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河南省高校教师亚健康及其体育锻炼现状,文章在对河南省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现状和体育锻炼相关因素调查的基础上,就体育锻炼相关因素对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高校中有59.18%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占44.63%,其亚健康发生率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锻炼周数、锻炼时间、锻炼频度、锻炼强度、锻炼项目数量是影响河南省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河南省高校教师亚健康及其体育锻炼现状,在对河南省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现状和体育锻炼相关因素调查的基础上,就体育锻炼相关因素对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高校中有59.18%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占44.63%,其亚健康发生率明显低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锻炼周数、锻炼时间、锻炼频度、锻炼强度、锻炼项目数量是影响河南省高校教师亚健康发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鞍山市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对鞍山某两所高校406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8.7%的教师知道亚健康,但对亚健康知识了解得不多;83.3%的教师达不到健康10项标准;78.3%的高校教师休息时间晚,睡眠不足,神经衰弱;57.1%的高校教师工作量大,过度劳累,身心透支;34.5%的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压力大;30.4%的高校教师饮食无规律,不吃早餐、偏食或暴饮暴食;84.5%的高校教师没有体育锻炼计划,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大多数高校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应引起足够重视.有氧运动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最佳手段,希望能够为提高高校教师健康水平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宁波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及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群体是亚健康状态的高发人群,特别是中年教师,是亚健康高发生年龄段.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女性教师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性教师,亚健康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亚健康发生率与学历成反比.缺乏运动是导致亚健康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坚持科学、合理的运动对于预防亚健康的发生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高校正进行着全面而深入的改革,特别是国家进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高校教师所感受到的压力无论是在频率还是强度上都比以往任何时候强烈,呈现亚健康状态的高校教师的人数也随之急剧增加。亚健康状态不仅威胁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校教师动商对健商的影响,探索提高教师健商,避免亚健康,规划健康的方法和途径.本研究选用课题组编制的《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调查问卷》,王宗平《动商测试量表、动商公式和评价标准》,谢华真编制的《健康指数量表》,建立基于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下的动商和健商相关方程.研究显示: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行为、动商和健商之间存在相关性;体育锻炼动机与健商呈正相关,是提高健商的一个中介变量,健商的提高可激发教师的体育锻炼行为;动商与健商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关系,动商不同维度对健商影响不同,其中运动能力和运动素质对健商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普通高校73%的教师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况,工作压力、环境压力、社会心理压力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教师要提高健康意识,创设良好环境,加强体育锻炼,改进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高校正进行着全面而深入的改革,特别是国家进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高校教师所感受到的压力无论是在频率还是强度上都比以往任何时候强烈,呈现亚健康状态的高校教师的人数也随之急剧增加.亚健康状态不仅威胁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9.
教师作为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高校的建设。事实上,在我国许多高校当中,教师体质普遍不高、参加体育锻炼严重匮乏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应该引起相关高校建设者的足够重视。基于此,紧紧围绕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这一主题,在对大量可靠、真实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之后,对高校教师进行体育锻炼的特点、动机、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系统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条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期将目前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现状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传统高校教师亚健康评估缺乏时效性、客观性、高效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了亚健康决策模型,以支持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评估与预测。首先针对高校教师亚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多维分析,构建亚健康多维影响概念模型,其次对样本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及数据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CART算法给出亚健康决策模型建模的详细过程。最后,给出基于Spark的并行实现过程及实验验证。高校教师亚健康概念模型客观反映教师亚健康评估因素,决策树模型能够支持高校教师亚健康预测分析,实验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即时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调查显示,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体力过度透支,广东省高校教师有20%处于各种疾病状态,约70%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1/3为重度亚健康。武汉高校教师亚健康“经常出现”与“偶尔出现”的频率合计达64.3%。云南省的一份调查显示,有31.5%的教师感到压力来自繁重的教学工作。城市教师、高校教师工作量繁重的问题已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是知识分子中的特殊群体,担当培养人才的重任。然而高校教师在教育结构调整和改革的背景下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已成为亚健康状况的主流人群,影响高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体育锻炼对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对吉林省9所高等院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迫切的,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工作忙没有时间是影响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建议学校多开展体育健康讲座,宣传体育健身知识,开设形式多样的教师体育必修课,同时要给教师减负,使之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4.
了解高校教师在教学师生互动中的情绪劳动及其影响因素对高校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以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为框架,对高校教师教学中的情绪劳动进行深入事件访谈并进行事件分析。结果发现高校对教师的工作要求并不明确,更多要求来自教师自我的角色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表现积极情绪,还要表现消极情绪,并且情绪劳动策略随着教师的不同状态和师生互动场景而发生动态转换。影响情绪劳动策略改变的因素包括个体特征、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等三类,师生互动在这三类影响因素和情绪劳动策略间起到调节作用。高校作为教师的组织资源系统,应该增强其组织支持作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设置合理的工作要求,同时重视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培养教师情绪能力化,教师自身也应化被动为主动,把情绪与教学相融合,进而有效促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平 《天中学刊》2010,25(2):71-72
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职业倦怠的产生不仅影响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对学生、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社会及个人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改革高校考核与职称评定政策、加强教师定期培训工作等建议,并提出高校教师要坚持体育锻炼,加强自身修养,学会进行自我调适,从而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湖南湘潭5所高校中年教师的体质健康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中年教师存在饮食不规律、营养搭配不合理、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体育锻炼频率低、时间短等现象。应定期体检,重视高校教师体质健康营养状况;营造锻炼氛围,引导高校教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实行学术休假制度,减轻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改变以往不健康生活习惯,合理搭配饮食。  相似文献   

17.
亚健康与体育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健康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文章将近年来有关患者亚健康的成因、机制以及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医生指导患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中通过对亚健康人群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亚健康的症状和发生机制与机体运动不足有关,并提出长期而系统的有氧运动是走出亚健康,走向健康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师亚健康现患率、流行病学特征、形成原因、预防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现患率基本和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吻合,但存在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亚健康现患率和教师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生活习惯、学位、职称、参加体育活动等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存在着负性情绪体验,且个别负性情绪如心烦等出现频次高。由于工作中的持续性压力源、大学教师多重角色冲突、教学与科研矛盾,以及教师个体认知策略不同等原因导致高校教师负性情绪的产生。并从高校教师绩效管理、创造良好组织环境和社会支持系统,教师个体因素调整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当前高校教师对终身体育的理解及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来探究高校教师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为增强其体质、健全身心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对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认识浅薄,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有必要开展高校教师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因素研究,为今后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以及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