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问题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解题途径是指由条件(或结论)出发,分析、推理直至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题型特征往往包含着通往结论的信息,充分挖掘与运用题型特征,就能找到绝妙的解题途径.1运用条件(或结论)中的数量特征有些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中含有特定的数量,运用这些数量特征易于找到解题途径  相似文献   

2.
1提出问题高中物理实验基本上都属于验证性实验,通常采用图像法进行数据处理,而通过作图所得到数据结论因人而异,那么如何科学确定数据结论的误差范围呢?下面以2011年江苏省苏北四市二模试卷11题(与本文无关的(1)、(2)两问略)所给实验数据及数据结论取值范围的瑕疵为例,谈一谈用EXCEL科学确定实验结论的误差范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于结论不确定的问题常以适合某种性质的结论"是否存在"的形式出现,称之为结论开放型问题.解决结论开放型问题,对观察、联想、类比、猜测、抽象、概括诸方面有较高要求,解决这类问题有如下方法:(1)直接求解; (2)观察--猜测--证明:(3)数形结合;(4)联想类比;(5)特殊--般--特殊.现就三角中"是否存在型"问题选解几例.  相似文献   

4.
关于圆和球面划分区域个数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1]给出了直线(平面)划分平面(空间)区域个数的一般性结论;对于圆(球面)划分平面(空间)区域个数问题,目前人们只得到“最多划分”的结论(参见文[2]P_(560)).本文探讨出圆划分平面区域个数的一般性结论,从一新的途径得出圆(球面)划分平面(空间)区域个数问题的“最多划分”优美和对称的结论;另外本文与文[1]又具有对称和相似的美.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一阶微分方程a(x)y'3-b(x)y'+c(y)=0有奇解存在的充分条件是2a23(x)b'(x)-c23(y)a'(x)=2a23(x)c'(y).推广了已有的结论,并在奇解存在的条件下,给出了这类方程的通解的表达式.并举例说明该结论.  相似文献   

6.
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它的证明步骤可概括为:否定——推理——否定——肯定四个部分.即(1)否定结论——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肯定结论的反面成立;(2)推出矛盾——由结论反面(称“暂时假设”)出发,通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  相似文献   

7.
色数及应用     
本文主要给出(0,1)一方阵的一个结论并给出了图着色的几个结论。  相似文献   

8.
代银 《中学教研》2007,(11):34-34
文献[1]由教材中一道习题的结论推广得到等差数列的如下结论:结论若2个等差数列{a_n},{b_n}的前 n 项和分别为 S_n,T_n,且 (S_n)/(T_n)=(an b)/(cn d)(ac≠0),则(a_m)/(b_n)=(a×(2m-1) b)/(c×(2n-1) d).鉴于文献[1]对该结论的证明较为繁琐,笔者在此给出该结论的简捷证明,并对该结论作些许变式探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具有时变位势的二阶微分方程x″+g(t,x)=p(t,x)的周期解.通过对时问映射的分析并结合丁伟岳所推广的Poincare-Birkhoff扭转定理,得到了时变位势微分方程有周期解存在的结论.由于方程具有时变位势g(t,x),因而我们的结论是对丁同仁、Fabio ZANOLIN相应结论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把分次环的分次强素根的有关结论推广到G-分次г-环M上去,并得到了:若M的左算子环L是分次强素的,则M也是分次强素的.S_G(M)=(S_G(L))~+、S_G(L)=(S_G(M))~+'、S_G(M)=(S(M))_G等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
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它的证明步骤可概括为:否定——推理——否定——肯定四个部分.即(1)否定结论——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肯定结论的反面成立;(2)推出矛盾——由结论反面(称“暂时假设”)出发,通过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3)否定假设——由正确推理导出矛盾,说明“暂时假设”不成立;(4)肯定结论——由于否定“暂时假设”,于是肯定结论成立.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可达范数算子的稠密性问题已得出许多结论,已有的文献中证明了B(C0,C(K))具有B-P性质,其中k是紧Hausdorff空间.本文主要结论是,证明了当去掉k的紧性,即k为一般Hausdorff空间B(C0,C(K))仍具有B-P性质.  相似文献   

