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与网络化激发了民族文化意识与多元文化及价值的竞争。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价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宝贵资源,而且其中的道德教育也能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重要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3.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推进,而"三个倡导"表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元文化融合路径。第一个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二个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体现对西方价值文明的吸收借鉴,第三个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继承发扬。同时,三种文化价值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不同,以第一个倡导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为主导地位,西方价值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作为文化资源和文化根基而存在,共同体现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核。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红色文化资源本身具有意识形态价值,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素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其价值指引、诱发激励、价值内化等功能,建立一个涵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网络文化等多领域、立体化的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中的时代价值,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文从"尚和合"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发展趋向入手,阐发了"尚和合"文化传统的时代价值,论述了"尚和合"文化传统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柏坡精神"为例,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西柏坡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探索性地凝炼出"西柏坡精神"八个方面的内涵,并基于"西柏坡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原则和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围绕拓展红色文化研发平台、抓住红色文化的延伸价值和加大红色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进行了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红色文化蕴含着永恒的精神资源,其价值和持久生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井冈山红色文化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诉求,丰富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可视可感的历史素材提升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指明了培育和践行方向。运用井冈山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打造井冈山红色文化经典,凝聚人气和正气;依托基地,强化井冈山红色文化的辐射作用;搭建新媒体平台,拓展井冈山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建立研究中心,完善研究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价值层面。以这三个价值层面为维度进行调研,发现近年来高校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实现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历史使命感不强;对培育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内涵理解不深;对遵循公民层面价值准则的文化修养不足。高校应当根据不同层面价值观培育的特点和规律,在阐明价值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学校的价值导向机制、学生关爱机制、实践养成机制、文化传承机制等配套措施,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生命延续的精神价值基础,文化认同的实质是对该民族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核心是一个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思想上达成共识,是产生认同的基础和前提。离开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没有根基的浮萍。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的"血液"中,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引导正确的文化观念,培育理性的文化思维方式,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文化的基本价值、文化符号、文化符号的意义促使人们消除差异和隔阂,能够共享文化和有效沟通,进而促成合作,逐步产生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才能真正从行动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现实可行性,两者的融合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和校园文化的载体功能.通过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网络文化等方面融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从高校的实际出发,既重视校园文化的历史性和继承性,又重视校园文化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在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又不抹杀校园文化自身的多样化发展特点,将校园文化的特色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相结合,最终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