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语言学史即研究古代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以及不同时期语言学发展的历史。以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何九盈先生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濮之珍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王功龙先生的《中国古代语言学简史》这四部书为主要评述蓝本,对这四位语言学家的分期观点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语言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基础课程。本文认为濮之珍先生撰写的《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教材。其特色有五:教材特征鲜明、精选用例、紧扣经典著作、独创评介体系、详略得当。当然该书也存有某些不足,主要有:讲解了一些不属于语言学史的内容、个别地方层次略显混乱、某些概念的内涵不甚清楚、少数专题史的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至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在语言学史的书写上,"关键词"写法很值得探索。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散步》可以看做是用关键词写法的《中国语言学思想史》的启蒙之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有的外国学者称中国是"饥荒的国度",中国学者曾经说,一部二十四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灾荒史,所以,不了解中国灾害史,就不可能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灾害史最便捷、最能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在大学开设《中国灾害史》课程。  相似文献   

5.
书序两篇     
以下刊出的两篇书序,是已故陆宗达教授1986年所写。第一篇朱星《中国语言学史》序写于当年2月,《黄季刚日记》序写于当年11月,由于所序之书至今都未出版,这两篇序便一直未能与读者见面。《中国语言学史》序,对如何总结中国的语言学史,提出了很多精辟的意见,《黄季刚日记》序除了表现作者对老师的敬仰与怀念外,还对研究“章黄之学”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作了深刻的阐发。我们认为两篇书序对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及近代语言学遗产方面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研究陆宗达教授的学术思想,亦具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根据原手写稿在此发表。  相似文献   

6.
《中国语言学史》修订版对原书稿作部分章节调整,并勘正了初版在文字录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文字讹误。该书的再版,推动了汉语语言学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校勘该书修订版中的普通语词、著作名、地名、人名以及部分形近字等方面的文字讹误,为修订再版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世界语言学史》是一部关于世界语言研究理论和方法产生、发展的学术史,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打破以欧美为中心的比较详尽地介绍和研究世界语言学发展变化的语言史专著,也是第一部将21世纪初期的东西语言学纳入到语言学史研究框架内的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颜氏家训·音辞》是中国音韵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从《音辞篇》中可以看出颜之推对语言的一些独到见解,如方言的形成及方言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共同语的确立、韵书的出现及存在的问题、对《切韵》产生的重大影响。文章将从《颜氏家训·音辞》中分析颜之推的语言观及对中国语言学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人们的正确认识总是在实践中由感性到理性、由初级向高级一步步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2002年审查通过)历史教材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这五本教材都是按章节体编写,每章有二到八节不等,整个课文按社会形态演变、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发展规律安排,有些一章就是一个阶段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史》(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科书)"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节中有一幅插图——《明长城》,其中涉及到有关"九边重镇"的一些内容,但不论是教材、历史地图册,还是教师参考用书,都未对"九边重镇"的设立时间、战略地位等作出详细说明。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重大史实,笔者特撰写此文,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明史·兵志》有云:"终明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史略》一书对中国古代史学史的贡献:一、《史略》在著录文书、分类等方面有所创新,是一部成熟的史籍专科目录,为历史文献学做出了贡献;二、《史略》集宋以前史学批评之大成,展示了古代史学批评的总体水平;三、《史略》体现了作者的史学思想,从侧面透露了南宋史学发展的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12.
俞允海、潘国英两位先生的《中外语言学史的对比与研究》一书,是较早开拓中国语言学史与外国语言学史比较研究这一领域的成果,有筚路蓝缕之功。全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希腊一罗马、印度、希伯来一阿拉伯、中国4个系统的语言学史,并比较了中西方语言学的异同。此书既是初学者入门的一盏指路明灯,也是语言学工作者从事研究的一本较好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法是纵向聚合式的。有关语言学史的分期,学术界的看法大体上是一致的,唯“隋唐宋”之宋代属上说和“宋元明”之宋代属下说有分歧,属下说是可取的。有关成果的特色,王力以问题为纲,以语音研究为贯穿是其特色;何九盈以古代有语言学、《尔雅》成书于先秦、《切韵》音系杂凑说等为其特色。围绕规范化问题研究语言学史,是一个宏大叙事中的问题意识的可取视角,李建国的《汉语规范史略》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把中国封建社会送进历史博物馆,中国封建社会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进程来说,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但要了解什么是封建社会,什么是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却不可不读《红楼梦》。《红楼梦》产生在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前夕,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罪恶和衰亡史的描写,揭露了贵族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反映了封建社会极其残酷的阶级斗争,是一部形象化的封建社会末期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法学思想史是中国语言学思想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当然,我们在研究语言学思想史时一般更倾向于语言学的整体性,而不是从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分别来研究其思想史。基于此,中国语法学思想史研究可以看作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中国语法思想史》可以称为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16.
方国瑜先生的“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理论,是基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总结的研究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原创性理论。文章钩沉了以往被学界忽视的“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理论进入西夏史研究的过程以及该理论对西夏史研究产生的深刻影响,认为“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理论通过徐中舒先生而进入吴天墀先生视野,并为吴天墀先生所接受。《西夏史稿》首次运用“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理论研究西夏史,是该书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西夏史稿》采用“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这一反映中国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理论研究西夏史,提出许多重要观点,理论的核心即中国历史有整体性。这一观点在西夏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中得到继承、发展,深化了西夏史研究,促进了宋、辽、西夏、金史的贯通研究,推动了“大宋史”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相比原来的教学大纲,新课标出现了许多新的提法和做法。那么面对新课标、新教材,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实现高效历史教学、创建幸福课堂呢?下面就此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全面把握教材内容1.宏观结构方面使用新教材,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全书的总体结构,然后指导学生找出教材的特点线索。普通初中历史课程由《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三部  相似文献   

18.
发挥历史地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 ,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受自然条件、生存环境等地理因素影响的 ,历史地图是我们研究、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中国古代就有“左图右史”之说 ,现今高中历史教材中也有大量的历史地图。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试验修订本教材为例 ,《中国古代史》有 30幅历史地图 ,《中国近代史》上册、下册分别有 2 2幅和 2 1幅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下册分别有 2 9幅和 2 6幅。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历史地图的运用更是屡见不鲜 ,1999年高考 4 3题分值是 13分 ,2 0 0 1年高考文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系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包括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思想文化进步、科学技术发明等多方面历史的课程,知识内容涉及素质结构中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历史学科的专业教育,而应在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新世纪的发展形势也要求我们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加强《中国古代史》课程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初中《中国历史》第一、二册,有六章和两节,专门叙述中国古代的文化,构成一部简要的中国古代文化史。教好中国古代文化史课,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面貌,受到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文化史课是中国古代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法上看,也有着一定的特点。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讲授中国古代文化史课的经验,对提高中国古代史教学的质量,是有很大的益处的。本文想就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不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