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齐己考     
齐己是晚唐五代卓有成就的诗僧,有《白莲集》、《风骚旨格》行世。《四库总目提要》说:“唐代缁流,能诗者众,其有集传于今者,惟皎然、贯休及齐己。皎然清而弱,贯休豪而粗,齐己……五言律诗居全集十分之六,虽颇袭武功一派,而风格独遒。”可惜,有关齐已的传记材料很少,现能找到的较早资料如《白莲集》序、《宋高僧传》、《五代史补》、《宣和书谱》、《山谷集》等,记载极为简略,几种影响大的文学史著作,对他从不提及,至目前国内绝少人对他进行专题研究。鉴于此,本文根据五代宋人提供的材料及其它有关记载,结合《白莲集》诸诗,对齐己作一些考证,希望对研究齐己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一字师"的美谈不胜枚举。唐代一段改诗佳话,今日读来,仍获益匪浅。唐五代诗僧齐己,姓胡名得生,有诗《白莲集》十卷,诗论《风骚旨格》一卷。有一年他写了一首《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相似文献   

3.
齐己《早梅》一诗描写了“梅花开”的情状,是咏梅诗里难得的佳作.原本习禅的僧人齐己却渴望投身于士大夫的政治生活,具有与其身份不相符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是晚唐特殊的时代造成的,《早梅》一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体现出这种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唐朝有个叫齐己的人,很喜欢写诗,也很虚心求人指救。有一次,他把自己的《早梅》诗送到当时很有名气的诗人郑谷那里去请教。郑谷仔细看了齐己的诗作,然后十分认真地指着诗中“前村雪夜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说:“别的都好,就是这个‘数’字,还得好好推敲。既然是‘数枝开’,怎么能把早梅的意思表达出来呢?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  相似文献   

5.
一字师佳话     
文章写出后,有时他人巧改一字,可使全句精彩,甚或全篇生色。于是,许多作者都有了自己的一字师。大家最为熟悉的是关于唐代诗人齐己的一字师的故事了。齐己写过一首诗《早梅》,其中  相似文献   

6.
一字之师     
语出《唐诗纪事》。唐朝有个和尚叫齐己爱好写诗。一次,他写了一首叫《早梅》的诗,其中有两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为了使自己的诗句准确、生动,就去请教朋友郑谷。  相似文献   

7.
唐朝,僧齐己写《早梅》一诗,持之求教于郑谷。郑见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便说,“数枝开”已不算早了。不如改为“一枝开”岂不更早?齐己顿悟,深为叹服。遂拜郑谷为“一字师”。  相似文献   

8.
贯休诗作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之交的著名诗僧,一是贯休,一是齐己。他们象两座巍峨的青山,高耸于释子诗坛上,标志着汉——唐僧诗发展的顶点。本文试对贯休诗作的特征作一论述,以期引起大家对于释子诗歌研究的兴趣和汉唐僧诗发展规律探索的深入。  相似文献   

9.
齐己生活在一个万方多难、遍地刀兵、生灵涂炭、灾难深重的时代。他自幼为僧,安禅静习,四处游方;60岁时任荆州僧正,掌管荆南僧务。齐己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诗既面对现实,描述唐末五代战乱,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并揭示其苦难的根源,提出了对理想政治的见解;又着力宣传佛理,阐述对佛教教义的解悟。齐己勤于写诗,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第一诗僧。  相似文献   

10.
一字之师     
唐朝有个和尚叫齐己,他很爱写诗。有一次,他看见在风雪严寒的冬天里,梅花竟然开了,于是诗兴大发,挥笔写了一首五律《早梅》: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