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中世纪英国财产继承制度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世纪末13世纪初,英国形成了以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征的普通法继承规则。该规则以严苛著称,在整个中世纪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并未给英国社会带来过多负面影响。其原因在于,在主流的普通法继承规则之外,英国还存在诸多非主流因素,如个体封建主设计的家产分配方案,下层民众和边缘群体坚持的继承习惯,以及教会法庭和大法官法庭倡导的分配原则等等。它们皆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理念,关注弱势家庭成员,维护个体权力,适应下层民众习惯。这些非主流因素的存在,有效地平衡了家庭成员的继承份额,协调了个体封建主和封建主阶层的整体利益,匡正了不合时宜的普通法继承规则。  相似文献   

2.
缴纳什一税是天主教信徒的基本义务。在中世纪早期 ,由于社会经济衰退、生产力落后 ,什一税总量有限 ,只能维持教会的生存。到了中世纪中后期 ,由于西欧社会经济的复兴和发展 ,什一税总量也迅速增加 ,成为天主教会财富的重要来源 ,它已大大超出维持教会生存的范畴 ,而成为教会腐败的重要经济因素 ,遭到了西欧人民的反对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英格兰的地产主如果没有男性继承人,其女儿即成为“女嗣”,并可以依据普通法继承规则继承其父家产.但是直至中世纪末期,女嗣的继承权利屡遭削弱.地产主设计出限嗣继承和地产托管两种家产分配方案,以限制、削弱女嗣的继承权利.女嗣继承权利的消长,不仅反映出地产主对女嗣这一特殊家庭成员因情感与理性要求的矛盾而造成的态度变化,还反映出地产主控制财产传承的能力不断增强,相形之下,封建法规则显得刻板.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世纪西方的三大法律体系之一,教会法对西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教会法所反映的中世纪西方女性在家庭婚姻、财产继承等方面的权利,以及对女性的暴力犯罪的处罚进行了考察。事实证明:尽管教会法中有一些有益于妇女的规定,但在男权盛行的中世纪西方,它所赋予的女性法律权利仍然是十分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与罗马法、日耳曼法并称为欧洲中世纪三大法律支柱的教会法,本质上作为。一种神权法,曾经给西欧的中世纪带来黑暗和愚昧,但是它对西方法治传统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法律观点上,教会法为西方“法律至上”理念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法律制度上。它对西方宪政制度、婚姻家庭制度、刑事制度和诉讼制度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近一千年的西方中世纪历史里,教会虽然使音乐的发展呈现单一性,但像格里高利圣咏、复调音乐、记谱法、管风琴等一系列重要的音乐现象,都是教会统治的中世纪的文化成果,这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索尔兹伯里的约翰是中世纪英格兰的教会知识分子.在政治论文集《论政府原理》中,他建构起一个教会-国家关系的理想模式,核心内容是神职权力对国王权力具有引导作用.参与贝克特争论后,在政治现实的压力下,约翰认识到国王权力对保障神职权力的安全与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约翰积极调整理想模式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张力,积极促进两种权力恢复和平的关系,为维护教会-国家关系的动态平衡创造可能性,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自中世纪以来,英国在财产继承上长期实行长子继承制,这种继承制历经几个世纪在英国社会最终确立。这一继承制度的确立和推广,确保大地产长盛不衰,并在英国社会转型之际,释放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有利条件,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变革的进程。同时,受这种继承制度的影响,英国社会形成了限制王权的二元政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刘宇 《黑河教育》2011,(4):54-55
西方的法律与其宗教传统有着极深的渊源。首先,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为西方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宗教的信仰对象以及伦理观念使得“自然法”观念在西方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为西方法律的自身完善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近代的教会法对于现代西方法律的理性化、世俗化特征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形式上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西方现代法律虽然有着深厚的宗教根源,但已经越来越功利化。其中.继承制度对西方法律和我国法律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浅析教会法中继承制度的内容、评价,以及教会法继承制度对遗嘱权利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世纪英格兰贵族妇女的不动产继承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世纪的英格兰,贵族妇女根据普通法在不动产继承方面享有广泛权利,此前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更是被史家称为“妇女的黄金时代”。但是到中世纪后期,贵族妇女的不动产继承权却被大幅削弱。究其原因,在于此项权利危及封建主(landowner)家族地产的完整性,以至赖以存在的爵位(Title)和姓氏(Surname)难以传承,这对于封建主来说无异于断嗣,故而他们一次次规避普通法以剥夺妇女的不动产继承权。本文旨在探讨中世纪英格兰贵族妇女不动产继承权的演变,以及封建主竭力削弱此项权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英国古典和中世传统并存的社会背景下,英国拒绝了大陆风格的巴洛克艺术而比欧洲大陆更倾向于中世哥特文化传统的复兴,这种倾向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为使建筑质量不断提高,他们强调中世纪的精神部分超过可视的、物质的概念,而获得观念的、抽象的道德纯粹性,这种思潮被称为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这种倾向为20世纪的现代主义(Moclernism)提供了前途。以后展开的在工艺美术运动影响下的20世纪的多样化革新力量所展现的欧美国家的景象,有力地把现代主义推向成熟阶段。所以,本文主要分析20世纪以前在英国展开的工艺美术运动的形式和各个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英格兰王室森林区形成于诺曼王朝,亨利二世时代王室森林区的面积达到顶点,14世纪以后逐渐衰落。王室森林区不仅是国王的猎场,也是王室赚取利益之所在。由于国王以此侵占地方利益,因此地方与国王就此问题的博弈成为中古英格兰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英国国王的财政特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世纪英国,根据封君封臣制度,作为全国最高封建主的国王享有一系列财政特权,包括郡包租、特别协助金、继承金、监护权和婚姻权、王室森林区收入等,它们每年都为国王带来大量的收入。从13世纪后期起,随着动产税和关税的征收,税收在国王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王逐渐放弃了一些财政特权,但是国王的一些财政特权直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才被有条件地废除。  相似文献   

