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怀理论视域下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研究生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出发,重新审视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对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内涵进行了新的思考与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关怀性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师生关系。知识形态的迁移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而以"人本主义"教育哲学观为基础,以"交互性主客体观"(主体间性)为内涵,以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与互动为基本特征,以导学关系为载体建立起来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成为缓解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将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切入点,从交往范畴的视角审视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提出如下思路:加强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是改善师生关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师生双方正确定位,建立合理的制度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彭雯 《教育教学论坛》2013,(4):197-198,124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导师和研究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生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系统,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在对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导师和研究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和谐的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建议,并提出建立和谐的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导学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Y大学研究生及其导师为调查对象,基于对当前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别分析师生间的互相评价与满意度、师生间的交流状况、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状况、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统计结果表明,理想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需从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外部环境和研究生自身、导师方面共同构建,唯有如此,理想和谐的研究生与导师关系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知识形态的迁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而以"人本主义"教育哲学观为基础,以民主、平等、友爱、合作的师生关系为纽带,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与互动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成为缓解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将成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旨从分析师生关系的异化的表现及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模式阐述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人文关怀是研究生培养和导师岗位职责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其意蕴内涵包括:树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担负给予他人友善与关爱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关怀关系;积极自觉的关怀行动等。在实践中,导师应建立并维护师生良好的关系,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人文关怀氛围,掌握必要的人文关怀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履行人文关怀职责。  相似文献   

9.
导师、研究生关系具有两种客观属性:伦理性与经济性,两种属性因其内在规定性的不同而有产生直接冲突的可能。在学术资本主义兴起以及高等学校项目制治理的背景之下,伦理性与经济性时常倒置,师生关系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为弥合师生关系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超越伦理性与经济性的冲突,应当重构导师、研究生关系,形成一元主义雇佣关系的新常态。构建一元主义雇佣关系范式下的导师、研究生关系,需要坚持教育伦理、构建经济契约、提升心理激励,并且加强制度规范,使之朝着和谐守范的方向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交往的层次性,对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传统形象进行了梳理,传统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形象并不能解决现有的师生关系应然功能发挥的阻滞问题。因此提出建设导师与研究生双方合作伙伴关系,以期实现对传统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