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敦煌艺术在我国堪称艺术典范,在我国众多艺术作品中极具民族文化代表性。当前,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应从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中不断发掘,通过数字化创意技术进一步宣传和发扬文化遗产,动画艺术作为一个灵活性较强的方式能够切实起到良好的宣传、继承、发扬文化遗产的作用。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动画作品,揭示了我国动画产品实现"本土化"创作的具体方式,对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提出可行性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东巴文是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以东巴象形文字符号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象形文字特性,将其融入到动画艺术创作中,试图以“字”为“图”来挖掘出新的动画元素;把古老的东巴象形文字和现代的动画艺术相结合,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新型东巴文动画作品,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戏曲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主要有舞蹈、音乐、美术以及文学等艺术,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我国的动画也开始利用戏曲上的一些元素,利用这些元素产生了戏曲动画,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是发展上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特别是现在是大数据新媒体的时代。本文就是解析了我国戏曲动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再结合新媒体技术在戏曲动画传播中的作用,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戏曲动画的传播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传统文化符号蕴藏的艺术特征,分别从造型、色彩及服饰等方面,深入探究了动画角色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有效运用。旨在能够利用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与特点,丰富动画角色设计的灵感及表现形式,深化其作品内涵,促进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动画艺术创作获得了革新。传统动画与数字化制作手段相结合,从制作上、传播与发售上皆出现极大的变化,动画艺术创作的审美也在新媒体时代下发生改变。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对动画艺术的影响入手,探究其艺术创作与审美需求。其中动画艺术创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创意制作革新、表现形式的创新两个方面,审美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审美感受的重构、动态性需求、表象需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以萧军、萧红为代表东北作家群异军突起,为读者了解东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以清新自然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作品本身拥有着丰富的艺术魅力。其语言既陌生又新鲜,充满了幽默感;其结构方式也打破常规,表现出散文化的特征;而叙述视角更是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从语言、结构、叙述视角三个方面来分析其艺术特色,来进一步了解《呼兰河传》的独特之处。它作为一部成功的小说,是中国文苑一朵美而不艳的奇葩。  相似文献   

7.
沧源崖画作为古老的原始绘画,是距今3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崖画的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沧源佤族原始先民的社会生活状况。沧源崖画的数量多,规模大、内容丰富、表现独特,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原始美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研究佤族文化和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一把钥匙。从造型艺术的角度分析,沧源崖画突出了写实性、识别性、象征性、审美性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艺术构思和绘画表现能力,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影视动画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给动画艺术本身增添了无限的色彩,动画与音乐的亲密关系在每一部动画作品里得到了见证。然而,中国动画音乐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其中有几个主要的原因。本文通过对动画音乐的研究,思考和总结了一些问题,希望对动画事业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高校拥有丰富多元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优势,而田野民俗课堂演述实训教改旨在反思和转换当前高校民俗学教学单维生硬讲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鲜活民俗文化的亲身感受和体悟,训练其初级民俗田野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从而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研究性学习新模式,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电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动画艺术的发展带来的产品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在这种形势下,借助于动画艺术实现黎族文化的传承,能够充分发挥动画艺术在民族文化方面的传播优势,实现对黎族文化时间和空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