14.
近代西欧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组织与社会功能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西欧社会化逐渐由中世纪向现代转型,家庭结构和婚姻制度亦在发生悄然的演变。本以英国和法国等主要西欧国家的家庭与婚姻关系为视角,探讨近代西欧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组织的变迁与社会功能的演进。  相似文献   

15.
《呼啸山庄》的文学类型及其政治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是一个文学类型的混合体。它跨越了英国19世纪“女性小说”的两种不同类型——哥特式小说和家庭式小说。小说类型从哥特式向家庭式的转变与妇女社会地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文学形式在政治上并不是无知的,符号系统和各种表意实践,与现存的权力体制的维持或变革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分别建立了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英国确立了议会制下的君主立宪制,法国则以民主共和制作为政体。这两种政体之所以不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英国主要是在新贵族领导下以加尔文教为指导完成的,法国则是由资产阶级领导、以理性的启蒙思想为指导完成的。此外,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和历史传统的差异也是导致两国建立不同政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文主义思想在14世纪后期的英国已经出现和传播;乔叟是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英国新兴的资产阶段和市民阶段是孕育乔叟人文主义思想的“沃土”;而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则指引了乔叟,使他最终冲破了中世纪的束缚而步入近代,成为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先驱,乔叟在中世纪的英国与文艺复兴之间,担当了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8.
晚期中世纪大学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振海 《教育学报》2008,4(6):49-53
以14世纪末基督教“大分裂”为标志,中世纪大学进入了晚期发展阶段。在“大分裂”以及15世纪人文主义向大学渗透等因素的影响下,晚期中世纪大学发生了渐进性的变化,如大学自有建筑的出现、国际色彩的淡化和区域性的加强、教会对大学控制程度的削弱和世俗力量对大学干预程度的提高,同时大学内部组织形式和课程内容等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上述诸多变化成为中世纪大学向近代大学过渡的前奏。  相似文献   

19.
在西欧中世纪早期,基督教会积极支持妇女修道,因而出现了妇女修道的“黄金时代”。10—11世纪,改革后的教会极力排斥妇女,妇女修道随之急剧衰落。克吕尼、西多等修会最初敌视妇女,拒绝与妇女相联系,但是后来逐渐改变态度并向妇女敞开了修行的大门。从11世纪晚期到13世纪,普雷蒙特、吉尔伯特等采取双重体制的新修会在初创时期满足了广大妇女的宗教需求,但在其扩张结束后又逐渐限制妇女入会。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和各修会都对妇女修道表现出既接纳又排斥的矛盾态度,这种态度的思想根源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盛行的矛盾的"妇女观"——既厌恶妇女,又推崇贞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