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93):122-123
初中是学习的重要时期,对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影响很大,而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人生的指导作用很大,所以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需要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机融合。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融合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学科教学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习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内涵及作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特点,知道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及其发展。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培养用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点提示】1.中华文化有哪…  相似文献   

3.
王家太 《教师》2010,(32):97-97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注重伦理道德的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更要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并加以创新,赋予中华传统美德以时代内涵,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和发展。怎样才能使中华传统美德在对德育有着天然的叛逆的中学生中进行内化并使之付诸于行动呢?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美德薪火相传。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施有效的策略地。学生追求进步的不竭动力,来源于对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创新奋进过程中所缔造的传统美德。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德育的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5.
传统美德作为祖先留下来的灿烂遗产,需要中国人一代一代去继承和发扬。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的文化精神值得渗透和弘扬。但是很多初中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初中物理作为理科学科,如果在物理课上加入传统美德元素,一定会对物理学习本身和传统美德的弘扬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历来为国人看重;近年来,一些学者将感恩视为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试图通过感恩教育增强心理素养,改善目前存在的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本文从何为感恩、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感恩教育这几个方面浅谈初中生感恩教育,以培养初中生感恩意识,引导初中生用感恩的心态对待外界,拥有更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加健康地生活学习。  相似文献   

7.
计宇  张瑶 《教学与管理》2022,(36):75-80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语文课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更是编选了大量蕴含中华传统美德内容的文本。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三个方面,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容进行分析后可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选入了大量关于自然美景的古诗词和佳句,以及体现人与社会相处、人与自然相处的美德的文本。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三个学段各有侧重,且编排体系清晰、内容具体、形式多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其价值定位、明晰其教学指向、提炼其教学内容,以切实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用好教科书中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容,引领小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了解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的精华。
  2.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经过众多磨炼因而变得更加的光彩夺目。作为当代高中教育学生的引领者,有义务承担其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作用,而中华文化在高中教育的直观体现就是语文教学,语文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学习语文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而中华文化经久不衰的秘密就是融会贯通,创新融合发展才造就了当今的文化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注重伦理道德的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更要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并加以创新,赋予中华传统美德以时代内涵,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和发展.怎样才能使中华传统美德在对德育有着天然的叛逆的中学生中进行内化并使之付诸于行动呢?这是我一直研究的问题,现结合自己的一堂传统美德的校本课,来谈一谈我在实践中所得的一点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信仰教育的认知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认知错误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信仰教育的分析与认知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secondary school system in England has undergone a radical transformation since 2010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independent academies run by private companies (‘academy trusts’) and funded directly by central govern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es and their predecessors, city technology colleges, and explores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continuity and change. It is argued that processes of layering and policy revision, together with austerity measures arising from economic recession, have resulted in a system-wide change with private, non-profit-making companies, funded by central government, rapidly replacing local authorities as the main providers of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14.
谈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中的招生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是我国一种新的硕士学位,其针对性较强。本文从招生、培养两个环节谈这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完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育人机制,一要强化教育理念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二要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为载体,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谈物流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物流教育为中心 ,分析了物流业的发展与物流教育的关系。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物流教育 ,指出我国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物流教育的必要性 ,提出高等院校应成为物流教育及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 ,并提供了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的诸多高职院校中,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着相互独立和依存的关系。而高职院校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则融合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成为了帮助高职院校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的重要教育手段。因此,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从区别和联系两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之上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Some years ago when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was in vogue and when there was a constant flow of literature about it being published by a core of writers gravitating around or employed by UNESCO, the constant warning was not to confuse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with adult education because this would unduly limit the concept and distort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t represented. This warning has not, generally, been heeded by writers and the expression ‘lifelong education’ has consequently lost the distinctive meaning writers like Dave, Cropley, Gelpi and Lengrand tried to give it in the 1970s and early 1980s. In 1979 Cropley edited a book called Lifelong Education: A Stocktaking which, in fact, tried to take stock of the state of the theory and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with its promotion. Gelpi took up the latter task in some detail in a subsequent article but failed to address certain problems with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itself, raised earlier by Lawson. This paper goes over all this ground and then tries to clarify some confusions with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by examining two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r views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e ‘maximalist’ and the ‘minimalist’, which have evolved through the literature of the subject, identifying the former with the core of writers mentioned above. It then examines the role of adult education within the two interpretations, arguing that the ‘maximalist’ view has largely disappeared to the detriment of adult education, and reproposing it anew to adult education writers and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分析了科学与人文作为整体存在的客观性,概述了造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对立的社会历史根源,以大学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为出发点和目标,针对大学素质教育,阐述并论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