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6,(1):35-38
翁衮是蒙古语中的一个常用名词,其本意是"神圣"、"神灵"之意,是对蒙古族萨满神偶的一种专用称呼,后被人们用作对敖包、部落、姓氏、人名、地名、山水、寺庙等的称呼,但"翁衮"一词仍为"神圣"之意,无太大改变。  相似文献   

2.
蒙古人自古以来信奉萨满教,萨满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主张多神崇拜。蒙古人崇拜大自然中许多被认为是有灵性的自然物,如太阳、月亮、大地、火、风、水、山峰、树木等。在所信仰的众多神灵中,以腾格里神(长生天)作为最高的神。除此之外,蒙古人还用毛毡或棉布制作一些人形的偶像(翁衮),挂在家中的墙上,被当作是家人或畜群的守护神。蒙古人还把成吉思汗的画像挂在家中进行祭拜,以怀念祖先的功绩。蒙古人先民还崇拜鹿、狼、天鹅、马等动物,并以此为图腾或旗幡。现如今的蒙古人依然有很多人信奉萨满教,年年会举行祭天、祭山(敖包)、祭火(灶)等宗教祭祀活动,室内悬挂翁衮的牧民不多,但悬挂成吉思汗画像和海莫日的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3.
天神崇拜观念源自于萨满教的自然崇拜,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所共有的。蒙古族天神崇拜形成于蒙古族共同体成立之前,成吉思汗在自己的言行中对其进行了强化,且得到了萨满巫师的大力支持。正因为有"天是世间的主宰"、"汗权是天授予的"、"天意天命不可违"、"天降福祉为黎民"等的信仰,所以蒙古人就对腾格里(长生天)崇拜有加,且世代传承祭祀,直至今天。对当代人而言,天神崇拜包含有遵从、敬畏、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等朴素的思想内涵,值得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蒙古牧人常常赋予马以神性,把马视为神灵和保护神,因此,对马的图腾崇拜不仅仅表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而且也反映在蒙古族的祭祀习俗中。马崇拜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马崇拜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祭祀文化,丰富了蒙古族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银制器皿作为蒙古族重要的生活用具,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蒙古族银制器皿装饰图案更是千姿百态,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蒙古族银制器皿图案主要有龙纹、盘肠纹、云纹、特纹(又称鼻纹)、“”纹(万字纹)等。而每个图案所象征的意义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不相同。这与蒙古族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对自然崇拜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蒙古族银制器皿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的探析,能够更深入了解蒙古族的自然崇拜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及审美追求。而蒙古族图案的形成与发展是蒙古族人民几千年实践经验的积累所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蒙古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银制器皿作为蒙古族重要的生活用具,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蒙古族银制器皿装饰图案更是千姿百态,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蒙古族银制器皿图案主要有龙纹、盘肠纹、云纹、犄纹(又称鼻纹)、“卐”纹(万字纹)等.而每个图案所象征的意义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不相同.这与蒙古族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对自然崇拜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蒙古族银制器皿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的探析,能够更深入了解蒙古族的自然崇拜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及审美追求.而蒙古族图案的形成与发展是蒙古族人民几千年实践经验的积累所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蒙古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萨满教生态观是在其游牧生活中形成的,这种以人、畜、地为基本生产方式适于生态规律,将蒙古族萨满教的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等视为人类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脉络、指导思想。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已经形成了蒙古人的理论价值。这不仅对蒙古族,对全人类爱护大自然,保护自然界,形成和谐生态自然观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萨满教生态观是在其游牧生活中形成的,这种以人、畜、地为基本生产方式适于生态规律,将蒙古族萨满教的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等视为人类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脉络、指导思想.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已经形成了蒙古人的理论价值.这不仅对蒙古族,对全人类爱护大自然,保护自然界,形成和谐生态自然观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岩石崇拜是蒙古人原始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对苍天、火、灵魂、神灵崇拜相关的象征寓意是天使之石,天力之表征;火种之源.火神之表征;灵魂之体.灵魂之石;神灵化之石,人格化之石。总之,对岩石的崇拜反映了古代蒙古人的思维特征,同时,岩石崇拜的象征寓意也反映了他们的自然观、哲学观、生活观与审美观/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传统曲艺"好来宝"源于蒙古族古代英雄史诗,始于元代"倒剌戏"和"倒剌胡歌",成型于清代蒙古民间故事"胡林乌力格尔"的潜台词。因为,早期的说唱艺人"胡尔奇"大都能演唱蒙古族英雄史诗,所以"好来宝"与蒙古族古代英雄史诗有继承关系;13-14世纪在蒙古人中广泛流传的"倒剌胡歌"是蒙古族说唱艺人创造的多篇章叙事乐曲,它的诗由二句、四句或五句、六句构成是典型的民歌风格,它的故事情节气势磅礴具有长篇史诗的特点;19世纪流行于蒙古东部的说唱艺术"胡林乌力格尔"以它的抒情叙事、自拉自唱和与听众互动的风格不但极大地丰富了自己,而且还促进了"好来宝"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