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剖面,其中女性有着颇为特殊的地位。婚姻家庭制度与女性密切相关,女性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婚姻文化基本面貌的缩影。本文把女性置于古代婚姻文化中去考察,旨在从中认识女性人格失落的历史过程及女性在宗法制社会中的种种状况,从而揭示女性人格、地位被贬的历史根源。 一、人类婚姻发生与发展的演变 要认识女性人格失落的历史过程,首先要认识人类婚姻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那就是人类逐渐摆脱  相似文献   

2.
妇女解放和发展的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永恒的议题,本文力求从两性关系、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女性为人类作出的特殊贡献着眼,分析女性如何才能谋求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以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人类女性分娩困难这一现象达尔文主义未加任何解释。以牛顿力学为据推导出关于人类体质进化的一个力学框架,这为人类体质进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类最后的爬行祖先,主要是在男上女下面对面社交活动中,男性对女性身体所施加的压力作用下被迫朝直立方向发展的;女性克服怀孕期体内额外重量是一个特殊过程;孕妇直立起来后,胎儿对骨盆的压力作用导致骨盆弯曲,骨盆腔与脑量增大共同造成了妇女分娩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人类精神最深沉的冲动,也是一个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学命题;人们往往以花来形容女性。分析了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作为花的意象,进而反观张爱玲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1.女性,是大地的女儿,人类的母亲。“女人是世界之诗——晶莹、发光、谐和”,“是支配人类命运的尘世之星”(哈尔格累夫语).“人类历史就是女人的历史”(法国谚语)。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女性便没有文学。”所以,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作家无不以生花的妙笔,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圣洁俊美的女性形象——这时代的精灵,人间的女神。文彩同志对女性形象的偏爱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中,他曾开设过《萧红研究》、《现代小说女性形象研究》等选修课,自然女性形象也就成了他学术研究的母题。辽宁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初探》一书,就集中  相似文献   

6.
刘丹 《林区教学》2015,(1):43-44
谚语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传承并应用至今的语言精华,是纷繁复杂人类生活图景的完美再现,是人类智慧的百科全书。就其特征而言,谚语是价值坐标中朴素的世界图景,基于种族禀赋和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文明、一个民族心智的砥柱中流,是一个民族生存地域、精神空间的重要装备。谚语中的女性形象成为近年来语言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对象,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积极探索。基于此,对俄谚中的女性形象原型进行管窥,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海的女儿》是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的著名童话作品。它或者被解读为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或者是对于人类的灵魂的赞美和热爱。但是美人鱼实际上是作为一个被迫失去声音,被剥夺了话语权力的女性形象出现的。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话语分析和女性批评的角度略作浅析。  相似文献   

8.
女性意识作为传统的男权意识的对立物而存在,它是人类文化发展至今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话题。自古以来,中国以男权主义为中心,女性的命运只是在近一百年中才发生了重大改变。本文从女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女性自我的认同、女性主体意识的高扬和女性意识觉醒的现代意义三方面的分析来探讨五四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生态女性主义者罗丝玛丽.鲁瑟通过对古巴比伦神话、希伯来创世说、古希腊哲学思想的研究,得出女性与自然的联系在于人类思想中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提出社会统治的基础是人类(主要是男人)心灵对身体超越的意识形态,超越二元论是导致女性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和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女性解放和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在于解构超越二元论,在于发展心灵和身体能动统一的理论。本文分析和比较了鲁瑟的观点,认为它在揭示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性别歧视与父权制的实质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哲学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凝 《文教资料》2011,(2):87-88
在整个人类历史和文化中,女性美是永恒的话题。女性的身体美是人们对女性人体美的崇拜,更是女性美在生态及人类艺术领域、精神领域中重要价值地位的永恒体现。本文通过对《圣经》中的女性身体的研究,探讨了女性身体的自然美在人类文化早期体现出的审美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乌托邦精神是女性主义的根本精神,女性乌托邦小说代表了每个时代女性最深切的愿望。在英美文学体系中,拥有大量经典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其为女性和人类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坚定的价值归宿。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英美文学中女性乌托邦小说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的足迹。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由男女两大主体构成 ,二者社会角色的充分展示是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之本。时至今日 ,女性参与社会活动遇到的巨大阻力远远超过男性。究其原因 ,一是根深蒂固的世俗礼法已使人们习惯于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二是“约定俗成”的女性家庭角色阻碍着女性社会角色的发展 ;三是社会氛围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间的难以协调性给女性充任社会角色造成心理障碍。因此正视女性的社会价值 ,积极营造女性参与社会实践的宽松氛围 ,才能使女性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作为一个严肃的女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对女人本性的自觉思考,无情地鞭笞了男性中心主义;而卫慧在作品中把女性的身体抽出来,作为作品关注的中心,通过对女性身体的关注,阐释自己对女性问题的独特理解,都是有一定价值的。但女权主义者应认真思考从传统的女权主义者关注性别歧视发展到关注全部人类压迫制度,它要求实现建设性的而非边缘性的人类关系。这样的理论是基于否定男女的二元对立,尊重全部神性即宇宙的经验,不再把目光局限于男女二元对立的书写。  相似文献   

14.
男性和女性是在同时创造对方,并在创造对方的同时确定着自身。文章从存在论的角度解读人际关系,以中国当代电影女性形象塑造为例,论述了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在存在论位置上不是对立面,而是一个整体,如果把这样一种关系错置就会使人类生活丧失和谐。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语言是人类顺畅交流的基础。在日语语言中,除了一般中性语外,还有女性惯用的语言或表达方式——女性用语。通过研究分析女性用语,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日本社会的女性以及日语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亚东 《出国与就业》2009,(11):56-59
生物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给人类自身带来的颠覆是有目共睹的:自人类诞生起就有的性行为如今因为一个试管的存在而允许被省略,女性自身的性别结构特点成为帮助他人延续基因也为自己赢取收益的最大卖点。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是一个具有女性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伟大英国女作家.文章以二元对立为切入点,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她的小说《幸存者回忆录》,分析小说中父权制思想下的女性与男性形象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下的环境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类精神生态问题,以期给读者新的解读视角,从而丰富莱辛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母性,在人类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背景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圣的形象,她赋予人类最彻底、最无私的博大之爱,她对塑造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美好的情感和普遍的人类同情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津津乐道而又不厌其烦地歌颂着母性伟大的品行,咀嚼着母性赋予人类的涓涓甘泉。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冰心、萧红、白朗等一大批重塑女性神话的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以母性出现的女性,仿佛是赐与人类无私之爱的女神,没有任何男性能以丈夫的名义统驭她们的操行,命名她的品行,她赋予这冰冷的世界以爱的热量,赋予绝望和脆弱的人心以爱的抚慰。因为有了母性,才使我们每一个人因着母性的操行而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因为有了母性,才使我们的心灵有了一个温馨的港湾。然而在同时代的同是女性作家的张爱玲笔下,母性不再是温柔,慈爱,具有博大之爱的神,而更多地显出了冷漠、自私、变异、残暴的本性,是一种沾染了不良品行的寄生虫。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所有成员的良性互动,要求男女平等。女性的素质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进程。现阶段女性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新时期应该从政策立法方面加强对女性教育,全社会关注共同构筑一个良性的女性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普通的女性崇高的品格──初中语文课中的女性形象兰州市十九中邹宣女性,人类社会的“半边天”,由于她本身独具的魅力,历来是文人墨客和其他艺术家塑造、赞美的对象。初中语文课文中也选编了一些塑造女性形象的文章。文中的女性形象虽各具风采,但她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