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许虎 《军事记者》2010,(6):64-65
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新闻报道战线工作的一个老兵,我始终把展示基层官兵精神风貌和部队建设成就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把奉献作为一种获取,一份快乐与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2.
周茂生 《大观周刊》2012,(47):286-286
一、把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爱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师爱是爱的情感在教育的特定环境中发展形成的结果,是一种高尚的情操。首先,师爱具有职业性。这就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否则教育就无法进行。与此同时,师爱是建立在教师职业基础之上的,是教师职业本身向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难怪有人说,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已经结束了。故人们常把教师的爱比作春雨,浇灌祖国花朵,让他们健康成长;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奉献从不叹息;比作吐丝的春蚕,只要活着就吐丝不断,将蚕丝献给人类;比作粉笔,散播着智慧的种子,把知识传给别人而渐渐磨损自己。  相似文献   

3.
陈洪绶是中国人物画史上非常著名的画家,其人物画题材广泛,仕女、佛道、高士等无所不能;线条遒劲圆润,如行云流水,如春蚕吐丝,极具装饰感;人物形象怪诞奇骇、夸张奇曲、意趣高古。  相似文献   

4.
柯华 《兰台世界》2014,(4):126-127
陈洪绶是中国人物画史上非常著名的画家,其人物画题材广泛,仕女、佛道、高士等无所不能;线条道劲圆润,如行云流水,如春蚕吐丝,极具装饰感;人物形象怪诞奇骇、夸张奇曲、意趣高古。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条春蚕我是一条春蚕,没有候鸟那样的习惯:冬来南飞,夏到北迁。信息在澎胀,谁有功夫观景游山?技术在挑战,谁有时间耍滑偷懒?进化在于劳动,文明来自奉献。生命应该有它的价值,不能负于沃土桑田。吐,就要吐出祖国的厚望,织,就要织出人民的甜暖,昔日,先翠曾吐出了一条丝绸之路,今朝,我们要织出一个明媚的春天。二我是一片树叶我是一片树叶,一生追求绿色的纯洁。绽放的鲜花有我的汗水,丰收的果实有我的热血。树木成长离不开光合作用,生命怎么能离开树叶?撒一片荫绿,为人民解署;吐一婆清新,为人民除热。为了树更壮、花更鲜、果更扮,吸收、消…  相似文献   

6.
东晋画家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的绘画艺术在技巧上具有紧劲联绵、春蚕吐丝的审美特征;在思想上突破了先秦以来礼教和政治对绘画的拘束,重视人物的神采和意象,体现出新方法和新的艺术表现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本多是一名日本老兵;我是一名耄耋老人,现在定居上海。把我们俩联系起来的正是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以及它所留下的档案。我曾在家乡金坛从事外事工作,在十几年前,那时已退休的我几度接待本多,陪他找寻赔罪之路,其间历经的是非波折,至今还让人动容。为了这段特殊的记忆,追记如下。一本文的主人公名叫本多立太郎(1914—2010),是侵华日军老兵,1914年出生在北海道小樽市,早稻  相似文献   

8.
采写会议新闻时如何创新,是记者现在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也成为增强报纸可读性的一个"重大技改项目"。搜索新闻的藏身之处──新闻眼的俯视现在,一般性的会议报道令记者和读者都非常头疼。试想,在时间非常宝贵的快节奏时代,有多少读者愿意捧着一份报纸去看长篇会议报道,去关心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业务性工作部署呢?作为党报记者,我们应该如春蚕吐丝般奉献出令读者喜闻乐见的东西。翻阅当代新闻史上的一些名篇佳作,其中不乏令人叫绝的来自会议的报道。其实,一些会议报道之所以令人生厌,与"抄材料"式写法有直接关系。一方面是各种会…  相似文献   

9.
去年11月,站里安排我到分区的“土兵档案室”整理复员老兵的档案。事情办完后回到站里,老兵们将我围得水泄不通,询问着自己的“实际问题”。按上级规定和征得领导们的同意,我都让他们逐个仔细地过目自己当兵三载的“历史”。老兵们都说部队为老兵办了件好事。那晚,我很久不能入睡。有个问题在脑海里直打转:往年复员老兵档案缺件、残件较多,还有个别同志拉关系、走后门,乱涂改、乱添写档案现象在战士中引起较大的反响。而军分区在年初专门设立的“士兵档案室”,防止了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第二天,我立即深入到各个连队凋查老兵们对…  相似文献   

