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由于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谚语的语言结构形式及文化取向也有所不同。通过英汉谚语的语言结构形式及文化取向不同之处的比较,人们能更好地理解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民族思想的精华,它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通过分析中英谚语的异同点,体现出二者在起源、结构、功能方面既有相通之处,又因地理因素、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有所区别.对此进行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学习中西方语言和文化,更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谚语,无论中外都是在群众中流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中英文化的不同使谚语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性。本文通过中英谚语语义的对比与研究,对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精辟和丰富我们的民族语言文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人类文化最古老和最有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谚语以其语言和谐、形象、深刻等特点成为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精华。谚语句式整齐,节奏匀称,押韵顺口。笔者主要分析了蒙英谚语的特征并对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蒙英谚语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它深深扎根于民族的深层认知结构中,能够体现该民族的认知心理基础。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极其丰富的谚语。由于汉英民族思维结构和生理构造特点的共性,汉英谚语以及人们对谚语的认识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双方的文化传统不同,语言类型特点有别,导致了汉英谚语在形式和语义上呈现出个性差异。本文立足于汉英谚语音韵节律的类型学特征做一般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谚语是民族文化的宝库,从中英谚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在各方面的差异.中西文化受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人际关系取向上呈不同的价值观.文章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对中英谚语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剖析了中西文化在人际关系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谚语被称为“民族之明镜”,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精华所在。它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英语谚语源远流长,它既有民间流传的谚语,又有来自《圣经》的、来自莎士比亚作品的和来自《伊索寓言》的,还有很多外来谚语。而修辞格可以使文字新鲜活泼、具体逼真,大大增强艺术表现力;同时还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英语谚语中使用修辞格,琅琅上口,更易于流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功能在于交流感情、传输信息、认…  相似文献   

8.
谚语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学习和研究谚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中国和韩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但由于两国所处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使谚语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中韩谚语的比较,希望能对增进中韩两国文化的了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那个时代的思想,每个民族都有反映自己民族智慧的语言,其精华的集中体现自然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谚语。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族智慧的精华所在,英汉谚语既有其文化共性,又存在着文化差异。本文试图对英汉谚语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英汉谚语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法、意译法以及直意结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