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媒公信力决定受众忠诚度传媒公信力决定受众信任度.传媒公信力,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议题主要涉及信源可信度、内容可信度与渠道可信度.当三者都具有高度的可信度,才能保证传媒的公信力.只有这样的传媒,才能获得受众的信任.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还是一个变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刻度"和"阀门":公信力对不同类型媒体受众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洪忠 《新闻记者》2005,(12):45-46
一、传媒公信力与市场占有置的不一致 按照通常的逻辑,传媒公信力对其受众市场占有率有直接影响。具体来说,就是传媒公信力越高,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传媒极其发达且竞争激烈的时代,公信力对于传媒来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它是传媒“吸引受众眼球”并取信于受众的法宝,是传媒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更是传媒发挥其社会影响力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常凌翀 《今传媒》2006,(2):56-57
传媒公信力一直是国内外大众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国内学者认为,媒介公信力是指"传媒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它通过传媒及其提供的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而得到反映"。这一定义着重从传播学的角度阐释传媒与受众的关系,形成  相似文献   

5.
媒介公信力的重要性公信力(Credibility),最先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领导者获得其选民信任(Trust)和信心(Confidence)的能力。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传媒获得受众信赖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誉就是新闻传媒的生命,失去了公众的信任,新闻传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公信力是新闻传媒最有价值的内在品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6,(1)
再论党政要员视察新闻贵在返璞归真文卜友党政要员视察新闻如今在印刷传媒与电子传媒中出现的频率都很高。党政要员的政治地位越高,其视察地域、视察目标、视察结果与广大受众的利益越密切,报道该事件的新闻价值便越大,社会反响也会越强烈。党政要员视察新闻的人物(要...  相似文献   

7.
鲁峡 《新闻爱好者》2008,(12):60-61
公信力,是传媒发布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反映。公信力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8.
陶胜 《传媒观察》2015,(1):64-65
公信力是传媒在受众与社会中长期形成的美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是衡量传媒的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在长期的传播实践中,各级党报普遍获得了比较高的公信力。随着报业新一轮整顿以及新媒体的崛起,作为县级报纸如何增强传播的公信力?本文以《常熟日报》为例,探索县级报纸增强传播公信力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传媒公信力是传媒在受众和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提高传媒公信力是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公信力也是衡量一个媒体的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影响传媒公信力的因素很多,对于一个媒体来说,一则新闻、一幅图片、一个标题或者一个节目、栏目,甚至一个错别字、某个主持人不规范的发音,都会对该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可以说,传媒的一举一动都会与其公信力枝叶相关。国内一些学者对影响传媒公信力的因素也曾作过一些论述。如佘文斌认为,“就媒体总体而言,真实、…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运作机制在传媒业的全面铺开,传媒的职业精神问题开始凸显,如何赢得受众普遍信任,树立媒体的公信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为何提出传媒职业精神开始,分析了其与媒体公信力之间的利害关系,并探索了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公信力是传媒在受众与社会中长期形成的美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是衡量传媒的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在长期的传播实践中,各级党报普遍获得了比较高的公信力。主流新闻看党报,突发事件看党报,关键时刻看党报,就是党报公信力的具体体现。公信力既不是与生俱来,也非一成不变。随着传媒业逐步走向市场,媒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失范问题日渐凸显,虚假新闻、传媒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传媒的公信力。面对新兴媒体的崛起,社会变革期受众需求的转变,党报怎样提高受众的接受程度和肯定程度,提升公信力?本期选发的5篇文章,四位作者来自各级党报,他们结合各自报纸的实践,从实现信息的有效供给、做强大事报道、加强舆论监督、媒体自身建设等方面谈了提高公信力的成功经验;一位学者则从满足受众需求的角度切入论述媒体如何提高公信力。维护并不断提升公信力,不仅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也是传媒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公信力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希望大家共同研究,进一步解决好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传媒的公信力,是传媒发布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反映。公信力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的立身之本。提高新闻传媒的公信力,使舆论引导更加可信、可亲、有力,这是新闻舆论传播工作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3.
公信力最早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领导者获得其选民信任和信心的能力。当公信力一词被引入新闻传播领域之后,则是指受众对新闻传媒的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14.
传媒职业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娉婷 《视听界》2005,(3):24-27
随着市场运作机制在传媒业的全面铺开,传媒的职业精神问题开始凸显.如何赢得受众普遍信任,树立媒体的公信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从为何提出传媒职业精神开始,分析了其与媒体公信力之间的利害关系,并探索了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林绮云 《新闻传播》2004,(10):70-71
公信力包括传媒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其中真实是取得公信力的最重要要素之一。假新闻与新闻发展要求相悖而行,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因此,网络媒体要提高其公信力就先要遵循新闻发展规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媒体公信力作为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直接影响了媒体在受众中的地位、信赖度、受欢迎程度等。公信力是传媒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媒的立身之本。针对媒体公信力出现的下降趋势,媒体本身在受众中的地位、形象出现弱化的现状,广大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如何积极努力,提高公信力,使媒体宣传更加可信、可亲、有力,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信力最早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领导者获得其选民信任和信心的能力.当公信力一词被引入新闻传播领域之后,则是指受众对新闻传媒的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媒的公信力是指新闻传媒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它是新闻传媒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信息产品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汤靓颖 《新闻前哨》2014,(10):82-82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通过日积月累的传播过程,及时以全面、客观、真实、可信、权威、高尚的传播产品展现给受众,进而所达成在社会和受众心中形成的广泛权威性、信誉度和影响力,是媒体最为珍贵的内在品质和最为鲜亮的外在表现,是占据受众心中认知高地的利器。媒体要保证生命力,只有不断提高公信力,赢得受众对媒体的信赖值、认同感和忠诚度,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缺失公信力的媒体必定将被受众所摈弃。  相似文献   

20.
李楠 《记者摇篮》2008,(4):30-31
随着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及对传媒的认知水平也逐步提高。媒介公信力已成为传媒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大众传媒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受众心目中的综合体现,是受众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准,是受众选择媒体的重要依据。因此,媒介公信力问题逐渐成为大众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