10.
勤与才     
有人云:当作家,一要勤奋,二要才气.此言不无道理.读高中二年级,通过一周的社会调查,我写了一篇通讯,二首诗歌,语文老师看了很喜欢,鼓动我抄写后投递出去.凑巧的幸运,很快《宜昌报》发表了我的那篇通讯,《清江》文艺杂志刊登了我的一首小诗《拉煤》,老师鼓励了我.从这件事,似乎能够看出我有点“才气”.那年,我正十七、八,打那之后,我的“写作瘾”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到如今,已艰难跋涉了20年之久!我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日报》、《湖北农民报》、湖北电台、《宜昌日报》、《三峡晚报》、长阳电台等发表稿件2000多篇,其中有30多篇稿件还获得了各级新闻奖,连续十多年被评为省、市、县级模范通讯员,受到有关部门表彰及嘉奖.凭心而论,自己才气的确不足,但勤奋拚搏的劲头倒是十足的.我常常以“燃烧的蜡烛”、“织茧的春蚕”自勉.燃烧的蜡烛虽小,总可照亮一方空间,为了照亮一片光明,不惜燃烧自己.蚕在吐丝的时候,构思了座美丽的宫殿.为了营造宫殿,不眠不食,日夜劳作,真可谓“勤”的.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了一个精美的茧子来,使人们又感叹于它的“才气”.这大概就是“勤”与“才”的辩证法.风风雨雨、惨淡耕耘的20年来,每当我爬格子时,就想变成“燃烧的蜡烛”  相似文献   

11.
当年的狂想     
军营多奇才。我从新兵班刚下到老兵班的时候,看见窗台上摆着一只鹰,以为是标本,仔细一看,才发现是金属的,且底座是炮弹的底火,原来是班里的老兵用炮弹皮自己做的。而据说他的制作工具仅仅是半截钢锯条,制作时间也不过是短短的三个月。  相似文献   

12.
在淮阳县档案干部队伍中,有一位受人敬慕的档案员,她的名字叫刘凤兰.今年40多岁,中等身材,淳厚朴实,从她那一双浓眉大眼中,透着深沉、执著、刚毅的灵气.虽然她终日与拐杖为伴,可她像蜜蜂一样勤奋而执著,又像春蚕一样奉献而无悔,默默无闻地为管理好冯塘乡的档案而顽强地工作着.  相似文献   

13.
随笔     
我愿,我愿意 很多愿望听上去都是科幻片里的场景,那些事情我宁愿等待都不能说“我愿”。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许愿的事情,终于明白了,心愿是经不起祈祷的。概括地来说,因为我们都是没有信仰的人。祈祷,那是比较虚无苍白的。也许每一颗祈祷的心都是赤诚的,但它也常常飘忽着,因为现实或者诱惑摇摆不定。  相似文献   

14.
所有的树几乎都生长在土中,假如我是一把土,我愿在祖国的校园中把自己的每一滴养分毫不保留地送给小树,让它长呀长,长呀长,长成高大的树木,直到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养分。假如我是一把土,我愿出现在沙漠的一片绿洲上,大家把小树种在我身上。小树一天天长大,我一天比一天消瘦,但我却一天比一天更高兴,心情一天比一天开朗,因为小树依靠我长成了大树。假如我是一把土,我愿出现在祖国各地,只要能为祖国做出贡献。我愿意把自己的养分送给他人,这个世界因此而美丽。我好像听见小鸟在歌唱,大树们在欢歌笑语。疲惫的我,虽然已经无力做任何事,但我微笑,…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名报社老兵、后道编辑,我想跟新进同仁说几句话。第一句话:我的媒体我热爱"新华日报"4个字可谓金字招牌,传统深厚,风气优良,我们只有更好地从几个方面认识"新华日报",也才能更好地热爱这个传播平台。首先新华日报是一张党报。它担有宣传任务,而不是一张纯新闻纸,不是也不可能是书生意气式的"纯报纸";其次,新华日报是省委机关报。  相似文献   

16.
一、蜜蜂精神t辛勤采撷,无私奉献!二、奴洲精神.从不鼓噪,肤默耕耘;三、春蚕精神:吐丝不断,死而后已;四、苦瓜精神:苦在自身,美人口腹;五、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六、镜子精神:映清面貌,不加虚夸。 ︵高潮胡申苗辑︶⑦通讯员写作的六种精神@高潮 @胡申苗~~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10,(3):7-7
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洛·斯戈隆日前去世.享年79岁。他的葬礼近日在意大利乌迪内市举行。斯戈隆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著有30多部小说、3部短篇小说集、3部意大利弗留利方言小说,以及多部文学和艺术评论集。斯戈隆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满怀真挚情感,曾多次到中国旅行。他的两部著作《春蚕吐丝》和《第十三夜》已被翻译成中文出版。  相似文献   

18.
我的感想     
《档案时空》2016,(12):12-13
(一)杨君辉作为临澧县档案局的一名普通干部,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以一个平常人的心态,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无私无悔地奉献,她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内心安静的人,做一个纯粹的档案工作者,让自己的生命在兰台岗位上燃烧!她说的正是她做的。作为与她同龄的我,着实感到惭愧。今后,我一定要多学习她这种做一个纯粹的档案工作者的精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9.
王芳 《大观周刊》2012,(32):236-236
我本是一个极平凡的人,因为做了教师,我的人生才有了不平凡的意义。如果我能做一颗流星,我愿让生命的热量为教育事业而燃烧。我坚信,我的生命,我的心灵,必将在孩子们的欢笑中永远年轻!  相似文献   

20.
认识黄舸是偶然的,能为黄舸做一本书,让更多的人能够从黄舸的故事中得到启迪,我将深感欣慰。愿这本书能够点亮更多人的心灵之灯,也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