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宁波作为全国首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急需大量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中职学校可抓住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重大契机,立足国际商务专业,探索建立"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跨境电商人才的"六位一目标"培养模式,以破解专业发展的困境,满足跨境电商人才的市场需求,缓解目前跨境电商人才紧缺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分析"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内涵基础上,详细解释跨境电商的发展及其对所需人才的需求,并分别从领导、教师及学生本人三个主体出发,就复合型跨境电商外语人才的培养总结培养模式,期望为我国跨境电商外语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杜秋  俞春颖 《海外英语》2022,(16):74-75+98
随着传统的国际贸易日益萎缩,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不断兴起,我国大力支持并把跨境电子商务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跨境电商人才的巨大缺口。为促进跨境电商行业大力发展,满足市场人才需求,我国部分高校在保留原有商务英语专业基础上新增加了跨境电子商务方向课程。文章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以CBI理念为核心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市场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及跨境电商方向教学及课程设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包括鼓励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分支和转型;创新课程体系设计;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商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跨境电商规模扩展的背景下,企业对于高端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本文针对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探讨"工作室平台的育人形式""三位一体培养机制"在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推动跨境电商开拓了电子商务的最后一片蓝海。福建是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主力军,在政府的引导及市场的引领下,福州跨境电商企业迅速发展,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然而传统高校培养的商务英语、国际贸易或市场营销人才不能满足跨境电商岗位的要求,出现了人才供需矛盾。本文分析了福州跨境电商企业的人才需求,对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跨境电商业务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期的重要外贸模式,并将快速发展。互利网是其重要基础之一,高校在负责电子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保守,未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文章就目前跨境电子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求和培养现状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电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致力于解决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互联网日益普及,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以人才扶贫为抓手,着眼脱贫需求,评选"脱贫攻坚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已成为创新脱贫攻坚新的工作重点。但如何使电子商务人才合理地就业创业,同时精准地助力广大农民脱离贫困,已经成为现阶段电商人才队伍建设领域一个热门的话题。对我省电商精准助力脱贫攻坚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分析,也对河北省农村电商扶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对电商人才就业创业精准助力脱贫攻坚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总结出在"互联网+"背景下,进一步研究区域电子商务人才创新创业助力脱贫攻坚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于许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作用,跨境电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得以迅速成展和壮大。随着跨境电商产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根据市场需求,融合语言优势和电商技能,以"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基础,从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和创新创业三方面深入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缺口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朱志明 《海外英语》2022,(10):154-155+157
现阶段,“互联网+跨境电商”逐渐成为我国跨境电商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传统外贸结构变化,也使得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才发展需求及跨境电商市场用人需要,高校必须从国际贸易现状和电商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探索和改革电子商务英语教学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使人才掌握良好的跨境电商知识和外语沟通技能,应对跨境电商市场发展带来了挑战。基于此,该文深入分析跨境电商市场视野下高校电子商务英语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从课程设计、方法改进、模式建立、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多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借鉴,促进电子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