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尤金·A·奈达在其功能对等理论中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和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本文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语义、文体两方面来评析翟象俊所译的海明威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旨在分析该译作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奈达--现代翻译理论之父,其翻译理论、尤其是功能对等理论在全球翻译理论界影响深远.奈达翻译理论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功能对等理论作为奈迭翻译理论的核心,其理论精髓集中体现在三方面:读者反映论、意义与文体的辩证统一、注重语言符号的社会功能.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机器翻译译文的可接受性,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确保信息的等量...  相似文献   

3.
赵永庆 《考试周刊》2009,(41):27-28
2000多年前的西塞罗是西方史上最早的翻译家之一,而奈达是当代首屈一指的翻译理论人物。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翻译界影响深远。然而古代翻译家西塞罗的翻译理论中却已提出了“功能对等”。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和西塞罗翻译理论的分析入手。通过实例分析西塞罗翻译理论中体现出的“功能对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都丽丽 《考试周刊》2008,(20):229-230
奈达在其著作<翻译理论和实践>中充分运用了语言学等研究成果,发展了交际翻译理论和研究模式,奈达所提出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翻译理论和原则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西方和中国翻译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基本上实现了以原文欣赏方式来欣赏译文文本,不管是从文体上,还是从读者反应都做到了这一要求。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使我国翻译界接触到了西方系统的翻译理论,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了突破发展。本文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6.
奈达运用交际学理论,把翻译视为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功能对等理论思想产生了世界性的深远影响,在对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等领域里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以"读者反映论"为核心的翻译理论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作者就以<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来探讨儿童文学的翻译,并通过功能对等理论中的意义、风格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分析比较,从实践个案上来证明功能对等理论在指导儿童文学翻译上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杨挺扬 《中国教师》2012,(20):57-58,69
<正>一、功能对等理论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1]。这种对等不是形式上的对等,而是动态对等,即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和个别词汇的绝对意义,而是着眼于文章要表达的精神和含义,并在此指导思想上进行翻译。在奈达看来,功能对等理论可从最低和最高两个层面来阐述:一是译文的读者能大致想象原文读者是如何理解原文的,二是译文读者完全可以用与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相同方式理解译文[2],也就是,要求译者通过翻译活动使对象读者能够体会到与源语言读者同样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8.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运用于广告翻译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在对功能对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广告和广告翻译自身特征,反驳了一些学者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误解,从对等、语言功能、读者反应及文化四个方面,证实了功能对等理论运用于指导广告翻译实践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国民歌的特点,并提出了奈达的翻译理论可以应用于中国民歌的翻译,从风格对等、韵律对等、文化对等等方面对民歌的翻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浅析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界引起了长期争辩.功能对等其实质译文文本的读者应该基本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译文文本.不管是从语议上文体上,还是从读者反应论方面都应作到功能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应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