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招生改革存在自主招生、中职推免、五年一贯制招生、三二分段招生和注册入学六种主要试点方式,不同方式具有各自优势和不足,但都是对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招生考试制度的有益探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及其发展需求。根据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实际,为深化高职教育招生改革,需进一步明确和坚持高职教育招生改革的根本目的,处理好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的关系,不断增加高职教育的社会开放性,处理好招生改革和人才培养系统改革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职注册入学:机遇还是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高考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地",高职注册入学的招生录取方式得以进一步明确。如果置于高考改革的大局,先试先行的高职注册入学不但契合了"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而且成为高考招生录取方式改革的"试验田";如果置于缓解招生难题的现实考虑,高职注册入学则难以摆脱急功近利手段  相似文献   

3.
2011年,江苏省高职院校试行注册入学,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在需要,也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改革措施,其对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自主权,缓解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促进高职院校转变发展战略,赋予学生入学选择权以及推动教育回归其本质功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在实践中,注册入学还面临社会各界存有疑虑,招生存在不正当竞争,注册入学方案不够完善等问题,影响注册入学实施效果,只有实施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保障注册入学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国若干高职招生政策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2010年我国高职单独招生、高职对口招生以及注册入学等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政策进行了评析,以期促进高职招生政策制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注册入学模式下对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过1999年的大学扩招后,10年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在成功之余,新的威胁已经悄然来临。面对高职生源危机,2011年各省纷纷推出高职招生的新模式:高职注册入学。注册入学这一改革将带来明显的学生层次分化。作者通过探讨注册入学形成的背景,对新形势下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下简称思德教育)进行了思考,分析了注册入学模式带来的高职生思德的新状况,针对这些新状况提出了高职思德教育新对策,意在未雨绸缪、抛砖引玉,以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注册入学在国外称为开放招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美国社区学院多采用开放招生制,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只要通过了校方的考核就可以注册入学。2011年江苏省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录取中采用注册入学,这一改变大大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曾朝霞 《职教论坛》2012,(16):76-79
“注册入学”对高职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使教育回归其本质功能;二是促进高招公平公正;三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至少在短期内会对高职院校的声誉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其生源;二是至少在短期内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招生的混乱,给高职院校原有招生秩序带来冲击;三是会使人们对高职的教育质量产生疑虑.假如全面实施“注册入学”,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个契机,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个转折点,深入改革,实现飞跃.一是科学设置“注册入学”“门槛”,使其成为有条件选择;二是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构建更加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三是针对“注册入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同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督查,促使“注册入学”后的教育质量真正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8.
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6年,辽宁省将继续组织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工作,进一步扩大单独考试招生院校、招生专业范围和招生规模,改进考试时间和方式。打算参加辽宁省高职单招考试与注册入学报名的考生,应密切关注拟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和报考通知,以免错过报名时间。  相似文献   

9.
2011年,江苏省在高职院校中推行的招生制度改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注册入学"这项招生"新政"一经推出,便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和舆论争议的话题。其实,"注册入学"这个名词属于舶来品。作为一种与"选拔入学"并行的机制,"注册入学"招生制度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社区大学采取的就是开放式的注册入学制度,学生申请社区大学时无需托福和SAT成绩,入学门槛较低。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实行注册入学招生改革后,使得江苏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工作遇到了新的问题。本文从江苏省实行注册入学后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出发,提出完善民办高职学生培养工作的建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