13.
论证(Ⅱ)     
二、关于命题演算的法则上一节,我们已指出,为了使别人相信,某一判断(命题)而提出一些别人已经信服的判断(命题)来做证据或理由,这就是论证,叙述证据或理由的判断(命题)叫做假设,假设所支持的判断(命题)叫做结论,我们也提到,一个论证如果事实上不可能假设真与结论假,则论证成立(真);此时不管是否有人相信其假设而怀疑其结论,反之,一个论证,如果事实上可能假设真结论假则  相似文献   

14.
从一个或几个等式(已知条件)推出另一个或几个等式(结论),这欲证的等式就是条件等式.其证明的关键在于发掘已知条件与欲证结论间的联系,手段之一便是将已知或结论变形.  相似文献   

15.
所谓完形填空题 ,就是给出结论 ,没有给出条件(或条件残缺 ) ,要答题者分析寻找应具备的条件 (属条件探索型 ) ;或给出条件 ,没有给出明确结论 (或结论不唯一 ) ,要答题者探索、组合出结论 (属结论探索型 )的一类新颖填空题 .下面笔者精选出两道典型例题并予以深刻剖析 ,旨在探索题型规律 ,总结解题方法 .同时精选出 30道类题供同学们演练巩固 .图 1例 1  ( 1998年全国高考题 )如图 1,在直四棱柱A1B1C1D1- ABCD中 ,当底面四边形 A BCD满足条件时 ,有 A1C⊥ B1D1(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条件即可 ,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 .剖析 :当 …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重积分计算的分析,认为可以不用交换积分的次序来计算,从而得到用分部积分法计算重积分的结论:∫Df(x,y)dxdy=x[x∫y2(x)y1(x)F(x,y)dy]ba-∫bax,[F(x,y2(x))y'2(x)-F(x,y'1(x))Y'1(x)]dx同时将结论予以推广,并通过具体例题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讨论无穷积分∫_a(+∞)f(x)dx的被积函数f(x)当x→+∞时的极限情况。方法:利用函数f(x)在[a,+∞)上一致连续的一些性质、结论和一些新颖的实例。结果:给出了无穷积分∫_a(+∞)f(x)dx的被积函数f(x)当x→+∞时的极限情况。方法:利用函数f(x)在[a,+∞)上一致连续的一些性质、结论和一些新颖的实例。结果:给出了无穷积分∫_a(+∞)f(x)dx的被积函数极限limf(x)x→+∞的一些条件及其证明。结论:若无穷积分∫_a(+∞)f(x)dx的被积函数极限limf(x)x→+∞的一些条件及其证明。结论:若无穷积分∫_a(+∞)f(x)dx收敛时被积函数极限为零,必须附加一定的条件才能成立,这与数项级数和函数项级数收敛时一般项趋于零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做一些竞赛题目时,经常遇到已知几个条件等式,求一个代数式的值或求证某个结论.这类题,我们可以从条件入手,造出要求结论的模式,从而解题.例1 已知a b c=3,求证(1-a)~3 (1-b)~3 (1-c)~3=3(1-a)(1-b)(1-c)分析:由结论来看:我们第一步要造出1-a,1-b,1-c 第二步再造出结论的左端.证明:∵a b c=3∴(1-a) (1-b)=-(1-c)∴[(1-a) (1-b)]~3=-(1-c)~3  相似文献   

19.
二阶变系数齐次线性方程:(dy~2/dx~2)+P(x)(dy/dx)+q(x)y=0,(其中P(x),q(x)∈C')……(1)与相应的黎卡提方程:(dy/dx)+P(x)y+y~2+q(x)=0……(2)的解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即定理1和定理2,开辟了方程(1)和(2)关系研究的途径,并作出了九个推论,其中若干个重要的结论与文[1]中结论相同。  相似文献   

20.
《数理天地》高中版99年6期发表的《速解一类周期题》一文主张,对于形如f(x)=f(x)+f2(x)的函数的周期,可以利用下列结论快速求解:若f1(x)的周期是T1,f2(x)的周期是T2,则函数f(x)=f1(x)+f2(x)的周期是T1、T2的最小公倍数(以上指的均是最小正周期),可惜,这个结论在不少情况下是失败的,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