耸起摩天大楼。 “豆腐块”虽小,但要把它真正写得短小精悍、活泼有趣,也并不容易。因为一篇好的“豆腐块”所起的作用有时并不比一篇长篇通讯差。记得去年11月份,我把驻地一位初二学生不幸父母双亡而不得不辍学回家捡垃圾谋生的事写成92个字的小消息,发表在驻地市报上后,引起了社会共鸣,数百名读者纷纷…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1日起,衢州日报要闻版推出了“夜宿乡村”新闻专栏。从已见报的10多篇报道和多篇言论来看,它集中体现了一个“走”字,并且通过“夜宿”这一行为,凸显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王毅 《今传媒》2004,(6):54
一张报纸的一个版面,如果有两篇言论呈现在你眼前:一篇是“本报评论员”文章,一篇是署名评论,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篇阅读?答案可能是:署名评论。为什么呢?因为署名评论一般来说具有鲜明的个性,可读性强;而评论员文章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也许,这篇评论员文章非常重要,写得也很好,但就是因为有可读性不强的惯性印象,所以放到一边了,评论员文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也就打了折扣。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改进评论员文章的写作。怎样改进?“嫁接”是一个好方法,就是使署名评论与评论员文章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评论形式——署名评论员文章,既能保持评论员文章原有的指导性,又能保持署名评论原有的可读性。其实,早在1998年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就提出,“评论员文章要向署名方向发展”。有的党报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从全国来看,还处在“初级阶段”。现在,中央一再强调要坚持“三贴近”,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这为评论员文章向署名方向盘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写署名的评论员文章不仅是可以积极探索而且是大有可为的。署名的评论员文章,既不同于一般的署名评论,也有别于传统的评论员文章,它兼有“本报评论员”和署...  相似文献   

20.
我采写的消息《小车司机“解放”啦》,在获得“厦华杯”全国副省级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及厦门市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被评为2000年度福建省好新闻一等奖。这篇560字的消息是2000年从一个会议中“捡”来的。回顾这条消息的采写过程,我感受到,文山会海虽然枯燥,但众多的文件和会议中确实蕴涵着有用的信息和新闻线索,只要我们多加留心,跳出“会议”抓新闻,就一定能在文山中淘到“真金”,在会海中逮到“活鱼”。身为党报记者,从事新闻工作8年,似乎与党政会议报道结上了不解之缘。采写这条消息时,我刚从家乡闽西北的一家党报调到厦门日报半年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