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贝克的社会学叙事建构理论为框架,讨论福柯的作者理论及热奈特的副文本概念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延展,认为《中国文学》的翻译实践对沈从文作品源文版本的限定选用是新中国话语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刊译的文学评论与其他副文本合力形成第三世界国家民族寓言的叙事框架,对"作者功能"的话语建构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使现代文学作品外译协同于国家形象叙事的宏旨。  相似文献   

2.
文本缝隙是一篇作品文本中表现出来的形式、结构、语言、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不一致、不和谐之处,寻找作品文本的缝隙,是一种很有效地细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寻找文本缝隙的目的在于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本身,许多时候还需要研究者对已发现的文本缝隙不断深入挖掘,直至作品的隐含意蕴。  相似文献   

3.
孙犁的一生不仅写作了包括书信、序跋、后记在内的多种副文本作品,还是《书衣文录》等新型副文本的发明者,副文本创作在其整体创作中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随着孙犁研究的不断发展,对其副文本创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副文本是指用于呈现作品、协调作品和读者关系的一切言语和非言语材料,是读者进入文本的门槛,在翻译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论述译者、出版商与读者的三角关系,检验副文本对译文的操纵性影响,本文以华裔文学《喜福会》为例,从译者序言、书名和封面三个副文本因素说明副文本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进行翻译重构,并结合译文,探究其所传递和凸显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金传富老师说:"我个人认为,在开展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之时,从总体上讲还是不要过于讲究文体的划分为好。"如果不"过于讲究文体的划分",我们如何确定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所有学科的立身之本;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有效课堂的首要特质。如何确定初中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教学内容?我认为应该以课标为教学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以学情分析为依据,以教师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为基点。  相似文献   

6.
翻译文本中的副文本是翻译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健版和刘炳善版《伊利亚随笔选》中丰富的副文本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可以看出翻译家高健和刘炳善的翻译观和读者观。副文本的评价是翻译作品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两版本中副文本因素的研究也使我们对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角色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批表现出走的文本,作者认为,从本质上说,出走是一种弱式的反抗,是人类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本能推动下采取的一种行为。文章主要从出走情节的起点、过程、终点等各方面考察了它在现代文学中的独特表现样态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解读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印象、随感式的,另一种是"深度解读"。前者不需要很多理论准备,更多地依靠悟性和平时的知识积累;后者则必须对现代文学批评方法有较多、较深入的了解,然后将其用于作品的分析阐释。现代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学语文文本解读中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具体运用中要注意必须从作品的特点出发,要有针对性;根据文体选用不同的批评方法;借鉴现代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使用中要有所变通。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文本与影视的相互关系,就影视改编作品的类型及影视改编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异同,探讨将影视改编作品向文学课堂延伸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认识问题,以结合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进一步发挥优秀改编影视作品的教育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现象: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文学的学术资源甚至将之搁置。表现在:一是语文教材现代文学作品的遴选与现代文学的文本资源脱节较大,二是中学教师教授文学作品的教法与教授内容与现代文学的学术资源脱节严重。原因在于教育理念的陈旧和教师人文素质的低下。对现代文学研究界而言.难使研究的当代性得到充分发挥。解决学术资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问题.策略应是做到“两合作”、“两指定”、“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