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语言学类课程建设面临教育信息化这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高校革命性改革这样的现实挑战。语言学课程群是指语言类不同课程的集合,其体系化是指依据研究型和适用型分流培养的指导思想、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相关参数划分的理论类课程和实用类课程。与课程群对应的教学资源建设应采取微课和慕课融合、取长弥短、优势互补的方式进行。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充足的学习资源、配套的信息化教室和适应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师成为课程群建设以及翻转课堂实施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西北历史遗存美术资源为例,探讨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中地域美术资源的拓展,将现有的资源以类型属性和艺术特征为基点概括为石窟艺术、美术文物与考古、民间工艺美术三大资源群,并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信息化构建,对其在艺术教育课程中的应用途径提出可实施方案,为基于网络的艺术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促进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本文聚焦信息化基础设施、软硬件环境建设,课程与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关键环节,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时间维度梳理、概括,分别以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与体制机制创新,在智能化追求中创造健康和谐的基础教育新生态为主题,十余位专家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让我们对社会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有了更深层次的多视角把握。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了高职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本文从课程资源的生成与质量评估、课程与群内其他课程及网络环境的整合、课程资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入手,分析目前我校资源库建设的现状,提出我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重点,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我校建工类专业群高职教育品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步伐满足不了师生需求。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因此,加快课程资源建设、提升课程信息化资源的质量是解决教育发展的首要前提。本文针对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现状和主要问题,以传感器与自动检测课程为例,提出了一些简单的建设框架和基本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教育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空间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高职语文空间课程跟其他空间课程一样,已初具规模,而1+1>2的课程群效应并未显现.高职语文空间课程群该如何构建?构建成什么样子?作者以自己所工作的高职学院为例,尝试着从运行机制、学习诉求、质量层次、协作共享四个维度建构高职语文空间课程群.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校园网建设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强大动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依据教育发展的趋势,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所承担的主要任务。针对校园网建设教学功能不突出、资源的重复建设、维护更新困难等现状,笔者提出了利用城域网优势,加强城区学校联合,共建课程教学资源的构想,并对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8.
教育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空间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高职语文空间课程跟其他空间课程一样,已初具规模,而1+12的课程群效应并未显现。高职语文空间课程群该如何构建?构建成什么样子?作者以自己所工作的高职学院为例,尝试着从运行机制、学习诉求、质量层次、协作共享四个维度建构高职语文空间课程群。  相似文献   

9.
赵慧臣  何琦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64-68,58
伴随不同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不同课程形成课程群,已经成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反思目前的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可以发现:已经提出知行合一理论,关注课程体系问题;注重课程模块的组合,课程关系有待强化;提供更多课程选择,学习应用有待提高。从理论角度看,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应该以协同进化为内在目的,以优势互补为重要方式,以竞争升华为路径选择。在实践开展中,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应该面向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引领课程群建设;应用协同理论,指导课程群建设;构建互补体系,开展课程群建设;实施科学评价,优化课程群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正在推进中,在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逐步建设过程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从现代教师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而应该掌握的信息素养角度,提出"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课程群建设思路,并提出在各级各类师范专业中开展"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技能培养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