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由"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我从思想上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知识爆炸的时代要求学校教育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社会,要求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要求,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物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设计并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新课改后的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新课改后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现行教材突出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旨在创造意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自觉学习,教学方法应该体现这个意图。同时,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通过想一想、做一做扩大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对人类本身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人才标准是既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又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教育,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超前发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会文化知识改为学会学习,既传授文化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现在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诱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竞争更加激烈的 21世纪,应该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而自学能力,则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 1〗近年来,我们围绕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开展学习指导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教学重在“传授知识”变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重在能力培养的论断。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强调:“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姚青 《考试周刊》2011,(58):156-15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加显得重要.尤其在技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日新月异。教师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应该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就技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面向未来、提高学生素质的战略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目标.在实际的学习中,由于学生在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其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学会学习在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真正掌握好所学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1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1.l 把学习策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心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方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其中,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三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都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现代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日渐多样化,教师传授知识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不再是只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